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循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antics

博文

使用EToCalculator 计算潜在蒸散发详细教程

已有 13646 次阅读 2021-10-20 20:13 |个人分类:软件使用|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使用EToCalculator 计算潜在蒸散发详细教程

计算潜在蒸散发,尤其是使用FAO修正的Penman-Monteith公式,需要大量计算,计算多个站点,时间序列较长时,费时费力。在FAO官网,有一款软件EToCalculator(http://www.fao.org/land-water/databases-and-software/eto-calculator/en/),操作简单,结果精确,附上详细教程。

如有疑问或者获取软件、案例数据,请加QQ群790411341

(Terrestrial hydrological cycle)

1.数据准备阶段

根据公式

图片.png         

式中ET0为潜在蒸发量(mm);Rn为净辐射[MJ/(m2·d)];G为土壤热通量[MJ/(m2·d)];γ为干湿表常数;T为日均温度(℃);u2为2m风速(m/s);esea分别为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kPa);Δ为饱和水汽压曲线斜率(kPa/℃)。RneseaΔ的具体计算过程参考手册“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No. 56,Crop Evapotranspiration”。

        我们需要以下数据温度(平均、最高、最低)、湿度、日照时间、风速。注意各项的单位,需要对“气象数据期网”下载来的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数据网”下载的日照,单位是0.1h,这里我们需要给他乘以10。

图片.png


2.数据库建立

         在软件【IMPORT】文件夹中找到xxx.CXT文件,复制,并将文件名改为我们的站点名(英文),使用文本文档打开,删除其中的数据,将准备好的Excel数据复制进去,注意不用复制表头,仅复制数据(上图灰色部分),选中第一行数据,Ctrl+Shift+↓可迅速选中所有数据。关闭并保存,成功案例如下所示。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3.软件操作

首先依次点击【Star program】→【Import climate data from file】


图片.png图片.png

从左到右依次完善信息。先选中我们创建的数据库,CXT文件;输入站点信息,经纬度与高程(注意经纬度的格式,是十进制还是度分格式)。


图片.png

图片.png

选择数据的起始时间,下方显示的records的数目必须和数据库中数据的行数一致

选择数据库每一列对应的气象信息。点击空白,然后选择对应的气象要素,注意单位,每个要素前边都有代码,可以通过下表查询,以对应自己的数据。


图片.png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注意】:风速选择时,中国气象数据网上的风速是10m风速,要填写10.



然后调整数据限制,软件自己会对数据进行限制,当我们的数据超出某个范围,通常不合理时,无法计算,因此可在此处调整限制的范围,以解除限制。


图片.png图片.png

我们可以对照自己数据的范围来调整限制。


图片.png

调整完成,在后边填写文件名,下方应都是绿色,才可以运行,如果有红色,可以查看信息以调整限制。

然后点击【Import】

图片.png


点击【ET0 calculator】


图片.png


我们一次可以看“输入的数据”“气象信息和潜在蒸散发”“图”“输出”

在输出处点击【Compose ET0 report】

图片.png

选择合适位置保存即可,大功告成,快去看看。


图片.png



我们用Excel打开。

图片.png

对A列数据分列(不会请百度)。

图片.png

得到潜在蒸散发数据,大功告成!

图片.png

得到历年潜在蒸散发,月均日均潜在蒸散发    

图片.png图片.png


赶快与我们的E601实测蒸发的数据对比一下!

图片.png

总体效果还不错!R2=0.8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59054-1308734.html

上一篇:轻松学会SWAT系列6--SWAT技巧与拓展
下一篇:中国地面降水/气温0.5°×0.5°格点数据集提取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