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经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hong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江学者

博文

学术论文的包装和内卷 精选

已有 6386 次阅读 2021-5-24 10:5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论文的包装和内卷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袁隆平先生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一文被认为是杂交水稻的开山巨作。该论文以中文发表于《科学通报》(1966, 17(4): 185-188),1幅照片、3张表格、2个参考文献,行文简洁流畅。1966年4月15日,经编辑部摘译的英文文章在《科学通报》外文版第17卷第7期以1页纸发表(Kexue Tongbao, 1966, 17(7): 322),无参考文献。今天我们仔细阅读袁老的论文,反思我们现今学术论文如何撰写,也是对他的缅怀方式之一。

1.jpg

2.jpg

       再举3个其他例子:
      1 青蒿素论文:屠呦呦先生和合作者们1977年2月在《科学通报》上关于青蒿素的论文,一页,两幅图(1977, 22(3): 142),发现了青蒿素,在全世界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3.jpg

       2 DNA双螺旋结构论文:1953年4月沃森和克里克写的DNA双螺旋结构论文,一页多的篇幅,只有一幅图(Nature, 1953, 171(4356): 737-738),开创了生物遗传学的新纪元。

2.jpg

      3 碳纳米管结构论文:饭岛澄男1991年11月的论文(Nature, 1991, 354(6348): 56-58)也只有两页多的篇幅和4幅图,虽然关于这是否为首次发现碳纳米管结构有若干争论,但不可否认近30年碳纳米管研究都绕不开这篇论文。

4.jpg

       假如有兴趣,还可以发现科学史上更多简短但开创科学新局面的论文:纳什的博弈论、拉曼的光谱论文、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论文等等,无不开门见山,一语中的,短小精悍。
       月饼过度包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包装盒越来越豪华精致,月饼还是那块月饼。能吃的是月饼,不是包装盒。
      当前学术论文也是一样。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越来越精致多彩,研究人员花在学术论文或者项目申请书表面形式的时间越来越多,文本越来越多、越来越长、图文越来越并茂,突破性的内容不见得有多大提高。
       现在科研论文普遍页数增多,图片花哨,参考文献繁多。假如不完成这基本的套路和动作,论文基本很难通过同行评审并得到发表。作者花时间琢磨图如何画得彩色漂亮、文献综述如何滴水不漏、公式和分子式如何充斥版面以显得高大上;更有甚者,在准备汇报的幻灯片(例如PowerPoint页面)时,投入的精力时间更是难以估量。对科学问题的分析和科学发现的陈述,到底有多少实质性的倍增效应?月饼还是那块月饼。这就是学术论文的包装和内卷。
       记得儿时的月饼是用荷叶或者油纸包裹、纸绳捆扎,简单实用,没有更多的包装材料回收和所致的环境问题,儿时月饼的美味至今还难忘。现在已经不是这个时代了。如今很多科研论文、项目申请书也与过度包装的月饼无异,至于月饼里面是否用了过期变质的馅料,那就要详细检验了。大家都花时间仔细打磨论文和项目申请书词语表述、图片制作,都是技巧高超、基础优秀,还真很难说谁胜出是凭绝对的优势。其实,具体的干货还是那些份量。
       大家在学术论文撰写时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于论文形式上,严重浪费国家宝贵人力资源。现在国家层面都在破“五唯”。其实还应关注学术论文和申请书在写作中的包装和内卷现象,当然要“破”,这最不容易。需要更深的洞察力。
       建议国家科技主管部门、期刊部门、编辑等控制论文或者申请书篇幅,具体的细节可以用附件形式置于网络;作为指挥棒的评价体系应更多采用小同行评价,多倾向于中文论文。真正减少学术论文中的八股文、形式主义、繁文缛节,鼓励返璞归真,营造简练文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84-1288013.html

上一篇:坚韧的佳锦
下一篇:科技界与体育界的国际地位
收藏 IP: 116.246.2.*| 热度|

45 孟佳 郑永军 郝俊红 张勇 尤明庆 汤茂林 周阿洋 李承哲 檀成龙 刘建兴 刘立 周忠浩 孙志鸿 刘继顺 姚远 杨正瓴 张晓良 郑强 李万春 彭真明 徐志刚 孟利军 谢煜 郑成武 焦飞 杨顺楷 宋威 李东风 鲍海飞 汪波 卜令泽 褚海亮 曾杰 刘山亮 晏成和 徐耀 吉培荣 杜永军 王喆 胡新露 王恪铭 李可 理文编辑 赵一帆 李升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