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dts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dtsz

博文

[转载]武际可教授:退休后,我成了民科

已有 1925 次阅读 2020-5-29 00:0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今天分享一篇武际可教授在《科学新闻》上的一段感言。大家可以结合着之前我转载的几篇关于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的文章,一起讨论讨论,民科是否可以从事科学研究。以下是正文。

2002年我退休了。经过半个世纪教学和研究,要一下突然不动脑子,实在是不习惯,总还是想写点或说点什么。

往杂志上发表文章,如今兴要版面费,一篇文章的版面费确实不菲。我曾经给管理基金的有关人员提过建议:退休的教员或研究人员,实际上是国家一笔重要的人力资源,如果他们想继续研究而且又有成果需要发表,基金委是否可以给他们付版面费。结果石沉大海。

恰好,我那时写了一些非业务的文章,让我的学生看到了,他们把它发到网上了。不久,他们告诉我,文章点击的人很多,一直被排在那个网站的首位。后来,我自己也便偶尔上网浏览,也写一些文章,再后来在“天益”开了一个专栏。

一年之后,我逐渐觉得,天益虽好,但游客大多是对社会问题有兴趣的人,而我本人由于职业习惯还是倾向于探讨与自然科学有关的问题。于是,2008年3月便在科学网上开了一个博客。迄今也已经接近8年了,累计发表博文300多篇。

通过这一段,我体会网络的确是个好东西。

第一,它不势利,不像上杂志要钱。在这里有钱没钱一律平等。对于我这号退休而又不甘寂寞、交不起版面费又想要发表意见的人,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第二,它不受制于人,自由。在杂志上投稿,还要这审那审,不合杂志的味道还会被退稿,而这里则比较自由,也不像杂志从投稿到印出来要等一两年,实在是没劲。

其实,真正的科学精神恰好是符合以上不势利和自由两条的。受制于人为了某种利益来交差,是做不出真正科学的。

我觉得网络的出现,可能使整个的科学队伍发生了分离。一种是依靠官办资助的单位搞研究的,可以称作“官科”;另一种是不靠官办机构支持搞研究的,这就是“民科”。现在在我国当然还是以官科为主。民科在一些人的眼里名声不好,似乎民科都在搞伪科学。其实,像我们这号退休了又还想在科学事业上说三道四的人,又受不到官方的支持,也自然归属于民科了。事实上,在19世纪之前,世界上的科学都是属于民科的。因为当年从事科学研究的著名学者的科学成就大多是业余产品,他们的主业是医生、专职教士、教师或律师。有的还是商人,如发现热功当量的焦耳就是一名啤酒商。

20世纪之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政府发现科学对赢得战争很有好处后,才开始大量投资于科学事业,才出现大规模的官科。中国的科学从1928年南京中央研究院成立,就一直是官科,民科的势力很小。

网络的出现,是否预示着科学又向民科回复?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绝大部分有分量的科学成果都还是官科的成果。不过,事情也不能说死,解决世界数学难题庞卡莱猜想关键的Grigory Perelman的论文就是2002年在网络上发表的,而不是发表在什么出名的杂志上。

俗话说,三句不离本行。我是搞力学的,所以我的博文大体上是和力学有关,特别是关于力学知识的教学与科普。有的文章被一些报章杂志转载,至今已经结集了几本小册子出版。这些小册子和文章,受到同行和年轻人的欢迎。也算是为力学界发挥了一点余热吧。今后还是想这样发挥下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4146-1235422.html

上一篇:[转载]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是两类不同的范畴
收藏 IP: 120.227.232.*| 热度|

4 张学文 段含明 刘山亮 黄河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