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花镜: 说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ojp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博文

花艺创作:植物压花课程

已有 12366 次阅读 2017-7-19 16:0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冬日看春花
          夏日看冬草
        几朵小花 几片绿叶
         用花艺装点生活


 压花艺术是将花花草草融入我们生活空间的一门艺术,让人们能更好地认识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进而保护大自然,让人们在爱花、惜花之余,能在冬天看到春花,夏日看到冬草。几朵小花,几片绿叶,就可以把枯燥的生活点缀得多姿多彩。让生活空间充满诗意,每天都沐浴在花草的世界,时时刻刻感受着生活的美好。

1.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压花艺术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能寓教于乐,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是大、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压花艺术”是一门实践动手能力很强的技能课程,可充分调动人们的想象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素养,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压花艺术作为一种减压的生活方式,在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已经很流行,就如目前国内流行的瑜伽一样,人们乐于在压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寻找另外一个自我,享受压花艺术带来的轻松和温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学习认识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动手创作、实践探究,多角度了解植物花、叶的形态特征,加深对植物的认识。学员将采集不同的花材,学会压制干花和保色的技巧,并动手创作优美的压花卡片、可爱的压花首饰、浪漫的压花蜡烛、压花艺术装饰画等,压花作品赋予美丽的花儿永恒的艺术生命,让梦想之花永远盛开。课程结束时,参与者将带走充满创意的开展活动的想法,在学校课堂上开展和延伸。

2. 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

3.1 参观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1课时)

 由广州市十佳科普讲解员带领参观专类园,学习与感受岭南园林和植物文化。在温室群景区识别世界珍奇植物:在神秘的热带雨林里、炙热的沙漠地带、冰冷的南北极,学员将亲近各种奇花异果,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造化,欣赏绽放花朵的鲜艳美丽,了解每一片叶子的精妙结构,在与植物的“亲密交友”之后,将激发学员创作压花艺术品的灵感。



3.2 课程学习(1课时)

由经验丰富的科普老师讲授关于压花艺术的各方面知识,让学生和压花爱好者了解国内外压花艺术的现状和各种压花的风格特点,学习了解花、叶的形态和常识,了解什么时间采集花材,如何选花;学会花材的压制、保色以及染色原理与技术,了解压花用具和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掌握各种风格压花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技巧,构图方法;学会压花作品或用品的保存与收藏护理技术等。

3.3实践创作(2课时)

  开始动手压花,创作完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体验压花专注宁静的过程,享受压花艺术带来的美和乐趣。优美的压花卡片、可爱的压花首饰、浪漫的压花蜡烛、压花艺术装饰画等,无不显示压花艺术带给我们的新情趣。

4.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主题活动内容地点课时
课前了解身边的开花植物
收集并手机拍摄在办公室、公园、小区、绿化带见过的尽可能多的开花植物,看看谁收集最多不同的品种,有奖励。(必须是讲信用,自己拍的,不是网上找来的图片)

1
课堂学习了解植物基础知识认识花的分类和结构,叶子的结构及功能。
互动实验室1
参观学习

参观华南植物园园


参观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观

感受岭南园林和植物文化。

探索华南植物园精致的温室群景观,在神秘的热带雨林、豪放的沙漠风情、遗世独立的高山/极地世界、多姿多彩的奇花异果及水下森林遨游,观察来自不同栖息地的植物。配备“广州十佳科普讲解员”讲解。

温室群景区1
实践学习

学习使用压花工具和认识各种材料,实操压制花材

压花艺术品创作

由科普老师指导使用各种压花工具,并认识压花画或用品所需材料。学员实操压制花材,学会如何保存花材。

以干花、干叶为素材,利用前面学到的技术和材料,发挥创意,创作压花艺术品。

压花实验室2
课后

压花作品

记录心得体会

收集学员制作的压花作品,集中在华南植物园温室群展出。
温室群景区


(柯萧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98-1067157.html

上一篇:植物园: 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
下一篇:缅甸国家植物园
收藏 IP: 124.16.9.*| 热度|

6 尤明庆 高建国 张莹 杨正瓴 刘炜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