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翁张劲松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s1970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博文

信息时代图书馆文化传播功能评议

已有 2647 次阅读 2020-9-25 14:07 |个人分类:图书馆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信息时代, 图书馆, 文化传播

信息时代图书馆文化传播功能评议

qoYBAFycNSKAdAw9AAOkaqMXYj4543_b.jpg

张劲松(贵州大学图书馆)

 

1  图书馆文化传播功能的历史回顾与简析

    时间使一切成为了过去。但人类文化的传播却可以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而不枯涸。这种文化血脉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图书馆。图书馆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它以特有方式保存、传递、整理、丰富社会文化。文化传统的代代相传,既有赖与图书馆对文献的收集、保存,又借助图书馆的传递和教育功能。文化的延续,使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繁荣和昌盛的根得意永恒天地之间。图书馆是使文化的创造和继承成为可能的文化机构。图书馆文化传播的传统功能主要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可见文化的维系和传播乃是图书馆生存的命脉的产生的基础。

1.1  图书馆传统功能在文化传播方面较为偏狭

传统文化中“重道轻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收藏内容。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儒、道、墨、法、名、阴阳诸家充分发展,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从汉武帝开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形成了崇尚“义理”鄙薄“技艺”的观念。古人云:“圣人者,尽伦者也。”传统的观念认为,能尽人伦的人是圣人,而科学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图书馆事业,也不可避免地打上若干消极因素的烙印。近代以来,由于“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猛烈冲击,打破了中国文化的封闭和保守。然而封建的文化观作为深沉的心态还积淀在人们的意识中。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需要,“知识就是力量已成为图书馆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这无疑打破了图书馆文化传播的传统功能,使新中国图书馆起到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但到“文革”时期,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图书馆一度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文化传播完全围绕为政治运动服务,一切不符合当时政治需要的书籍统统封存和销毁,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改革开放以来,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文化随着开放政策纷纷涌入。西方的现代经济学各学派、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哲学及各种新兴学科的进入,形成了对我们固有观念的冲击,显现出图书馆文化信息传递功能将出现新的转机。

1.2  人们文化价值取向单一

从历史上来看,自唐代以后,中国文人士大夫可以选择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之路越走越窄。宋代文人几乎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获得官位,并由此获得社会的承认和优越的物质生活。这固然和科举制度的强化是分不开的,但应该看到这种现象后面的文化价值取向单一的深刻影响。宋朝是理学昌盛的时期,儒学及其思想逐渐由外部的束缚变成人们自觉地“内转”,文人们收敛了任情任性的习气,变得老练深沉,正经规矩。人们获取文化信息的目的是以圣人为榜样做圣人的弟子,而对科技商业是不感兴趣的。虽然宋代还发明了印刷并对图书馆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因图书传播信息单一,并未开拓人们多彩的生活道路。这种现象到了明清两代未有改变,最大的后果是造成了中国文化与科技的长期沉闷和停滞。建国后图书馆文化传播的信息面有所扩大,但因传统“重藏轻用”的、封闭的工作方式,形成片面追求藏书量而忽视了文献的开发利用。文化信息的偏狭虽然得到一定的改变,但并未获得重大转折,特别是二战以来的新兴科技和学科没有及时反映出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80年代以后开始有了一些伴随各种社会思潮而产生的文化阅读热点,像“公共热“气功热“易经热”及“股票热”都是一定时期文化心态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渐趋多元的反映。可见,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功能有单一向多元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2  信息社会对图书馆文化传播的新要求

   今天人类已经进入新千年,信息时代成为21世纪后工业社会的标志,正在蓬勃兴起的信息革命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形成,智慧型的信息产业正在取代传统的制造业而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传统正向知识经济转化,时代的变化赋予了图书馆文化信息传播的新使命。

2.1  信息化社会要求信息量的增大与方位的全面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传统的以文史哲为主的信息量就显得单一和不足。总的形势是图书馆面向经济,面向现代化的格局以基本形成。鉴于信息社会的供需条件和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人们的信息需求日趋多样化,使图书馆传统的文化信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逐渐失去活力,不断被现代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信息生产和服务方式所取代,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工作重心逐步从组织文献向组织知识转变。未来社会的一切活动将以获取一定的知识与信息为基础与前提。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图书馆作为信息产业,服务效益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投入与产出也必须由市场来检验。图书馆必须不断增强自我发张的能力与活力。而图书馆传递的文化信息必然趋向多元化和综合化,图书馆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一种包含政、经济、科学、教育和各类学科等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整体理念。它不应该是狭隘的概念而要参与并构建一国的大文化系统。市场经济要求图书馆在当代,不但更充分的发挥传统文化传播功能的作用,而且应该不断调整服务的范围,扩大图书馆在发展生产,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传播知识和文献信息的能力。包括(1)面向各行业的咨询服务,为社会提供智力成果,为读者(用户)决策当参谋。(2)建立与信息相关的市场。文献信息是开展咨询服务的基础。信息产品如同商品一样将随着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扩大而向物质产品一样投入市场。市场,是沟通文献信息与读者的桥梁,是信息实现其价值的场所。图书馆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生产”各种促进经济发展的信息“产品”,让科研和生产人员从信息市场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还开设文献信息产品销售商店,进行信息交易。(3)开展社会继续教育和普及文化知识,强化教育职能。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我国建立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必须拥有高水平人才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及研究机关一般读者对图书馆文化信息要求有所转变,更重视科学、交叉科学文化信息的获得。

