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如何快速发表学术论文 精选

已有 15521 次阅读 2011-1-24 22:05 |个人分类:研究生培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发表论文, 老师

昨天写了2010年发表论文的情况,许多老师对本人一年发表若干篇论文很有兴趣,有老师提出让我介绍一下快速发表SCI论文经验,仔细想想真没有什么经验可讲,就是说没有什么快速致富的经验。讲这些一些想法前,我声明不想让人误解发表很多论文就是成功的科研,不过在当前的情况下,多发表一些论文也是许多人所期望的。每年发表20多篇论文实在没有必要,如果能每年发表2-3篇质量比较高的论文,比发表20多篇普通的论文要强多了。虽然我希望将来能从数量向质量上转移,我觉得有必要在这之前总结一下以供年轻科研人员参考。

首先,发表SCI论文不是非常难。我觉得只要做了实验,如果是做基础研究,就应该而且必须发表成论文,我们现在没有那么高的姿态,可以为科学事业不考虑个人的学术形式上的积累。本质上学术能力与发表论文无关,如果你是纯粹的科学家,不一定要发表论文,只需要解决科学问题,然后可用任何可能的形式告诉别人,例如开学术会议,开新闻发布会议,或者只需要把研究总结出来,放到抽屉内、电脑内或网上公布,都有可能对人类的科学进步发挥作用,给人类的整体知识增加内容。但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需要靠发表论文来牟取利益,我们需要科研来换取生活资料,写论文是按照国际惯例将研究公告天下的一种流行做法。科学家需要用发表论文的形式告诉世人,告诉同行我做出了什么结果,可能说明了什么问题。SCI论文都发表不了,我认为根本没有达到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水平,因此我觉得任何研究都必须至少能发表SCI论文。否则就别说自己在做研究。

其次,发表一篇论文也不那么容易。发表就要发表值得发表的论文,值得发表的论文是能给科学有贡献的研究,贡献有大小,但必须要有。论文有没有价值的一个比较直观的判断就是看你的论文是否有同行阅读或引用,是否有人阅读很难量化,但是否有同行引用就比较容易。论文被同行引用不是简单地计算一下数量,也是有不同层次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引用是在同行分析自己的结果中(讨论)引用,一般是作为佐证;比较高档次的引用是在作为研究背景,一般在前言中引用;更高一层的引用是本领域的大牛在写综述时,把你的论文作为主要进展来引用,这不包括那些为凑论文数量而写的普通综述;再高级别的引用应是杂志给你的论文出个主编推荐或被同行评论;最高级别的引用是在科普和教材中被作为经典论文引用,你的论文走进普通大众和学校的课堂。

最后,发表论文的捷径是给别人提供研究思路。如果有其他学者愿意把你的思路实现,并原因把你作为作者之一,这样就可以比较快速地发表许多真正属于自己的研究论文。有一种办法是通过各种手段申请到巨量科研经费,然后招兵买马,让别人给你做研究。这样确实可以通过发表论文成名获利。我觉得这种情况并不是真正做科研,本质是属于一种科研管理,至少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科研,这些人只是论文作者,不是做研究,而是做作者,已经完全失去科研本身的含义,是一种特殊的学术剽窃行为。例如有人发表1000多篇论文,没有人相信他能了解所有的内容,参与所有的科研过程。很可能的原因是这个人是某单位的总头目,掌握大量的经费,有意或无意地在所有下属的论文中挂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407543.html

上一篇:2010年度科研工作小结
下一篇:什么是氢复苏?
收藏 IP: 124.74.44.*| 热度|

29 李学宽 薛常喜 武夷山 刘进平 曾庆平 杨正瓴 苗元华 张南希 曹广福 王孝养 赵飞虎 孔晓飞 许培扬 唐小卿 刘广明 丁甜 马峥 郑永军 何学锋 顾汉念 梁建华 柳东阳 史晓舜 徐长庆 茹永新 唐常杰 张玉秀 赵凤光 熊孝波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