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amety

博文

谈谈精神洁癖

已有 22195 次阅读 2011-10-15 18:2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style, 强迫症, 精神洁癖

洁癖是强迫症的一种,爱干净到了极致。精神洁癖就是爱自己的精神信仰到了极致,异己思想什么的最讨厌了。精神洁癖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所持有的一种强迫性人格,强迫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是要绝对清洁的,绝对干净的,而且还要随时准备清理自己的精神世界,使精神世界基本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比较明显的表现就在社交方面,有精神洁癖或者有此类倾向的人会异常在意自己所处的社交圈子,会非常严格的去审查与自己交往的人,一旦发现所交往的人所带有的任何东西是所谓“肮脏”的,马上就会将其直接剔除出自己的社交范围,即便认识也会形同陌路。


这里有段话形容得甚好:

对所爱之物爱得过分
对所恨之物恨得过分
以至于
所爱之物越来越少
最后只剩下爱自己
所恨之物越来越多
最后恨着整个世界
以至于
从爱里产生了恨
从恨里产生了恶

“诸如,无法接受具有让我讨厌特征的人,甚至不愿与之交谈;无法忍受哪怕一句无心的玩笑话,定会让我产生爆发的欲望;苛刻、完美主义,活在细节中,对自己高要求对别人亦然;面对无意挑衅,一定当场报复之;直言不讳,以得罪他人为乐;对思维混乱的人产生极度厌恶;无法容忍轻浮、肤浅和伪善。活在永恒的固执中,他人精神的不洁,甚至让我产生生理不悦。”


精神洁癖如果体现在性需求上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性心理障碍,男女都可能发生,但以女性多见,尤其是知识女性较多。精神性洁癖是指有些女性严格地束缚或者压抑自己的情感,过分加大自己的心理防卫,不准自己想到性方面的事情,不准产生性欲求,否则就会认为自己灵魂肮脏丑恶,甚至自责为道德堕落。


精神洁癖体现在消费上,我想最好的例子就是果粉们吧。电子产品除了苹果的东西其他都不用,而且对用安卓和其他品牌的人极端鄙视。


精神洁癖若蔓延到知识界中,那大概就出现了各个门派之间相互敌视的局面,搞理论的看不起做实验的,搞理工的看不起做社会人文的。这当然只是极端情况,学界大局面很和谐,如果你不反对的话


精神洁癖如果反映在政治领域便是权力“洁癖”(不容异端),最新的例子是萨达姆。法国记者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萨达姆大叔》,其中揭发了萨达姆鲜为人知的洁癖,前伊拉克大臣说,和萨达姆见面的人必须微微弯身,接受身体干净程度检查,“这位伟大的领导人十分害怕细菌。”可见,一位“伟大的”洁癖患者可能就是最大的精神病菌。



 

其实我是很欣赏小崔的,他的敢说话和冷幽默

那患了精神洁癖还有治吗?首先,不是应该怎么治,而是需要治疗吗?我以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精神洁癖,只要不构成社交障碍就不需要治,完全没有精神洁癖倒是种很可怕的恶病,花心大萝卜或趋炎附势的小人就如此

精神洁癖的形成原因:(没有资料,只有这段关于洁癖的)
洁癖,很大部分原因来自遗传,病人中有七成具有强迫性人格,这是洁癖的生理基础,另外社会心理因素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有些人在强迫性人格的基础上,逐渐出现洁癖的症状,特别是当进入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上的明显变化,与社会交往日益密切过程中的不适应,均可导致症状的出现和加重。还有一些人是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诱发洁癖,包括长期的心理紧张,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加重了责任,工作过分紧张,要求过分严格,或者处境不顺利,常担心发生意外等;此外还有严重的心理创伤,如近亲死亡、突然惊吓、严重的意外事故、濒于灾难性的破产等。洁与不洁,在不同的文化里解释完全不同。中国的隐士都有洁癖,自我美化。而西方(包括印度)的苦修者却满身污秽,用肉体肮脏来报复心理的不洁,用自渎的方式来净化。洁癖一般都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中国古代文化就是一种极端完美主义的文化,产生了大量的洁癖。

对洁癖,心理学上是有一整套治疗方案:
认知疗法
揭示心理的幼稚性,鼓励用成人的态度来统率其整个行动,放弃儿童的行为模式,领悟到病理本质后是可以治愈的(认错?)
脱敏疗法:
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自残?)

读来觉得像中世纪对待精神病患者的降级版本。其实我思考的是这种特性可能是幼年时期一种”畸形的教育“导致的,中国自古独尊孔子儒家思想,君臣礼教三纲五常,过分强化了这种刻板思维而视其他出纲行为不伦的禁忌。受这种教育的人一直活在一种麻木了的恐惧感约束的非自主行为中。精神洁癖与强迫症的共通之处就是单一刺激的过度强化导致。写到这,发觉自己正在过度追求完美想写得面面俱到,故换笔锋:

有个网友的治疗方法挺好: 
爱上爱本身——博爱
恨上恨本身——宽容

可见,是缺乏爱,而又渴求爱,导致了精神洁癖。

更多请看网易公开课:《完美主义强迫症》
另外推荐一篇科学网内《偏执的完美主义者--乔布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864-497155.html

上一篇:由大学教授被打致死想到的
下一篇:科研应是享受,不该是拼命
收藏 IP: 180.159.243.*| 热度|

4 唐凌峰 何宏 齐伟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