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员之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毛宁波 生活笔记

博文

山地铁军勇战中秋西

已有 1652 次阅读 2021-10-23 14:03 |个人分类:地球物理勘探进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山地铁军勇战中秋西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发表日期:2021-10-14 10:05

只有世界级的难题 没有西部石油人克服不了的难关

秋里塔格是南天山的一个小山脉。作为克拉苏构造带中部靠南的一个部分,石油人一直坚信,秋里塔格不可能在从东到西有克拉、克深、博孜、大北成串发现中“置身事外”。多年来,石油人对秋里塔格进行了反复勘探,实施了东秋、中秋、西秋等多个二维、三维地震项目,今年又部署了中秋西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山地物探项目部领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后,7月启动至今,运行是否顺利?9月底,记者一行走进这块杳无人烟的刀片山地……金添 摄

  山地工区来了“海军”

王晓群 冯楚涵

  汽车从库车出发,向北,过盐水沟,向西北七拐八绕近1个小时,记者一行来到一片宽阔的水域。这是位于拜城克孜尔千佛洞附近的克孜尔水库。站在水库边由北向南眺望,水波浩渺,对岸的秋里塔格山如泼上了一层淡墨,竟有一种桂林山水的错觉。

  难道我们来错地方了?正在疑惑间,水上驶来一艘大船,两侧搭着钢铁支架,像是八爪鱼。山地物探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何晓勇介绍,在这里,他们不仅要和高难山体正面较量,还要面对第一次水上物探作业。

  山地物探队伍的“旱鸭子”们下水作战,有点跨界。好在东方物探作为全球第一大地球物理公司,不光有山地队伍,还有专门跟水打交道的专业队伍。这一次,克孜尔水库的勘探作业就征调来了东方物探的水战“特种部队”——海洋物探分公司。

  记者在现场与项目经理李海峰聊了起来。他介绍,这次组织了39名专业水域施工人员,动用了1艘气枪震源船、1.2万道408海缆设备、2台428仪器、33台水域皮艇。“项目施工一大特色就是首次使用气枪震源+水下检波器施工方式。这种方式安全、环保,不会对水体造成破坏。”李海峰说。

  在隆隆的轮机声中,记者一行登上气枪震源船近距离观看水上作业。在操作手的操作下,只见船体两侧的气枪缓缓沉入水下;半分钟后,只听“砰”的一声闷响,枪体一阵轻微颤动,水下枪口处绽放白色水花。操作人员告诉我们,气枪震源就是将高压空气压入枪膛,并让其从枪口瞬间释放,产生很强的冲力。

  记者此前采访过适用于山地的井炮作业,程序较为复杂,要经过测量、钻井、下药、爆炸激发,最后实现信息采集;另一种方式——可控震源则更为简单,一台车就把激发和信息采集打包完成,方便又快捷。但这种方式对地形要求较高,必须在车辆可以行驶的地方实施。相比而言,气枪震源更为简便,船开着就可以作业了。

  “水上怎么放线呢?”正在疑惑间,李海峰把手指向前方。一艘带着导航设备的皮艇正在水面行驶,船上坐着6名身着救生衣、头戴安全帽的员工。只见其中一人站立起来,手中拿着海缆设备,奋力抛向水面,就像抛网捕鱼的渔夫,动作潇洒、老练。

  海洋物探分公司仪器中心副主任刘广宁曾经征战多个海域,对于克孜尔水库的作业,他坚信可以轻松拿下:“相较在海上作业,水库水的深度较浅,水底是鹅卵石,操作起来虽然有差异但整体可控。”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海洋物探分公司将作业区域精细分类,根据水库东深西浅的现状,精分四类水深,设计4种激发参数,做到了震源激发的精细、精准、精确。截至目前,水上作业已经完成排列约1.07万道,占水上设计部分的76.7%。

  这场山地中的“水战”,看来很快就要分出胜负了。

陡崖上的红色“黄羊”

王晓群 王玥

  走进号称“黄羊和雄鹰到不了的地方”,记者的第一感受是这样的山根本没有办法爬上去。

  中秋西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山地部分占整个作业量的四成,高难山体占比22.5%,是整个秋里塔格地形风险最大部位。山体北翼为断崖,单个断崖高差在500米;山体南翼呈刀片状,地层破碎、光滑,很难攀爬,更难作业。此前,塔里木油田始终没有对这块区域实施地震勘探,山体作业难度大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啃下硬骨头,仅靠原始人力肯定是行不通的。山地物探项目部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决定采用直升机负责高难山体地段的人员和物资运输,压缩作业人员在山路上的行进时间,这样能够延长有效工作时间。山地物探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何晓勇告诉我们,直升机的引入,让测量工序日效由19个/组日提高到61个/组日,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记者登上直升机,在高空感受秋里塔格:万山林立,陡崖丛生,几无立锥之地。在一处山崖,几个红点在缓慢移动。很快,直升机在山上找到一处略微平坦的降落点,把我们放了下来。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在钻井班负责做饭、送饭的李小菊,这才知道那处山崖上几个红点是她所在钻井班的李国强、李荣红等人。我们跟着李小菊前往钻井班作业的山头。我们艰难地从停机处下到一个冲沟,七拐八拐走了10多分钟,一个陡峭的山崖拦住了去路,抬头看一下山体,倾斜度估计有80度。李小菊身手矫健地攀了上去,犹如一只黄羊,沿着队员们踩出来的“之”字形山路,弓腰快步向前。我模仿着她的样子,亦步亦趋地往上爬。在只容得下一只脚的狭窄山路上,我气喘吁吁地跟着,看着沙石簌簌下落,心不住地发慌,生怕没踩实滑落下去。李小菊回过头来说:“累了就歇一会儿。”她安慰我说,2019年初到新疆,第一次爬山的时候她也害怕,但爬多了就熟练了。她还给我传授爬山心得:“贴着山体走,看山包,手先抓一下,看看土松不松……”

