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花镜: 说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ojp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博文

中国植物园历史、进展及发展策略

已有 12441 次阅读 2018-12-30 14:0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国现代植物园经历了130多年的发展历程。百余年来,我国植物园的建设与发展几经曲折,始终致力于植物资源的收集保存、科学研究、发掘利用,为我国植物的迁地保护、基础植物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保障。21世纪我国植物园发展迈入新时代,面临新机遇和挑战。为明晰我国植物园在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国家策略中定位和作用、支撑我国植物学相关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2014-2017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开展了全国植物园调查,以期摸清我国植物园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功能,特别是植物迁地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研究进展。

图1 《中国植物园》(2018).jpg

 图1 《中国植物园》(2018)


    由黄宏文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植物园》最近已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图1)。本书梳理了我国植物园历史发展、分布现状与隶属关系,活植物收集与迁地保育及其主要特征以及植物信息记录与迁地栽培管理现状,初步总结了我国植物园基于活植物收集的科学研究、植物评价利用、科普教育进展,分析了我国植物园建设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我国现有162个植物园和树木园的概况(图8-10)。 

 图2 中国植物园早期历史.jpg

图2 中国植物园的早期历史


全球现有2118个植物园和树木园(Huang et al., 2018),收集保存了维管植物约为10万种,其中濒危植物约15,000 种;每年接待游客5亿人次。中国植物园的历史和现状资料缺乏,植物园的数量、保护设施能力等基本情况和植物迁地保护现状不清,制约了我国植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国家策略的明晰,亟待查明!查清我国植物园的基本情况与发展现状,将为我国履行国际生物多样性等公约提供植物迁地保护的国家进展报告,也将为我国植物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历程和能力建设 

我国现有植物园和树木园162个,其历史可追溯到1871年全面落成开放的香港动植物公园(图2),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图3):1950年以前建立的植物园现存12个,占我国现有植物园和树木园总数的7.4%,具有明显的殖民地时期的烙印,也是我国现代植物园历史上中国人自主建设植物园的艰苦创业阶段;1950-1964年建立植物园47个(占29%),是我国植物园建设的第一次高峰期,也是我国现代植物园的恢复重建和探索发展阶段;1965-1979年15年间建立了植物园16个(占9.9%),我国植物园从“文革十年”(1966-1976)相对停滞逐步过渡到恢复建设阶段;1980起我国现代植物园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1980-1994年15年间建立植物园36个,占22.2%,我国出现第二次植物园建设高峰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5年以来,我国植物园出现第三次建设高峰期,1995-2015年建立植物园51个,占31.5%,目前我国植物园建设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图3 我国植物园发展历程.jpg

图3 我国植物园发展历程


    我国植物园的分布涵盖了我国主要气候区
(图4)分布于热带潮湿地区(32个)、亚热带地区(68个)和温带地区(62个),寒温带地区和青藏高原寒带尚属空白区。未来加强高原寒带、寒温带和极端环境地区的植物园建设是必要的 

我国植物园现有总面积已达102,007.2公顷,其中植物专类园区面积达5,400公顷,植物保育区与苗圃区面积达1,014.9公顷,园区植被群落面积达76,171.7公顷,保育温室面积达53公顷,培育荫棚面积达32公顷(图5)。同时,已建成较为完善的迁地保育设施,其中组培微繁设施积已达36,745平方米,种子库达11,962平方米,中国植物园已成为国际植物园界的重要力量

图4 中国植物园分布图.jpg

图4 中国植物园分布图

图5 我国植物园栽培保育设施.jpg

图5 我国植物园栽培保育设施

 

