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武际可 北大退休教授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58.198.126.*   [95]孟庆勋   2013-6-3 11:10
武老师,您好:
    请教个问题,周培源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是1926年的秋季还是年底(查得的资料不确定,周如玲是说秋季,其他地方我查阅的是冬季即年底)?另外博士导师是ET 贝尔,是否就是获得美国数学会的波谢(Bocher)奖的既是数学家也是数学史家的贝尔教授?谢
我的回复(2013-6-4 07:33):我想他获硕士是年底,一般情况下好像没有秋季结业的学制。他的导师是E.T.Bell,因为1926年在加州理工大学就一个Bell,那时他刚到加州理工大学。
IP: 61.164.36.*   [94]nwb   2013-5-14 17:10
尊敬的武老师:您好。看过您的(弹性系统稳定性)一书,很受启发,谢谢。您的《分岔数值方法》还没出版吗?很期待。请教您个问题我做了含参数稳定性分析,编了matlab程序,但计算却不分岔。含参数的线性系统平衡点怎么求出?我把程序您看一下。不胜感激。
tic;
uu=100:1:1000;
t0=0;tf=10;
hold on
for j=1:length(uu)
[t,y]=ode45('zf1',[t0,tf],[0,0,0,0,0,0,0,0,0,0,0,0],[],uu(j));
plot(uu(j),y(1:1:10,6),'linewidth',5)
title('bifurcation')
xlabel('参数 uf')
ylabel('w位移')
end
toc
function rdot1=zf1(t,y,flag,uu)
a1=-3.2341*10^11;a2=1/78.5*(10.511e11);a3=-1/78.5*(1.066e11);b1=1/78.5*(1.0511e12);b2=1/78.5*(5.8546e12);b3=-1/78.5*(1.1319e12);c1=1/497*(1.0611e11);c2=1/497*(1.1319e12);
c3=(2.277e11+141850*(uu)^2)/497;c4=15347*uu/497;d1=-4.2127e12/78.5;d2=2.1022e12/78.5;d3=-2.1325e11/78.5;e1=2.1022e12/78.5;e2=-6.4405e12/78.5;e3=1.132e12/78.5;f1=2.1325e11/162.269;f2=-1.132e12/162.269;
f3=(2.2857e11+237390*uu^2)/162.269;f4=-6420.5*uu/162.269;
rdot1=[a1*y(4)+a2*y(5)+a3*y(6);b1*y(4)-b2*y(5)-b3*y(6);c1*y(4)-c2*y(5)+c3*y(6)+c4*y(9);y(1);y(2);y(3);d1*y(10)+d2*y(11)+d3*y(12);e1*y(10)+e2*y(11)+e3*y(12);f1*y(10)+f2*y(11)+f3*y(12)+f4*y(3);y(7);y(8);y(9)];
我的回复(2013-5-15 21:19):对不起,我已经有20年没有编程序算题了,所以看程序已经很吃力了。
我们的《分岔数值方法》已经交黄克服处理了,因为出版社的安排和黄比较忙,所以至今还没有出版。谢谢你的关心。
IP: 210.41.87.*   [93]邹栋   2013-5-1 20:58
尊敬的武老师:
       您好,在很多文献和跟同学平时的交流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评价:”对于标准的k-epsilon模型,不能很好的模拟雷诺应力的各向异性...“
       我的疑问是:
       1、基于boussinesq涡粘假设的湍流模型,应该可以模拟各向异性的雷诺应力的,因为只要应变率张量的三个主应变率不一样(这就是应变率的各向吧?),那么线性的涡粘假设就能够反映雷诺应力的各向异性。这是否是对的呢。
       2、如果上述引号中的话是没问题的,那不能模拟各向异性的雷诺应力,其源头是来自涡粘假设,还是来自k-epsilon模型呢?
       3、武老师能否用通俗的几句话说说各种k-epsilon双方程湍流模型的不足与根源呢?
       谢谢,祝您健康长寿,无烦无忧
我的回复(2013-5-2 16:41):抱歉,我不是流体力学的专家,不便多嘴。
IP: 1.24.29.*   [92]白图格吉扎布   2013-4-6 20:16
武老师,看到您仍然很活跃,很欣慰。
我为做‘草原退化趋势预测’研发了‘超球面模型’。现在我想证明多元向量对‘分量对应的乘法’组成一个群,但不够自信。希望请你,并携你数学专业的同事、朋友、学生来我博文
《多元向量乘法群》: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3331-676833.html
批评,指正。  不胜感谢。
IP: 58.240.39.*   [91]严洋   2013-3-4 10:29
武教授,您好。我有些力学上的疑惑已发到您邮箱,不知您收到没有,麻烦您有空帮我解答一下,我的邮箱是yanyang864914630@126.com。谢谢。
IP: 219.143.205.*   [90]jubiliu   2013-3-3 10:09
武老师,谢谢您!
IP: 219.143.205.*   [89]jubiliu   2013-3-2 15:19
武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北京理工大学研一的一名学生许尧,学号2120120625。情况是这样的,最近我的小腿肚一直处于酸胀的状态,而且还特别容易疲劳,在网上了解之后知道这是与脊柱压迫神经有关。想知道对于这种情况,做哪些事情可以缓解呢?
谢谢您!
我的回复(2013-3-3 06:01):最好去看一下医生。
IP: 113.93.194.*   [88]A232425   2013-2-24 23:00
武老师:很不好意思,我想再问一次上次的问题:
IP: 113.93.194.*   [87]A232425   2013-2-24 22:51
武老师:很不好意思,打忧了,我想再次问上次的问题:大小两个圆在同一平面外切转动,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一半,
小圆带动大圆转动,小圆转动一圈大圆跟着转动一圈.这样的传动有利用价值吗?<我很不好意思再问一次>
IP: 219.130.163.*   [86]A232425   2013-2-23 00:10
老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小两个圆在同一个平面外切转动,小圆直径是大圆直径的一半,小圆转动一圈大圆跟着转动一圈。这样的传动方式有研究价值吗?谢谢!!!
IP: 114.88.146.*   [85]周华   2013-2-10 12:39
武老师: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周华
我的回复(2013-2-11 08:03):thanks,you too。
IP: 155.69.203.*   [84]范武   2013-2-6 21:03
博客写得很好玩!
IP: 123.245.68.*   [83]张士伟   2013-1-1 08:39
武老师,祝您全家元旦快乐!
我的回复(2013-1-4 05:57):谢谢
IP: 123.245.68.*   [82]张士伟   2013-1-1 08:36
应老师,祝您全家元旦快乐!
IP: 222.90.226.*   [81]tyk000000   2012-5-20 01:37
订正:
(关于推动“笛子制作的普及化大众化”的建议)中第24行中 (并不是不是难事。) 应改为 ( 并不是难事。)
IP: 180.184.196.*   [80]武际可   2012-5-19 07:24
很好
IP: 118.114.122.*   [79]赵宇   2012-5-12 13:10
武老师:您好!

