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erNature科研服务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erNature 汇聚施普林格、Nature Portfolio、BMC、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和《科学美国人》等深得信赖的品牌

博文

看不懂论文?你不是一个人 精选

已有 9465 次阅读 2020-10-14 17:22 |个人分类:论文写作|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论文, 术语, 行话, 标题, 摘要

NAT_logo_NatureResearch_Master_Inline_RGB2.png

从含糊不清的首字母缩略词到不必要的行话,研究论文正变得越来越难读,甚至连科学家们也觉得读起来费劲了。

科学论文越来越晦涩难懂了,原因不外乎这几个:首字母缩略词多、句子长、行话令人费解。


这种过于复杂的语言不仅让外行读者和媒体难以理解,也让初级研究人员和转行到新领域的研究人员无所适从。

5f597ec276b2242ffc731935.jpg

romeocane1/Getty


Adrian Barnett是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一名统计学家,用他的话来说,如今科学论文里面使用的新造缩略词和含糊缩略词数量之多“令人筋疲力尽”,而且这种情况正愈演愈烈。


有些缩略词用起来是有益的,因为它们已经广为人知(比如AIDS、HIV和DNA),但是更多的却会妨碍阅读,因为它们比全拼出来更难让人理解。


以2002年一篇研究年轻运动员骨骼强度的论文中[1]的一句话为例:“RUN had significantly (p < 0.05) greater size-adjusted CSMI and BSI than C, SWIM, and CYC; and higher size, age, and YST-adjusted CSMI and BSI than SWIM and CYC.”


“有些科学家喜欢用这些缩略词,”Barnett说,“但是其他科学家未必会跟着用,最后沦为‘一次性用品’,带来大量的困扰。”


Barnett和同事分析了1950年至2019年的2400万篇论文标题和1800万篇摘要中首字母缩略词的使用情况——基于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


他们的研究发表在eLife上,研究显示19%的论文标题和73%的摘要至少包含一个缩略词[2]。在已确认的约110万个缩略词中,绝大多数(79%)在科学文献中使用的次数不超过10次。


研究还发现,摘要中缩略词的使用频率自1956年以来上升为原来的10倍——从每百个单词0.4个上升为每百个单词4个。


Barnett说绝大多数缩略词使用的次数如此之少,“令人相当震惊。”他鼓励研究人员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在论文中引入新的缩略词。如果一篇摘要令人费解,他说,就难以吸引读者读完全文。


▍标题长,摘要更长  ▍

上述发表在eLife上的研究发现,近年来的论文不仅新造的缩略词越来越多,论文标题和摘要也越来越长。


这让人想起2017年的一项研究——同样发表在eLife上,它分析了1881年至2015年发表在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期刊上的70多万篇论文的摘要,发现在1960年以来发表的论文里面,每个单词所含音节的平均数量、艰深单词的占比和句子的长度稳步上升[3]


过度冗长的句子和艰深单词不仅使论文难以卒读,也可能降低论文被引用的可能性。去年有一项研究分析了高引论文的特征,发现影响力最大的标题只包含10个单词[4]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William Hedley Thompson是2017年那项研究的作者之一,他说科学论文不是只写给同行看的。“如果你的目标受众就是你所在的分支领域,那没问题,但是我们希望科学不仅仅停留在自己圈子里的交流。”他说。


▍行话越来越多  ▍

2017年的eLife论文还显示,学术论文里面使用复杂语言的情况越来越多,这表明科学家们在原本使用简单词语便足以表达意思的地方,使用了行话术语[3]


“虽然科学是复杂的,有些行话不可避免,但是这并不能解释我们看到的愈演愈烈的趋势。”Thompson及同事写道。“考虑到近来有关科学可重复性的争议,科学文本便于理解的重要性值得深思,”他们还表示,“可重复性要求一项发现可以被独立验证。要做到这一点,报告方法和结果时必须足够令人理解。”


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项预印本研究分析了21486篇论文的行话的使用和被引之间的关系,作者得出结论:在标题和摘要里面使用行话会明显降低论文的被引次数[5]。


美国普渡大学的心理学家Kipling Williams曾撰文谈过行话和缩略词妨碍科学传播,他说技术语言的增加只会疏远非专家读者[6]。他补充表示,学术论文的写作应该更多地考虑到研究人员之外的有知识的读者,如政策制定者、媒体工作者和病人。“公众在很多这类研究中都有付出,至少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明白研究的是什么。”


参考文献:

1. Duncan, C. S. et al. MED SCI SPORT EXER34, 673-681 (2002).

2. Barnett, A., & Doubleday, Z. Elife9, e60080 (2020)

3. Plavén-Sigray, P. et al. Elife6, e27725 (2017).

4. Elgendi, M. IEEE Access7, 87977-87986 (2019).

5. Martínez, A. et al. Preprint at bio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0.08.20.258996 (2020).

6. Hales, A. H. et alAPS Observer30 (2017).


原文以 Science is getting harder to read为标题发表在2020年9月10日的《自然指数》新闻版块

原文作者:Dalmeet Singh Chawla

© nature



自然科研论文编辑服务


语言润色服务母语为英语的编辑将纠正语言错误,调整句式表达,提升行文流畅度,改善行文风格,帮助缺乏英语写作信心的研究人员。(质量保证:经过我们语言润色的论文仅因为语言质量问题而被期刊拒绝,将免费获得一次重新编辑服务。)

科学编辑服务自然科研标准的编辑对科学文档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结构和论证,提供详细的建议和编辑服务,帮助研究人员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该项服务额外包含语言润色和投稿期刊建议等内容。)


论文编辑服务优惠码引导关注.jpg

扫描以上二维码获取科学编辑9折和语言润色88折优惠

点击此处上传文稿,查看报价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2244-1254373.html

上一篇:周末勿投?周几投稿最有可能被接收?
下一篇:签证难,打碎科学家的美国梦
收藏 IP: 103.229.219.*| 热度|

7 杨正瓴 黄永义 檀成龙 雒运强 晏成和 许培扬 李焰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