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哪些研究生未来将登上其领域高峰 精选

已有 13871 次阅读 2020-8-17 09:22 |个人分类:谈点正事|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研究生, 职业预测

民间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说,似乎小时候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预示着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最近,范德堡大学Kira O.McCabe等人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发表了一篇类似从小看大的论文(Who Shines Most Among the Brightest?: A 25-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Elite STEM Graduate Students):从研究生(25岁左右)的表现看其25年后(50岁左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老文看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怎么靠谱。道理正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他爹对他的抓周测试:宝玉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如果这种测试很灵,那么不摆脂粉钗环之类的物品让小孩抓不就避免成为酒色之徒了么。小孩子处在受教育阶段,有各种方式和途径改变其成长轨迹。Kira O.McCabe等人的预测是比较靠谱的。因为读书读到25岁左右,怎么做、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基本上是一种个人选择或追求,值得尊重。如果贾宝玉25岁时“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那么政老爹预测他“将来酒色之徒耳”,应该八九不离十。

McCabe等人跟踪了25年前进入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排名前十五的顶尖大学研究生院的714名研究生,这些研究生读研前的背景和教育经历没有明显的区别,意味着他们的天赋、能力、水平等或笼统说起跑线都差不多,但在25年后,只有小部分登上了STEM领域的——成为STEM领导者,例如研究型大学的STEM全职教授、STEM企业 CEO政府中的STEM领导者,而其他大多数则成为同样领域的非领导者(nonleaders)。

后来成为STEM领导者的研究生有什么显著的心理特征?他们与其他同龄研究生的区别是什么?或者说,哪些因素(能力、个性、兴趣、生活方式、工作偏好等)可以预测一位顶尖大学的研究生能否登上其领域的峰?

研究结果表明,小到中等程度的兴趣、价值观和个性差异会导致STEM领导者与非领导者之间的差异。领导者对教学、科学等的兴趣高于非领导者,而非领导者对采购、管理、销售、办公室活动等的兴趣高于领导者领导者比非领导者有更高的主导性和自信在工作上更加坚定、合作和可靠更具社影响力在消极属性(如屈、求助、贬义形容词)上领导者低于非领导者,尽管趋势不明显。

此外,STEM领导者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偏好与非领导者明显不同,这种差别尤其体现在男性身上。与男性领导者相比,男性非领导者更喜欢工作时间更少、工作环境无压力、周末不工作。男性领导者更喜欢提供挑战、支持学习新事物、使用复杂技能和允许独立工作的工作。女性领导者和非领导者在生活方式和工作偏好上的显著差异是者更喜欢独立工作。总体而言,与非领导者相比,领导者更愿意工作更长时间,接受更多挑战。

老文认为,这项研究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与许多名人(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关于成功的名言也总体相符。科学研究是一种智力挑战,在智力相差无几的同龄同类人(例如顶尖大学的研究生)中,谁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谁就有机会登上其行业领域的高峰,关键是如何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从科学上证明了工作时间、一心一意(single-minded)非认知特质对于登上STEM高峰至关重要。

这些非认知特质其实属于所谓的深度工作(Deep Work)状态,即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牛顿就经常处在这样的状态“我始终把思考的主题像一幅画般摆在面前,再一点一线的去勾勒,直到整幅画慢慢的凸显出来。这需要长期的安静和不断地默想。”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工作状态,那么他就不太可能成为领域的领导者。STEM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也莫不如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246681.html

上一篇:将来不当科学家今天不必做科研?
下一篇:上大学读了个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收藏 IP: 222.243.213.*| 热度|

41 武夷山 肖隆文 郑永军 宁利中 王安良 李士成 罗娜 李剑超 周忠浩 李振 李升伟 任文龙 杨正瓴 谢维 陈中 李双双 贺乐 文克玲 刘立 白龙亮 杨金波 汪啸 李陶 姚远 卜令泽 黄永义 陈新平 梁洪泽 范振英 刘勇 范会勇 杜学领 孙颉 晏成和 刘全慧 曾跃勤 何金华 李振乾 张淑扬 TopEditor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