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花镜: 说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ojp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博文

评威尔逊《China—Mother of Gardens》一书的两个中译本

已有 6414 次阅读 2017-11-24 13:2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53月威尔逊名著《China—Mother of Gardens》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胡启明教授翻译成中文《中国园林之母》出版(以下简称胡本);同年8月,三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威尔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深受观众欢迎,接着,北京植物园又举办了威尔逊事迹展览,在国内出现了一阵小小的威尔逊热。最近又见到有该书的另一个译本《中国乃花园之母》由包志毅教授翻译出版的报导(以下简称包本)。同一本书,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有两个不同译本,说明我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达兴旺。作为植物爱好者,我第一时间购得一本,先睹为快。

   要谈论这两个译本之前,首先必须现提到另一本著作,即印开蒲教授的《百年追寻》。印先生的工作很了不起,他根据记载,拿着威尔逊拍摄的照片,追溯威尔逊的足迹,走遍了湖北、四川各地,考察当年威尔逊拍摄照片的地点,还要找到同样的角度也拍一张照片,进行对比,以说明近一百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全书共有250组连接百年时空的新老对比新照片,图文并茂,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可供一般自然、历史爱好者欣赏。书后附有地名对照表,无疑对上面两个译本的翻译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地理信息。

   再谈两个译本。胡本先出,占了《中国园林之母》这个正名。译者胡启明先生是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鉴定、考证植物是他的专长,所以在翻译处理书中众多植物种类、考订名称时,能得心应手,还能发现原著中的一些错误,并根据最新资料对所有植物的正名、异名一一作了订证。书中的地名与《百年追寻》不尽相同,有不少增加或更动,从其译注看到,有些地点曾派学生前往实地调查,说明下过一番考证功夫,是第一手资料。全书文字简练、准确,朴实无华。书后附有植物学名(包括正名和异名)和地名索引,便于读者查对,比较专业。译本的装帧、印刷质量也较好,书价不算高,大众可以接受。

   包本有一个翻译团队,最后还请出版社编辑参加“润色”。陈俊愉院士早在2007年《大自然》第一期中发表文章提到:去年,我组织了一批同志翻译《中国,园林的母亲》,计划今年问世。后因种种原因,进展并不顺利,直至最近才出版。迟了一步,书名用中国乃世界花园之母,以示与胡本不同。

   后出的译本参考前面的译本是很自然的事情。包本在“译者序”中也提到最后的修改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胡启明先生的译本,获益匪浅,只是没说具体内容。比较两个译本可明显看出,胡本中新考证出的地名、订证原著中的错误,包本都全盘吸收了,只是新增加的照片图注,有数处出现疏忽,没有改过来与正文统一,如插在15章后面的照片,有6幅的图注均为灌县西部潘澜山(Pan-lan-shan)峡谷”,但这一章的副标题就是巴郎山的植物,正文中,巴郎山(Pan-lan-shan)也出现过多次,而且巴郎山也不在灌县境内。植物正名和异名的问题比较复杂,在大多数情况下包本对异名未作处理,只在少数地方加了译注,但前后常不统一,有些混乱,同一个种在不同的地方名字不同或不完全相同。以Primula veitchii为例,这个拉丁名在胡本中用斜体,表示是个异名,其正名可在书后植物学名索引查到,是Primula polyneura, 所以中文名是多脉报春。在包本中,有的地方(259页),从胡本,中文名用了多脉报春;有的地方(396页)没有改,还是用维氏报春,还有的地方(298页图注),中文名、拉丁名都改了,改为川西繸瓣报春Primula veitchiana”,这一改就张冠李戴了,因为veitchii veitchiana这两个种加词虽然只是词尾不同,但是代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种。又如第353页的译注是:Cornus chinensis = C. Kousavar. chinensis, 而到了444页又变成了Cornus kousa var. chinensis= Dendranthamia kousa。我查遍所有参考书都找不到Dendranthamia这个属名,最后才想到应是“Dendrobenthamia”的拼写错误,但这个属名却是山茱萸属(Cornus)的异名。更关键的是Cornus chinensis Cornus kousa var. chinensis是完全不同的植物,虽然两边都有chinensis这个加词。Cornus kousa var. chinensisDendrobenthamia kousa也是一样,虽然两边都有kousa这个加词,它们之间不能画等号。在植物产品和加工方面,两个版本的相同程度也很高,只是包本(491页)将以“通草髓心为原料制成的纸译为中国宣纸”,似乎不知有通草纸,犯了一般常识性的错误。虽然这两种纸都用来作画,但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包本也力求创新,有自己的亮点,从阿诺德树木园获得300余幅威尔逊拍摄的老照片插入书中,以求更为丰富而精彩。材料是很宝贵的,但读过新书后,难免使读者总感到有点“失落,不够满足。作为一个忠实的读者,谨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希望再版时能够改进。首先是印刷问题,许多版面白茫茫一片,分辨率极低,看不清内容,质量大有提高空间;其次是重复太多,建议还是应该精选一下。画面相类似的马尾松林照片就有19幅之多,占了篇幅,不说明问题,不如按正规,在书后安排植物名和地名索引,更为实用;再有就是对照片还应很好地消化、整理一下。其实这些照片有一部分已在百年追寻一书中出现过,而且印开蒲先生已整理得很清楚,如有几张分别是都江堰的吊桥(270页)、二王庙(271页),成都武侯祠的桂荷楼(145页)、望江楼(179页),云阳的张飞庙(137页)、陶家大院(135页)等等,都是有厚重历史文化沉淀的古迹,也是地标性的建筑,如图注中有了这些内容,才不会与历史、人文完全脱节,效果就会完全不同,给人以亲切感,不致太单调无趣,才会有真正的意义。如第181页的一张照片,是一中式二层楼建筑,走廊上站着一男一女,明显是外国人。图注为成都闲适男女。实际上这张照片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图中建筑是基督教长老会在成都的会所,Davidson 医生夫妇也居住于此。191093日,威尔逊在汶川遇塌方,脚骨折,被送到这里治疗了一段时间。离别时,威尔逊特地为医生夫妇照相留念(见S. A. Spongberg: “AReunion of Tre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09页)。只有了解历史才会有意义,不然就只能是简单无聊的闲适男女”了。

   总的来说,包本给人的印象还是完成得仓促了一些。如果陈俊愉院士还健在,以他的严谨治学精神,是绝对不会同意就这样出版的。


关于胡启明先生的介绍,参见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998&do=blog&id=1012162&from=spac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98-1086633.html

上一篇:缅甸国家植物园
下一篇:花镜还是花境——我们不能忘却历史
收藏 IP: 124.16.9.*| 热度|

5 李学宽 郑学军 杨正瓴 付雷 杜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