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新年寄语学生:做好科学,充实生活 精选

已有 8396 次阅读 2018-12-31 16:46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新年寄语, 研究生, 学术年会

新年寄语学生:做好科学,充实生活

王德华

 

我们研究组有开学术年会的传统。研究生们在年会上汇报自己的科研进展,交流学术思想。2018年学术年会在年底圆满结束。一天的学术交流,说话也比较多,感觉还是有些累的。

唠叨了一天,说得最多的是科学问题、好的学术和研究生生活。这里记录两点。

首先说说什么样的问题是正确的(好的)科学问题。

做好的科研,首先要提出(选择)好的问题,正确的问题(right question)。不少同学一直对科学问题,好的科学问题等有些疑惑。看似懂了,一旦具体到自己的科学问题就又模糊了。如研究生们以为的类似某个具体条件下某个生理功能的变化,我说那应该属于具体实验处理了。越说似乎越迷惑了,做的实验不是科学问题,到底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的科学问题?以我个人所见,所谓的正确的科学问题,可以理解为是你将来独立后可以继续开展的一个学术领域,一个你领导一个团队几年内奋斗的方向,可以值得你花费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去探索的一个领域方向。一个研究集体有了多年的积累后,会有很多方面的问题,哪些是有趣且重要的,哪些是有趣但不重要的,是需要智慧和眼界的。有些问题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不同环境中不同动物类群(包括人类)生理功能的适应性变化,就是具有时代性、有趣而重要的问题,这个领域是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再说我们研究组一直关注的动物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的机理问题,这是动物生理学领域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密切相关,是好的科学问题无疑。

选择好的科学问题,做好的学术,应该是一个学人应有的追求。研究生阶段应该树立这种意识。

    

相关链接;做好的科学,做创新的研究

     

再说点研究生生活的事情。

与学生聊天的时候,有个留学生问,以前的生活没有今天这么富足,生活条件也没有今天这么现代,但回想起来心情好像比现在舒畅一些。为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富足的社会里,心情却没有以前那种愉悦感了呢?概如何做才能改变这种状态?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难以简单回答。我们国家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些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剧烈改变是有目共睹的,从吃不饱到吃得好,从贫穷到富足,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小时候盼着过春节,因为春节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有肉吃,可以吃饺子和馒头。那个时候,吃,几乎成了每天、甚至每年追求的主要生活目标,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更多的生活问题。现在明白了哲人经常思考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生活水平达到某种程度的时候才能够思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所谓的思考人生。

我想人生就是每天生活的集合,生活是一个过程,一个个事件。生活的路不会总是平坦,生活的内容需要不断充实。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让已经充实的生活更加充实。人生的乐趣不是天天休闲,人生需要工作。工作就能使生活充实起来,工作起来就有乐趣,这可能是一种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怎么做才算充实呢?作为学人和研究生,读书、做实验、思考问题、与朋友交流、与亲人相聚、与家人旅游,写一首诗歌,唱一首喜欢的歌,写一篇论文… …总之就是让自己每天忙碌起来,大脑思考不要停下来。忙碌的时候,感觉就是充实的。

有时候想起来,人一生的生活轨迹就像是从一座山的这边翻越到山的那一边。从山底出发,慢慢爬山,到达山顶后,再下山,到达山那边的山底。

在年轻的时候,身体好,精力好,好奇,好强,有活力,是爬山的最佳状态,也是需要爬山的阶段。爬山过程中是不能停滞不前的,也不能左顾右看的,山越爬越陡,路是越走越累,甚至可能是越走越艰难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体力甚至是智力的挑战。如果年轻体力精力最好的时候没有达到山顶,上了年纪后翻阅山顶是很难的。

到达顶峰,眼界大开,心胸宽敞,心情大爽,可以欣赏山顶的风景,可以看到很大山底看不到的风光。然后就是要下山了,这个时候体力、精力等开始逐渐减弱。下山可以急促,也可以悠闲。山那边有不一样的风采,也是需要留心欣赏的。等等到达山底的时候,回顾一路的看到风景,应该是很满足的。

新年新气象!祝福朋友们新年快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1154574.html

上一篇:中文学术期刊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吗?
下一篇:新年寄语学生2:每天要留出思考的时间
收藏 IP: 125.34.50.*| 热度|

23 黄仁勇 曾荣昌 罗汉江 李明阳 杨正瓴 徐长庆 蒋继平 陈刚 郑永军 陈颖 郭奕棣 彭真明 牛凤岐 戎可 李东风 胡涛 汪啸 苏德辰 王从彦 谢力 李伟钢 郭战胜 吴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