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Ag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atAging

博文

如何克服实验中的通病? 精选

已有 7089 次阅读 2021-1-1 10:13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研分理论和实践研究,本文重点讨论实践研究,尤其是需要动手的研究。

      有的研究生表面上什么都懂,也懂得一些‘捷径’,似乎懂得如何做科研。

      真金不怕火炼,有时候一深究就会发现一堆问题。

      看不懂文献。很多研究生毕业,单词识别率只有60%,真是少的可怜。我的印象中,读研究生的时候会自然提高单词识别率,经过1-2年不查词典也可以读懂绝大部分相关领域文献。不知道为何现在很多研究生连文章也看不懂。

       过于相信文献。文献上讲某一试剂,浓度为10%的较1%的效果强数倍。结果一做,发现真实数据与报导数据相反。于是就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肯定错了,‘大牛’咋会错呢?科学研究是求真务实的实践,真实性是可以验证的,不以作者的名字而转移。盲目相信某些期刊、盲目信任某些大牛是错误的。

      试剂不会配制。不知道配试剂的基本技巧,只能根据书面的数值猜测过程。当然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成品绕过这一问题,但是后果就是永远不会配制试剂。

      不会母液稀释。只会按照实验方案照葫芦画瓢,一旦遇到新任务立马傻眼。

      不会设计实验。很多实验没有严格而完整的对照,导致实验白做,浪费时间、经费。

      不能应付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意外。小分子在很多条件下会失活,如果一直把小分子放在溶液状态下,很多就会发生反应变质。但是有的学生为了方便,一直用以前配制的溶液,突然发现无效了,很多人就认为这一小分子无效,放弃了。可能发生的一个情节就是,数年后的某一天,突然有新闻讲自己研究过的分子有重大进展,当然作者不是自己,后悔莫及。

      不会持续提高实验技巧。人类在历史过程中,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不断提高的。实验也是同样道理,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持续提高技术,思考能不能发明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效率、准确性,不断‘进化’技术和设备。但是有的学生一旦学会某一技术,就认为很成功了,看不到未来。

       离了电子设备一筹莫展。现在电脑、手机、平板等到处都是,很多人自认为‘绝顶聪明’。其实根据大数据,人类的整体智商是缓慢而持续地下降的,而不是相反。同时,部分人利用充足的资源,不断提升自己,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创造性,能力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而不是缩小。

      新的一年,愿研究生踏踏实实,解决以上问题,形神兼备,获得科研的乐趣和成就感。

      祝大家新年快乐,成果多多!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2392-1265213.html

上一篇:教师崇拜国外专家可取吗?
下一篇:AI具有原创思想的理论基础
收藏 IP: 113.142.72.*| 热度|

11 王安良 梁洪泽 张永刚 黄永义 杨正瓴 吴斌 闻宝联 左小超 尤明庆 霍天满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