starli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arlic

博文

哪个家长辅导孩子作业不动怒?背后反映的问题 精选

已有 8993 次阅读 2018-11-25 00:27 |个人分类:教育育儿杂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日,南京一位33岁的年轻妈妈,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因孩子动作磨蹭,一动怒,导致头部血管堵塞,透发中风。此新闻引发了社会众多家长的共鸣。不少家长纷纷指出,辅导作业绝对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利器”,不辅导作业还可以相亲相爱,一辅导作业慈母秒变河东狮吼,甚至有家长调侃:陪孩子写作业,真有一种亡命天涯的感觉……

 

姑且不谈这位妈妈是否本身存在中风的危险因素,辅导孩子作业而动怒只是导火线,但如此多家长都对辅导孩子作业“谈虎色变”,的确可以反映一定的教育问题。

 

我觉得,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辅导孩子作业是家长的责任吗?或者说,为什么要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有效果吗?效果如何?

(注:本文所指的作业特指狭义的书面作业。)

 

我读中小学的时候,我们完成作业的方式有如下几种:(1)也是最主要的方式,在学校下午或晚上的自习课完成。老师在场,或者即使不在场,也在附近的教师办公室,遇到不懂的可以向其请教,或者向同学请教,老师也鼓励我们不懂就问。大家一起做作业,互相监督,氛围较好。(2)组成学习小组,轮流在某一组员的家中完成。一般四五人一组。我记得当时我参加的学习小组有一组员的母亲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因此我们几乎每天放学后都到她家里做作业。也取得不错的效果,我们组还因成绩较好,有个响当当的外号——“五朵金花”。3)各自在家中完成。那已经是中学高年级,作业开始增多,自习课完成不了,就回家完成,或者回家做“选修的作业”(即老师没有硬性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这时就各显神通了。

 

但无论哪种方式,父母从未辅导我作业内容(顶多纠正坐姿,督促早点睡觉),事实上,他们也不会。我周围的同学也几乎是这样的情况。

 

当然,时代不同,作为80后的我和00后、10后的时代差别很大。现在的幼儿园小学教师布置作业,往往不是直接向学生布置,而是向家长布置(布置到家长手机),再让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也就是说,作业布置的过程,甚至作业是什么,孩子本身是不知道的,要从家长那里得知,感觉就像是家长向孩子布置作业,而非学校。我觉得,这个过程存在一定的异化,一般来说,在教学方面,父母的权威不及老师,孩子看是父母给自己布置作业,父母催促自己完成作业,往往比老师催促自己还反感,还不顺从。近来,在“减负”的浪潮中,公办小学校基本不布置课后作业,但会要求家长自己给孩子布置作业,这又是把压力转移到家庭。

 

但是效果如何呢?诚然,有不少研究表明,家长的监督、学校的参与和认可,是降低青少年问题行为和提高学习复原力(个体面对逆境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过程,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父母的监督或检查,与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和提高其学习成绩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辅导作业本身是正面的,但是有几点必须指出。首先,在效率方面,家长不如学校。在学校自习课做作业,一个老师可以管理数十个学生,而让学生早早放学回家,却让数十个家庭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而且学生在一起学习氛围也更好,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勉励。

 

其次,并非所有家长都具备辅导孩子作业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进一步说,即使具备,也不一定懂教育。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往往方式方法不对,不是越俎代庖(干脆自己替孩子做)、揠苗助长;就是生气动怒(如那位南京妈妈),甚至破口大骂,如某同事所言,他的房东,自从监督孩子做作业以来,就开启骂战模式,每晚从晚上八点多孩子开始做作业一直骂到十点多孩子睡觉,不但孩子累,家长累,还恶化了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而且越往底层,父母提供良好教育环境的可能性越小,越有可能不具备辅导孩子作业的能力和素质,这就意味着,把辅导作业的责任推给家庭,更容易加剧阶层固化,致使底层孩子更缺乏机会上升。

 

再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应该混为一谈。父母不应该把重心放在和学校教育重复的事情上——如辅导作业,而应该侧重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就是因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个性发展有不可替代的影响。有了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习成绩才有意义。

 

综上,窃认为,辅导作业不应该是家长的责任,至少不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心。孩子的作业大可在学校独立完成,不懂再寻求教师、家长或同学的帮助。家庭教育有更重要的任务——让孩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个性和兴趣、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热爱阅读等。因此,如果一定要辅导作业,家长的着眼点也应该是上述任务,而非答案的对错。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为什么辅导孩子作业,那么多家长容易动怒?有人会说,你不多此一问吗?真的不是,深究一下,这背后反映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中国的家长,在重视孩子教育方面,可谓名列全球前茅。这与中国文化乃至东亚文化有关,也与时代有关。有朋友就说,她问过不少西方的母亲对孩子有何期望?答复常常是:什么叫我对孩子有何期望?要看他/她自己发展成怎样。这对于中国的父母是难以理解的。中国的父母对其孩子常常有很高的期望,甚至很具体的期望(如希望孩子以后成为某某行业的精英)。这无所谓优劣,但的确中国的家长更焦虑,更操心(事实上,再没有比中国父母更焦虑的了)。体现在教育上,为了孩子早日成为“人生赢家”,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亲自辅导作业自然不在话下。期望越高,付出越多,当事与愿违时,必然失望越大,也就容易动怒。当然,父母的高期望无所谓好坏,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本身是好事,但正如前述,一要注意父母教育的重心,二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其次是机会成本的考量。有网友说:“自从孩子他爸每晚花200元请我给儿子辅导作业,我的思想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觉得辅导的不是自己的儿子了,是别人家的,态度要好,要有耐心,有爱心,不能像以前那样了,情绪不高,生无可恋,双手叉腰狮吼,气急扬手就打……”


这从侧面说明,如果父母觉得辅导孩子作业,是值得的,或者可以得到某种补偿,就会更心平气和。但事实上,在中国,从事家务活动(包括育儿),比从事工作的得到的补偿少、社会地位低。也就是说,花费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间精力,本可以做其他可以得到更多补偿的事情。进一步说,似乎养育孩子,付出的也远远超过可能从孩子那里获得的养老回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近来生育率,尤其是城市生育率有所下降,虽然二孩政策已放开三年,但新增人口数量却一直不如预期。

 

可见,要缓解问题,在政策层面上,我觉得可以出台一些对家长育儿更加友好的政策,这些政策和鼓励生育的类似,如加大对子女教育等层面的补助、保护育儿女性的权益等,这里不再絮述。


个人层面上,父母双方都应该有育儿的责任,不能只推给一方。而在大环境还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现实的选择是调整自己心态,正如杨东平所言,“作为家长,拥有一个鲜活、健康、善解人意的孩子——哪怕他只有一个平淡而正常的人生——本身已是莫大的幸福”,那么,某次作业不会做、做错,真的不那么重要。再则,抛开育儿的功利心,孩子不但是家庭的,也是社会和国家的,育儿就当是为国出力吧!

 

再不行,就别亲自辅导作业了,培养孩子自己寻求帮助的能力。

 

如此,也许下次辅导孩子作业时,我们会不那么容易动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7784-1148075.html

上一篇:是孩子,就可以随便逗吗?
下一篇:有机食品真的更好吗?
收藏 IP: 223.73.57.*| 热度|

16 范振英 禹荣明 刘立 徐耀 冯新 姚远 郭奕棣 张英姿 王启云 农绍庄 孙学军 刘钢 赵涛 郭景涛 刘德力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