  到了山顶,回望来路,不由得后怕:如果踩空了怎么办?其实,对每天都要爬坡越崖的物探队员来说,这种事情没有如果,也不允许有如果。

  测量班长严伟是攀爬高手,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很接近“如果”的故事。

  7月,在新疆干了8年的老测量队员李飞和搭档,在山里探路时,被突来的风沙迷了眼,手拿保险绳的李飞下意识地揉眼睛,结果保险绳一下掉落崖下的深沟。没了保险绳,两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幸亏当时还有一个同事在山顶配合他们,否则连求援的人都没有。

物探队员的“软肋”

王晓群 尹静 陈帅企

  秋里塔格,生命罕见,荒无人烟。走进这里,才觉出人的渺小。但小不代表弱。在物探人的眼中,山虽大,但是可以征服的。

  炊事员李小菊克服了第一次爬山的恐惧,背着水和饭穿沟上崖、爬坡过坎,为钻井组的同事送饭,一干就是3年。她说山里自由。钻井组长易辉曾因为探路的绳子不够长,将腰带和裤子脱下来绑上,让身轻的同事爬上去求援。他说困难好克服,希望平安完成早点回家。放线班田秀梅干中秋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干到想哭,抹掉眼泪,今年再战中秋西项目……

  在采访中,我们听到了太多太多的关于山与人的故事,物探队员从被山征服到征服大山。秋里塔格让他们成长,也见证着他们的愈挫愈勇。

  当然也有被山征服后就举手投降的。排列工序负责人李林告诉我们,自己曾带着新招收的32名工人上山,爬到山顶的时候只剩下4个人,其余人都跑了。“往往是干一天受不了的,就会跑掉。能干上一两个星期的,那就是能留下的。”

  秋里塔格是试金石,检验着山地物探人的含金量。但能爬山、征服了秋里塔格,还只是成为山地物探人的第一步。

  秋里塔格山里的艰苦,是真正硬核的考验。大山里,远离繁华,缺少依托,常常要面对缺水缺电缺信号的情况。1976年生的李小菊说,山里缺水,就把洗菜水留着,攒着交给司钻,和着洗衣粉当固井剂用。怎么解决洗澡问题?她苦笑着说:“洗啥子澡,隔六七天就用水擦一下身子。”

  同为女工的田秀梅,去年春节“咔嚓”一剪子剪掉一头长发。她说:“留长了像茅草,洗起来费水,戴帽子也不方便。”

  物探队员李林今年44岁,我们见到他时,他浑身透着疲惫,一脸胡楂。问他上次刮胡子是什么时候,他尴尬地回答:“我也不记得是哪天了……”

  虽说艰苦,其实已大大改善。目前,山地物探项目部在物质层面想方设法保障工人们的需要。吃住不用说,山地物探项目部不惜重金租用直升机,运送物资和人员;为确保通信,专门请通信公司在山里的工区架起信号塔。以前工人们担忧的信号问题,在中秋西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上基本没有再出现。

  可以逾越山,可以克服苦,但山地物探人也有征服不了的,那就是情感。这是软肋。

  易辉在我们反复“盘问”下,给我们讲了此前从未讲过的故事。他的母亲去年6月离开了人世,病榻前却没能见上心爱的儿子最后一面。父亲查出直肠癌,还在安慰他:“你好好工作,不要担心我。”易辉强忍泪水向我们讲述着。他说:“要说亏欠,那就是对父母、对孩子、对爱人。”

  李林的父亲对孩子就没那么理解了。脑梗的父亲住了4次医院,在电话里生气地对他说:“我都这个样子了,你还不回来?”儿子是李林的心头肉,上初中了,他却一次家长会都没参加过。有一次他带着孩子到项目现场,孩子说:“爸爸,你的工作环境一年不如一年,待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

  直升机在山头盘旋,我们要飞离他们工作的山头,飞离秋里塔格。他们远远地挥手告别,直至看不见身影。远眺群山,点点红衣逐渐隐没,一个个质朴、黝黑的面庞却鲜活地闪现在脑海中。这是一群可爱的人、可敬的人,在这样的和平年代,还要经历别离、苦难和征服。他们是一个个小小的个体,却有着大大的灵魂。

