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蜂同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yanc

博文

中国寄螯细蜂科Ismaridae

已有 3489 次阅读 2021-6-15 12:4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国寄螯细蜂科Ismaridae

陈华燕

寄螯细蜂科Ismaridae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锤角细蜂总科Diaprioidea,仅含1属,寄螯细蜂属Ismarus,是一类非常稀少的寄生蜂,目前全世界仅知50余种。这类寄生蜂实际上是重寄生蜂,寄主为寄生半翅目Hemiptera头喙部Auchenorrhyncha昆虫(如叶蝉,蜡蝉和角蝉等)的螯蜂科Dryinidae幼虫(图1),因此中文名称为寄螯细蜂。

Liu2011年系统整理了我国的寄螯细蜂属种类,发表了3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纪录种,主要来源于我国的东洋区。然而,截至2020年底,东洋区仅记录了寄螯细蜂属6种。根据Xu等(2013),东洋区的螯蜂科种类非常丰富,达到了360余种,这说明寄螯细蜂在东洋区的种类有待进一步的发现和系统研究。最近,国际膜翅目学研究期刊《Journal of Hymenoptera Research》在线发表了我们对中国寄螯细蜂属的最新研究(Zhang et al. 2021),我国该属昆虫又增加了2个新种:巨点寄螯细蜂Ismarus areolatus Chen, 2021(图2)和拟黑带寄螯细蜂Ismarus paradorsiger Chen, 2021(图3)。

除了2个新种的发现,我们的研究还增进了对寄螯细蜂两方面的认识。

首先,已有的研究表明,寄螯细蜂比较喜欢温暖地区的高海拔林地和较寒冷地区的低海拔林地,但本研究发现的新种巨点寄螯细蜂产自温暖地区,广东的华南植物园和云开山。而虽然另一新种拟黑带寄螯细蜂在云南昭通海拔1500m的地方有分布,但在广东云开山也有发现。这说明寄螯细蜂可以适应的生境范围远比原来认为的要大。螯蜂是半翅目头喙部昆虫尤其是重要农林业害虫叶蝉的天敌,在叶蝉的生物防治上已有所运用,而寄螯细蜂是螯蜂的重寄生蜂,会降低螯蜂控制叶蝉的效果,了解寄螯细蜂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范围,可以帮助我们在运用螯蜂作为生物防治制剂时研究降低寄螯细蜂的负效影响。

其次,我们的研究更新了寄螯细蜂的鉴定特征。前人的研究都认为,寄螯细蜂中胸盾片前侧缘的孔(1个或多个)是退化为孔状的盾纵沟。但我们通过比较寄螯细蜂的姐妹群锤角细蜂科Diapriidae的盾纵沟,发现这些孔属于中胸前肩沟的孔,也就是说,寄螯细蜂没有盾纵沟(图4)。寄螯细蜂科仅含的1属寄螯细蜂属原被归在锤角细蜂科的寄螯细蜂亚科Ismarinae,后被Sharkey等(2011)根据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提升为科。盾纵沟的有无,在研究寄螯细蜂科和锤角细蜂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的作用上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寄螯细蜂虽然是螯蜂的天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被认为是害虫,但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是有重要作用的。一方面,如前面所说,对寄螯细蜂的认识,包括其物种多样性的认识,有助于降低其对螯蜂在生物防治上的负效作用。另一方面,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包含较稳定的各营养级的物种。寄螯细蜂作为螯蜂的天敌,它们的存在意味着华南植物园的螯蜂物种和种群比较大,在自然控制害虫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寄螯细蜂可作为环境指示物种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否。事实上,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在监测华南植物园的昆虫多样性,目前发现了10余种螯蜂,个别螯蜂种类对叶蝉有较高的寄生率,在叶蝉类害虫的自然控制方面发挥了作用(研究结果有待发表)。这说明,植物园不仅为植物的迁地保育提供了场所,还有利于昆虫物种多样性的繁衍。

 图3. 螯蜂寄生.jpg

1. A. 被螯蜂寄生的叶蝉成虫. B. 被螯蜂寄生的瓢蜡蝉若虫. 所示的是螯蜂幼虫.


 image.png

2. 巨点寄螯Ismarus areolatus Chen, 2021,雌,正模. 种名根据中胸小盾片密布大的凹点(见图2C)而拟。(图引自Zhang et al. 2021)


 image.png

3. 寄螯Ismarus paradorsiger Chen, 2021,雌,正模. 该新种与黑带寄螯细蜂Ismarus dorsiger (Haliday)很像,但有前肩沟,这让我们更新了寄螯细蜂的鉴定特征,即寄螯细蜂科无盾纵沟。(图引自Zhang et al. 2021)


 image.png

4. A & B. 寄螯蜂科,无盾沟,有前肩沟(mshsC. 蜂科(Coptera sp.),有典型的盾. (图引自Zhang et al. 2021)

 

Reference:

Liu J, Chen H, Xu Z (2011) Notes on the genus Ismarus Haliday (Hymenoptera, Diapriidae) from China. ZooKeys 108: 49–60. doi: 10.3897/zookeys.108.768


Sharkey MJ, Carpenter JM, Vilhelmsen L, Heraty J, Liljeblad J, Dowling APG, Schulmeister S, Murray D, Deans AR, Ronquist F, Krogmann L, Wheeler WC (2011)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superfamilies of Hymenoptera. Cladistics 28 (1): 80–112.


Xu Z, Olmi M, He J (2013) Dryinidae of the Oriental region (Hymenoptera: Chrysidoidea). Zootaxa 3614: 1–460.


Zhang X, Chen H-y, Liu J-x, Luo S-x (2021) The genus Ismarus Haliday (Hymenoptera, Ismaridae) from China. Journal of Hymenoptera Research 82: 139–160. https://doi.org/10.3897/jhr.82.6214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302-1291274.html

上一篇:扶桑绵粉蚧的寄生蜂群落
收藏 IP: 183.6.9.*| 热度|

1 杨卫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4: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