  自二战以来,人类科学的进步超过了以前数世纪的发展。各种科学都出现了新变化,个别领域出现了新的科学和交叉科学。这标志着人类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探索进入了新阶段。现代科学发展的又一特征是科学知识的更新周期加快。18世纪,知识陈旧周期一般为80——90年,到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缩短到5——10年,这种更新速度的加快。图书馆必须适应这种发展的信息要求。图书馆应尽快成为国家经济情报信息网络的重要一环。

  上述二点决定了现今图书馆文化传播功能应有所改变,主要特征是传播功能的扩大,方位的改变(指的不是传统文史哲文化信息的传播,而是服务于市场经济需要的一种多元文化信息的传播)。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源”。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一个有机体,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信息,随时对社会的变化产生反应。那么在市场经济下的图书馆文化事业也必须在信息源上做到参差多态,不仅提供的信息应是丰富和多样的,而且图书馆的种类也应丰富多彩,以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求。目前在中国出现的一些很有特色的图书馆就是这种多样化的表现,像上海的应是文献图书馆、海上图书馆、广东的剪报服务中心、时装图书馆、陶瓷馆、电脑图书馆、江苏的盲人图书馆、降息的庐山旅游图书馆等。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饮食图书馆,桑蚕图书馆、啤酒图书馆、残疾人图书馆。这些都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图书馆种类的扩大必然对扩大图书馆文化信息的功能有很大推动作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推动图书馆文化事业向新的目标前进。

 

3  图书馆文化传播功能的新思维

图书馆当今文化信息传播就功能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文化传播观念的改变

  技术文化的变化改变图书馆的形态,文明进步的历程驱动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既是文明的标尺,又是人类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党的十五大把文化定义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信息社会,图书馆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应当是一种以信息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信息的集合体,即维持文明的知识和技术的总和。从长远看,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知识中心和教学场所将会长期存在。同时,图书馆也将不断更新服务,在信息革命中再生。在当代,电脑、网络、通讯、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使信息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传递方式以及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对于文化资源的组织、开发、管理、传递及利用的服务功能,必须适应信息本身发生的这些变化。图书馆要完成好文化传播的使命,必须在观念上具备现代图书馆的精神内涵。美国图书馆教育家兰开斯特早在1992年就指出过,未来图书馆的运作将由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其形态决定,而不是简单地由图书馆来使用信息技术。换句话说,就是信息技术将主导下一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服务方式。这个转变可以称之为革命。今天,数字图书馆正全方位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它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共信息访问服务。可以这样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这一连串的名词符号其根本点在于信息数字化;同样,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名词,数字化也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我们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传统的图书馆逐步变成以书籍和数据库相结合的知识与信息的通道,进而走向更具开放性和虚拟性的无墙图书馆。传统的图书馆文化信息传递功能评估着眼于馆藏资源、馆藏大小、馆藏历史等方面。在这个评估体系里,不存在文献的获取问题。但是,在以到来的数字时代,一种信息资源在不在你的库存里,已经越来越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问题是,你能不能向读者提供该资源的使用,也即我们常说的“获取与拥有”的问题,未来图书馆的重点在于信息的传递。因此,21世纪图书馆的文化信息传递要基于服务,而不仅仅着眼于馆藏资源。图书馆将是以信息传递和质讯服务为主的文化信息中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注入新内容,为中国信息网络的发展注入高品位的“血液”。

3.2文化传播方式与手段的变化

在信息时代(电脑时代),图书馆正经历巨大的转变----由“图书资料储存库”变成“信息资源的通道”;由仅仅提供馆内服务发展到提供及时、广泛的虚拟状态下的信息服务。它可以最充分地利用一切我们时代的先进科技,最大限度地扩展文化信息传递的深度和广度。随着运作环境的改变,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包括信息的获取能力及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变得格外重要。在这一前提下,运用新的科技手段构建一个灵敏、迅捷、高效的图书馆文化信息传递的大文化信息系统成为关键。

3.2.1  充分利用网络及数字化的手段进行文化信息的传递

因特网完全改变了图书馆的运作方式。今天,因特网已经成为图书馆之信息管理、储存和传播的主要途径。在美国,大多数的图书馆都拥有整体性、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将馆藏目录、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流通借阅、资料库使用等图书馆多种服务功能聚集在一个视窗主页下进行,而这一视窗又通过因特网而无所不在。这样,就打打提高了图书馆的运作能力。中国这方面工作才刚刚展开,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网络传递和数字化程度的另一方面在于网络的整体联接。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图书情报网络,把全国各类型、各系统的图书馆联系在一起,其中包括同校园计算机网的联接。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质询资源的使用,图书馆和大学校园内的电子计算机中心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图书馆网络和校园的计算机网络联成一体,把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范围拓展到学生宿舍和教授的办公室,这也是图书馆网络化文化信息传递服务的一个重要标志。

