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迷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penguestc 网络空间做伏枥老马,志在千里育识途小驹!

博文

小议学位论文的结构——绪论部分 精选

已有 12995 次阅读 2020-5-2 10:26 |个人分类:问道研途|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论文结构

论文结构是一篇论文的骨架,就如我们识别不同物体一样,骨架是物体最基本的特征。因此,发表在期刊、学术会议上的论文(俗称小论文)有小论文的结构,学位论文也有学位论文的基本结构。

学位论文(毕业论文或大论文)结构出现问题,会影响评审人对论文水平的判定。例如“各个章节内容的衔接度不足,研究内容片段化而不是系统化,无法确定各个章节内容的相关度。即学位论文有拼凑的嫌疑,这种情况下即使学位申请人在多篇SCI期刊发表论文也不能通过盲审。

当然不同类型的学术或学位论文又可能存在小的差异,如实验类的,综述类的,算法类,人文社科类,教改论文等。

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及最后一章的“总结与展望”,二级结构大体上是具有一般性或共性的。这些年评审数本学位论文发现,不同学校、不同实验室及不同导师形成的结构风格也可能不一样。就如写自然基金申请书一样,尽管结构是固定的,但不同的人理解还是有差异,有的认为“研究内容”一节要长篇大论,有的则认为此处是内容概要,对照概要的长篇大论应放在“研究方案”一节里。

以第一章绪论部分为例,笔者就看见过以下两种模式。

模式一:1.1研究背景与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1.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4论文结构安排。

模式二:1.1研究背景与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1.3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4论文结构安排。有人建议标题不出现“技术路线”四个字,不出现不等于本节没有这部分内容。

不同之处其实就在1.3节!

第一种模式把全文做的工作和取得成果提前到第一章进行总结,就是以一种完成时句式,即以“提出了”“研究了”“分析了”“取得了xxx成果”等进行陈述。特别地,论文的创新点未经方法论证、实验验证就提前在此逐条总结了。此类结构,带来问题是,最后一章“总结与展望”要不与本节内容重复叙述,要不可能会采用“结论与认识”的标题,以另一种形式进行总结和讨论。

第二种模式则将来时句式,概括全文即将介绍和论述的各项内容及解决的关键技术等,采用“xxx基础理论研究”“xxx实验设计”等。且在本节提出本文的简要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等。与之呼应,本文开展的工作(理论、实验等)、创新点及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讨论等会放在大论文的最后一章。这样保证了前后呼应,文字不重复及各有侧重。

我一般建议自己的学生是按第二种模式撰写。

end.jpg

my2dcode.png

长按/扫一扫二维码,敬请关注“闻道研学”

推荐阅读:

[1]撰写八股的毕业论文,有用吗? 

[2]学位论文盲审被卡,或直接被毙,问题主要出在这几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5437-1231262.html

上一篇:四个月休博期结束
下一篇:这个疫情期,我是如何完成毕业设计的
收藏 IP: 182.149.156.*| 热度|

25 郑永军 李东风 贾玉玺 刘良桂 吕洪波 黄永义 舒红 郭战胜 杨顺华 孙学军 王安良 王德华 汪啸 彭渤 晏成和 罗汉江 李剑超 吴斌 张忆文 许培扬 王从彦 宁利中 肖慈珣 吉宗威 谢海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