攻坚 “海陆空”

图为项目施工现场。 金添 陈帅企 摄

  中国石油网消息 10月7日,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秋西三维项目员工,坚守岗位为国庆献礼。

  这个项目所处的秋里塔格构造带,勘探潜力大,是库车地区油气勘探重要接替领域。根据塔里木油田公司整体部署,西南物探分公司山地一队承担了本次项目的野外采集任务。为确保项目高效实施,西南物探分公司针对不同地表段一体化统筹,引进“海陆空”采集设备,进行全方位保障,投入直升机2架、气枪震源船1艘、各类钻机98套、海缆检波器1.2万道、陆地检波器14.5万道。

  截至目前,项目完成测量点16.48万个,钻井1.4万口,采集7188炮。

水陆空赢战中秋西

记者 金添 通讯员 尹静 陈帅企


在高难山体施工,很多时候还需人拉肩扛作业装备。

  

  10月8日,中秋西三维采集项目井炮采集过半,达到了53.6%,“海陆空”全域勘探项目在国庆节后正式进入冲刺阶段,全力以赴保证在10月底前完成采集工作。

  据悉,由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西南物探分公司山地一队承担的中秋西三维采集项目,位于秋里塔格中部和西部交界处以北,是库车地区油气勘探重要接替领域。西南物探分公司高度重视,将该项目列为重点工程,并派出技术、装备、协调等小组,踏勘工区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通信情况,收集了人文地理、地质灾害等信息,对影响观测系统实施的高难山体、农田村庄、南部水库、油田设施、高压线等障碍物进行了精细踏勘,并辨识了地震勘探作业涉及的危害因素和风险源,对各种干扰也进行了详细摸排,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为保障前方施工进度,每半小时向山里运送一次物资。
在陡峭的山体上施工,只能靠直升机向山顶运送工作装备和生活必备品。

  “工区内涉及的农田区、高难山体区、克孜尔水库等多种复杂的地表条件,是我们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引入了海洋物探处的专用水域作业装备、九种钻机和两架直升机,以‘海陆空’全领域的高科技装备为辅助,保障项目生产。”山地一队经理王铎翰对记者说。

  8月的疫情升级防控、9月的水库蓄水和预计10月底的山体区可能会有的积雪,将项目的施工周期一次次压缩。工区内大面积的牧场平整,以及施工期与大面积经济作物收获期的“撞车”,也给山地一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项目的重难点环节,党员冲锋在前。

  “工区农田村庄达36.8%,大面积的玉米地开始收割,提前埋置好的排列就要全部撤出,待玉米收割完毕后,再重新按要求摆上。为此,我们一对一地与排列覆盖区内的农户进行了沟通,并加大了排列人员的投入,分组分片区提前‘收’,及时‘重埋’,确保采集工作的顺畅。”协调组长蒋文说道,“工区内的农户,基本都是少数民族同志,有的语言不通,我们就请当地懂汉语的向导帮我们翻译,一句一句解释、每家每户沟通,把协调工作做在前面。”

专业化施工管理有效提高效率,规范作业。

  “一体化协调支撑、实战化施工推演、精细化施工组织、专业化施工管理”,是山地一队突破瓶颈的法宝,在施工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每天晚上,我们都会组织各工序的负责同志,一起分析当天的施工瓶颈,集体研究讨论,有针对性地调整施工计划和安排,确保项目整体有序推进。除此之外,每天在现场发生的问题,必须在一小时内解决,不能让任何环节拖住项目整体运行的进度。”在王铎翰口中,及时有效的集体决策,是把准项目施工方向盘的利器。


  面对项目的重难点环节,山地一队组织了逾百人的党员队伍,在西南物探分公司“1+N”项目党建管理模式的指引下,把党建工作与生产施工高度融合,开展了“百名党员再战中秋西”的贯穿整个项目的主题活动,在各施工环节设立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区,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山地一队党支部书记张亚荣说:“7月以来各地多次疫情突发,各工序季节工难以快速到位,流失严重,特别是排列工序人员紧张。为了按计划在9月8日顺利完成试验线采集任务,促使设备的磨合达到最佳,我们在前一天组织项目所有党员完成了试验线261道检波器埋置任务,效果非常明显,真正把党员放在了需要攻坚克难的地方。”

戈壁滩上的物探队员,常年与蜥蜴为伴。

  打赢、打好“海陆空”攻坚战,就是该项目作战态势图上的一道“指令”。如今,在各工序的紧密配合下,项目整体加速运行,力争在10月底前“安全、优质、按期、保量”拿下中秋西三维采集项目。

在新疆拜城县克泽尔水库,海洋物探处将实施此次水上施工任务。
配备的葡萄糖水随时补充物探队员的体能。

山沟沟里的工作餐。
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21/10/11/030046351.shtml

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21/10/14/030046715.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326-1309138.html

上一篇:[虚拟教研室转载]东方物探:潜心打造物探利器 奋力建设世界一流
下一篇:【央视新闻】“胜利密码”:111111111....
收藏 IP: 101.224.92.*| 热度|

1 刁承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