3.2.2  多元的文化信息传递和咨询服务方式,形成辐射状的信息输出系统

21世纪,图书馆的传递方式将是多元化、多媒体和开放性的。图书馆的信息载体将不仅包括书籍、期刊、缩微资料和音像资料,还将包括电子书、网络咨询资源、数据库资料、电子期刊、索引等多种存在于馆内和馆外的资源,以扩展我们的服务空间,极大的满足市场经济的多样要求。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是信息化的重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智能共享才能发展,只有联合才能产生整体优势,只有统一协调才能提高整个信息网络的效能。图书馆事业的振兴也取决于能否实现用先进科技装备的多渠道的信息元传递模式。

3.2.3  图书馆在文化教育领域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各种类型图书馆也开始成为正规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书馆的前景将与其他教育机构融为一。图书馆不仅通过各种出版物直接传授知识,成为函授、电化教育机构以及各类专业技能的培训场所,而且将在学校教育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之后,开始成为正规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利用电脑网络为远距离学习和教育传递文献信息。提供远距离学习和教育之环境是现代图书馆为高等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形式,它包括提供网上参考工具书、课程教材存档和查阅下载、网上多媒体的学习资料及时事新闻和网上报刊阅览。在电子化、网络化时代,读者不需要到图书馆来就可以借助于网络这个媒介,通过虚拟图书馆使用学习资料。电子时代的图书馆不再是藏书库,而是连接四面八方的学习中心、咨询中心和信息通道。提供远距离学习和教育能力也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图书馆教育服务的另一方面是提供教育消费服务的只能培训及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贯彻“以人为本”,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人的素质现代化为目标。根据21世纪信息时代特征及国内外教育发展态势,强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将是每个图书馆同人的历史任务。为此,图书馆在强化教育职能方面需要提高认识,有所作为。

3.2.4   图书馆与其它文化信息机构进行信息的交叉服务

商业界介入并参与图书馆的文化信息服务。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宝贵的资源。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商业界大量介入以往由图书馆和信息中心才能提供的服务。目前在美国硅谷地区新成立的许多.com公司实际上就是信息咨询和检索公司。项目前美国最有名的网站Yahoo公司,资产上亿,其主要工作就是收集网站信息并进行编目,为人们提供检索方便。而这种收集和编目的工作,图书馆员已经做了上百年了。中国的搜狐等网站也起了种种类似作用。不过中国在这方面好有差距,我们应该加强这一新的信息传递方式。除此之外,图书馆里的传统业务也逐步趋于社会化,如图书公司向图书馆出售新书和编目数据,网上电子站向图书馆销售电子图书的使用的使用权并为图书馆的读者提供该电子书的借阅服务等。

3.3  文化传播的先锋

21世纪初,一道亮丽的信息彩虹开始冒出了地平线,一个全球数字图书馆的梦想很可能将实现。所谓全球数字图书馆,就是可以超越国度和时空障碍,将资料迅速传递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里的读者的一种新体制和服务方式。建立全球数字图书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几乎还没有电子计算机网络,地球上一半的人口甚至连电话都无法享有。但从另一方面说,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毕竟是跨越国度之间的全球电子资讯和图书馆服务成为可能,而这种现实在10年前还只是一个梦想。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理应成为一个信息大国。我们要在全国建立一个四通八达的文化信息的网络图书馆大系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加入未来的全球数字图书馆俱乐部。

    有五千年之久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不衰。中国文化没有出现过断层,也没有出现过西方中世纪的蒙昧,但是,随着封建专制体制的确立,围绕着“君权”这根轴心而形成的高度文化专政,使中国在近代全面落后于西方国家。当今中国正迈向名族的伟大复兴。一国的现代化是一个综合体,不仅是物质方面的现代化而且是人的精神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正面临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形势并不容乐观。我们不仅要加快实现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完成的传统工业化,而且要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中不至于落后太多,并且对现代化的要求也在与国际发展对比中提高。图书馆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该起到文化信息传递的先锋作用,为中国实现信息化社会做出贡献,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提供一个快速、流畅的信息网络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朝先,段克强,中国图书馆史,1992

2.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3.吴慰慈,邵巍,图书馆学概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4.(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

5.程亚男,图书馆与社会,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6.周欣平,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及评估标准,图书情报工作,20014

 

该文20018月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论文奖 ,收入《21世纪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7716-1252046.html

上一篇:东坡读书诗词
下一篇:《红楼金刚》获第四届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收藏 IP: 202.101.72.*| 热度|

2 许培扬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