迁地保护规模与管理

根据对我国主要植物园迁地保育植物的抽样调查,我国目前迁地保护植物有396科3,633属23,340种,分别占我国本土高等植物科的91%、属的86%和物种的60%,植物园的迁地保护构成了我国植物迁地保护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图6-1)。同时,我国植物园保护了我国最新植物红皮书名录中约42.5%的珍稀濒危植物;建立1,195个植物专类园区对我国本土植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植物园体系中,具有行业代表性、植物迁地保护信息完整,在迁地保育物种、专类园区数量、中国和地方特有植物数量、珍稀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50的植物园具有广泛的植物迁地保护代表性,涵盖了迁地保育物种的56.93%、分类群的51.13%、专类园区数量的53.22%、中国和地方特有物种的23.15%、珍稀濒危物种的46.27%、药用植物的53.13%,对我国植物迁地保护发挥了带头作用。

图6-1 迁地保护规模.jpg

图6-1 迁地保护规模

图6-2 我国植物园植物信息记录与档案管理.jpg

图6-2 我国植物园植物信息记录与档案管理


研究与资源发掘

我国植物园依托活植物收集专类园区开展的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植物生理学与生态学、遗传改良与品种培育、植物资源评价、植物多样性保育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图7-1~7-4)。我国植物园不断持续加强本土植物的收集和保护,探索植物资源收集和国家种质资源库建设,坚持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外来入侵植物监测和控制,探索特殊生境植物保护收集,不断坚持科学研究与生产应用结合探索植物园发展策略,利用地理区域优势开展专科专属专类植物收集和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取得良好进展。


图7-1 我国植物园科学研究.jpg

图7-1 我国植物园科学研究

图7-2 我国植物园科学研究.jpg

图7-2 我国植物园科学研究

图7-3 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大全.jpg

图7-3 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大全

图7-4 中国本土植物全覆盖保护.jpg

图7-4 中国本土植物全覆盖保护


同时我国植物园在植物新品种、获国家授权新品种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图8-1,8-2),对资源的发掘利用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植物园基于活植物收集的科学研究涵盖了国际现代植物园科学研究的全部内容,但开展科学研究的比例低,未形成明显的基于活植物收集的科学研究特色。我国植物园2012-2014年培育了1514个新品种,获国家授权新品种502个,推广园林观赏/绿化树种17,774种次,植物资源发掘利用成绩显著。但是,我国植物园从事植物资源发掘利用的植物园比例却并不乐观,应鼓励加强我国植物园的资源发掘和应用研究,服务我国生物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 

图8-1 中国植物园植物资源利用.jpg

图8-1 中国植物园植物资源利用

图8-2 中国植物园植物资源利用.jpg

图8-2 中国植物园植物资源利用

公众教育与科普旅游

我国植物园已成为优质的旅游景区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图9),2012-2014年入园参观游客人数为155,582,304人,其中青少年人数为29,574,832人。但是,我国仅有93个植物园(48.7%)有游客服务中心/科普教育中心,科普教育与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待加强

图9 中国植物园科普教育与旅游.jpg

图9 中国植物园科普教育与旅游

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与国际现代植物园近500年发展历史比,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植物园历史短,仅有100多年的历史,大规模资助建设的现代植物园仅始于1950年,与国际现代植物园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应加强我国植物园规范管理、绩效评价和植物园认证(图10)。

(1)缺乏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部署和植物园建设管理规范,植物园管理存在泛公园化现象。

(2)我国植物园活植物收集和迁地保育管理明显不足。

(3)我国植物园活植物登录管理和信息记录未得到充分重视。

(4)基于活植物收集的科学研究不足,植物资源应用有待加强。

(5)公众教育与知识传播多停留于宣传层面,急需构建和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课程体系。

图10 中国植物园发展策略.jpg

图10 中国植物园发展策略


《中国植物园》承蒙植物园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与评估(KFJ-1 W-NO1 和 KFJ-3 W-No1-2)、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编目及信息标准化(No.2009 YF120200)、植物园迁地栽培植物志编撰(No.2015 FY210100)、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数字植物园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98-1154378.html

上一篇:花镜还是花境——我们不能忘却历史
下一篇:华南植物园2019年春节第七届牡丹花展
收藏 IP: 124.16.9.*| 热度|

5 杨正瓴 张晓良 杜芳 朱晓刚 杜占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