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eyyang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neyyang1

博文

技术工具与科研诚信、人才培养

已有 2173 次阅读 2019-4-18 16:50 |个人分类:工作交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诚信, 人才培养, 查重, 技术工具

这些日子没有写博,主要是有两项重要工作参与筹备,一是即将在510日召开的以“夯实科研诚信体系,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为主题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研讨会。目前已邀请了来自中科院、北大、人大、国科大、香港大学、台湾交大、浙大学报(英文版)等单位的十一名专家学者做报告,内容涵盖学风建设、学术规范与写作、学位论文质量管理、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与创新等议题。这是知网科研诚信自2009年以来主办的第十届大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联合主办和协办。第二件工作,是知网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学习平台PC端和移动端的上线,据我了解,北大北师大等高校已经自建了类似平台和题库。这次我们平台上线,是与毕业设计管理、写作助手这些高校在用的系统结合,提供了在线学习和测试,也结合了一些案例、情境的形式。

知网科研诚信领域,做了十多年,最为大家熟悉的,应该是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也即查重系统。这是个有些敏感和特殊的领域,有各种声音和争议也正常,比如查重导致学生盲目降重,查重是形式主义等。还有误解,比如知网查重向个人收费,还挺贵等等,其实官网check.cnki.net上一直挂着声明,想了解基本事实不难。查重是个技术手段,围绕这个探讨还是挺有意思,技术本身涉及AI、算法、数据库建设、多重指标设计等,作为一个工具,又有不同功能和使用模式下的效果,如果从科技哲学角度探讨,例如技术异化等,可展开的话题更多。以后找时间,我可以专门就这些写写,以抛砖引玉。

可能有人会问,知网为什么做这些?我想,还是要回到主题找答案,科研诚信、人才培养,这个课题之庞大,即使只是作为一个技术服务方,我们也感觉必须参与其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多年前,知网开始做这件事时,国内还没有市场,国外也刚刚推广应用这一技术手段来治理学术不端。凭着对科研诚信的基本认识,知网定了几个原则,其中就包括不对个人开放、对高校研究生院和广大期刊编辑部免费提供,坚持至今,仍然是这样。我们认为,技术手段应该是为发现各类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可靠科学的线索和依据,并根据具体论文内容,提供尽可能详细的证据,方便审核人员对论文是否涉嫌学术不端进行核实查证。同时,技术手段也是治理学术不端问题的一道防线。

技术手段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方面,有些问题技术还无法解决,例如伪造、篡改等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就比较难发现,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科研诚信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必须体系化构建,除了技术工具,相应的标准、规范、监督管理制度、教育都得跟上,否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前面提到的争议,大多就与此有关,比如,根据查重结果“一刀切”,可能是大批量人才培养和管理的现实选择,也可能是生师比过大或教师精力不足等;综述部分重复率、有些学科实验设计部分的重复等问题,还没有一个可供操作的标准。再有,根据写作风格、观点分析等AI技术开发的反意思抄袭、反洗稿系统,在什么范围内使用?脱离了人的培养教育,是不是会陷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循环?

说到这,补充一项工作汇报和邀请:知网科研诚信公益讲堂。每年我们都会联系专家学者到高校做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宣讲,今年就已在北师大、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等6家高校开展。我们特别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支持,如果您在这个领域有研究,请和我联系,不胜感激!

今年是同方知网科研诚信服务十周年。也通过这一点文字,让大家有个了解。题目起的有点大,博友们见谅,不当处请补充指正。

qrcode_for_gh_63bce99033e1_258.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2560-1174104.html

上一篇:[转载]【知网译介】学术不端行为调查风波
收藏 IP: 118.144.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