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lentblog

博文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招聘博士后

已有 1309 次阅读 2021-9-7 09:5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同济大学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博士后制度,大力推进博士后队伍建设,博士后人员已经成为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青年教师储备的重要来源。为进一步加强同济大学博士后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博士后队伍在一流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面向海内外诚聘创新能力突出、科研实力优秀的博士后科研人员。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生命学科始建于1937年,后因外迁它校而停办。1996年同济大学恢复生命学科,成立了“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2002年更名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并于同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于2003年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批“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获批教育部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2019年成立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等重要平台,形成了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干细胞、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为重点发展的优势特色学科。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始建于2009年,并于2015年作为第一家试点单位率先在全校试行博士后制度改革,与同济大学转化医学中心联合协作,实施了提高待遇、加强学术考核及思政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招收人数、招收人才质量上有了大幅提高。截至2020年底共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122人,目前在站50余人。  

2016年1月1日至今流动站博士后队伍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项(青年基金27项,面上项目2项),参与了多项国家科技部973及重点研发计划;获得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5项;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14项;各项数据指标在全校所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均名列前茅。我院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流动站在2020年全校流动站考核评比中双双获得“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后流动站”称号。  

招聘条件:  

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遵纪守法、学风端正;  

2. 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在申报当年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3. 具备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的学术发展潜力;   

4. 符合国家及流动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其他要求。  

薪酬待遇:  

1. 按照同济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提供专业的科研指导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在同济大学博后基础年薪基础上与医院转化医学中心联合培养博士后,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年薪最高可达33万/年。  

2. 可向学校申请博士后公寓,并提供住房补贴;   

3. 学校每年为博士后提供免费体检;  

4. 协助办理博士后子女入学(小学)、入托;   

5. 博士后依托同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可申请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等。依据博士后获得各类资助计划,学校给予相应配套。   

6. 博士后依托同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可申请“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香江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相应待遇及聘期根据项目规定执行,学校根据项目规定予以配套。  

7. 提供参加各种会议、访问交流机会,支持并协助申请上海市及国家各类科研和人才项目,博士后期间表现优异者可优先留校进入教师岗位。  

应聘材料: 

1. 个人简历:包括研究或工作兴趣、科研工作介绍、职业理想及规划、拟入职时间等;   

2. 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或博士毕业的证明材料)扫描件;  

3. 学术研究代表作扫描件及其它获奖证明材料;  

4. 提供2封推荐信(必须包含博士指导导师的推荐信)及推荐人联系方式  

应聘流程:  

1. 本招聘长期有效,随时接收申请。  

2. 应聘者将应聘材料发送至wanghong@tongji.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  

3. 流动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招聘原则,对报名材料进行初审。   

4. 对于符合要求者,我们将推荐合作导师,尽快通知面试,并进行学术考核。通过流动站学术考核的应聘人员,学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按照国家、上海市有关规定为博士后办理进站手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5155-1303175.html

上一篇:NIBS招聘科研事务办公室助理
下一篇:NIBS生物信息学中心招聘信息
收藏 IP: 119.181.10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