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shengli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shengliu

博文

[转载]《Science》:给博士新生的一封信!

已有 2682 次阅读 2020-10-6 19:46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文章来源:转载

9月开学季,又有一群博士新生开启了学术生涯。最近,Science在线发表了一篇导师视角的给博士新生的欢迎信,尽管读起来更像是一份让人生无可恋的“劝退”指南……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20/09/welcome-message-new-phd-students-your-principal-investigator


以下为译文


你好,年轻人,欢迎来到我的实验室。由于我们将共处好几年,因此我认为做下自我介绍并讲清楚对你的期望很有用处。

我是你的PI(项目负责人)。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可以“控制”你的命运,因为你的成功或失败将取决于我作出或无视的选择。

我的突发奇想不仅能让你过好或过不好某一天,还会让你拥有一段好的或坏的研究生经历,以及潜在的——精彩或糟糕的生活。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一起工作”的具体含义。在你将来的工作中,我们都会一起,我通常就在你身边。但我们的交流多半不是一种有商有量的模式,而是“我给予—你接受”,或是某些时候的“我给予-你拒绝”。

别误会,我是想给你学术自由的!我希望而且相信你能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我也知道,如果由我为你作每一个决定,你不可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但另一方面,毕竟你还太年轻,刚刚接触学术,而我的实验设备又相当昂贵。所以,按照我的指示行事,可以吗?


你注意到我开头的表述方式了吗?我说做下自我介绍对我很有用。没错,这就是我们实验室的工作原理:我认为有些东西有用,就去做。

如果你掌握了一些皮毛,我也会劝你去做。

相信你有其他的做事方式,但最好是:把这些想法写在小纸条上,装进瓶子,埋在院子里。如果你毕业了,把瓶子挖出来,就会得到一个未能付诸施行的方法的纪念品,未来某一天你可以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实行。

信不信由你,我也曾是一名研究生,我知道新鲜和失落是什么感觉。因此,这封信的目的就是,明确表达我对你在实验室这几年的期望:

01

工作时间


大多数公司对员工的日程安排都是直截了当的,这有助于老板和员工规划他们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但有一个特别的替代方法,那就是:不这么做,看看会发生什么。你想知道我希望你待在实验室工作的小时数吗?

你看,这就像一段并不正常的浪漫关系,我不会告诉你我想要什么,当你没做到的时候就知道了。

话到此处忍不住想说,我注意到你上周六不在实验室。虽然我知道,你是新来的而且还没有正式加入实验室,不过……

02

组会


这里有……13个学生?或者11个?我最近没查过。我不可能记得你们每个项目的进展,所以我才要求实验室所有成员都要参加定期的组会。组会是让我了解你的机会,让我了解你在过去几周里做了些什么、没有完成什么,以及你最真诚的借口。

年轻人,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学会清晰简洁地展示你的研究成果。

03

监督本科生


如果你认为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指导你,那就看看我花了多少时间指导本科生。

时不时地,会有人请求进入实验室,我会给他找一个适当的、无关紧要的研究项目。但在这之后,他们在你手中了。我甚至不必事先提醒你——而只会在某个早上

突然宣布“这是你的本科生”,然后回到我的办公室里做教授该做的事情。

在那一刻,取消你今天的计划,相信这个从未进过实验室的人,让他使用你所依赖的设备。好了,现在你终于知道我的感受了。

04

论文


当然,我不该指望你能在没有我的反馈和建议时写一篇完整的论文。

当你编写一本对科学界第一次有重大贡献(或至少对大学图书馆地下室角落的书架有贡献)的巨著时,请记住我是你的资源。我不是实用性资源,更像是理论资源。

我希望在你论文答辩前至少3个月看到你论文的初稿,即便我暂时不会对它做任何事,但我希望能看到它。

然后,在deadline前一天晚上,我会把它还给你,附上详尽的评论、更正意见,并要求进行更多的实验。也许你并不会感激我的沟通方式,对吗?



即使你以前在实验室工作过,你对这个实验室来说仍然是个新手,这是一张白纸。把你的未来托付给一个你只见过几面的人是很可怕的。

有些导师是优秀的,有些则很可怕。但他们都是人。就像他们对你有期望一样,你也对他们有期望。这不是傲慢,而是公平的。保持沟通的顺畅,有助于确保双方都不会辜负对方的期望。
 
注:原文作者Adam Ruben是一位分子生物学家,也是一名作家、喜剧演员。他以略微夸张的说法讲述了导师对博士生的要求和期望。虽然看上去扎心,但对刚刚开启学术生涯的博士新生来说,希望能带来一些启发

本文来自“科学网 贾春花”。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k3ODEwNQ==&mid=2698832434&idx=1&sn=b0b80ceb0f85931095bb53ea55505872&chksm=baf6bae48d8133f2b1f916aa88506f27bb5c5d14c956706af2eb59e3ec9403d58f858741545c&mpshare=1&scene=23&srcid=1006wjxtRsIC5aVcAJJ8QOjH&sharer_sharetime=1601969631747&sharer_shareid=6d96d764ff7ed96782ac344aac3a0f62#r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3647-1253403.html

上一篇:《清晰的纳米世界-显微镜终极目标的千年追求》读后感
收藏 IP: 111.30.3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