谢谢您加我好友。

我最近因为声带问题去成都一家嗓音医院治疗,医生是位77岁的老先生,对嗓音治疗的国内外现状研究很透,他的治疗效果也很好,还曾在北京中科院做过嗓音的讲座。

现在他想了解一下物理声学与嗓音治疗的结合问题,有一些专业术语他说查不到,当然我可以帮他查,但是由于是外行,相关的理解可能不够。因为看过您的博客,想来您能给他提供很好的帮助,所以冒昧给您留言。

我下周二再去治疗时,会带上电脑和无线网卡,届时我将他的问题转述给您,请您帮助解释,您看行吗?

再次感谢!

祝好!

赵宇
IP: 124.207.156.*   [78]blueocean70   2012-5-6 13:20
武老师,我现在正在自学您出的《弹性力学教程》,第10章Michell问题,有很多删减,看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第8节自重作用下的圆管。请问有没有关于第8节的完整内容呢?特别是:如何从悬臂圆管偶开拓出简支圆管呢?
很期望能得到您的指导!
我的邮箱是:liuhai_qing@qq.com。
IP: 124.207.156.*   [77]blueocean70   2012-5-6 13:05
拜读过你编写的《弹性力学引论》和现在的《弹性力学教程》(包括修订版),受宜非浅。在这里,向您致敬。
IP: 61.150.16.*   [76]tyk000000   2012-4-29 22:44
2012-04-29
.tyk000000:
   武先生
  您好
  制笛 看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制笛的普及化大众化这个问题  以前是否有人提起过 我没有做过笛 吹过笛  但没有拜过师  我想在促进制笛的普及化大众化这件事中做点工作 是否可行 应如何做   
                                                                                    谢谢
                    
                                   
   
      信箱  tyk000000@126.com.
我的回复(2012-5-1 15:37):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值得一试。特别是在中小学年龄的少年时代,会更有兴趣些。我就是在中学时代对笛子产生了兴趣,后来作为业余爱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8 1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