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攀登,需要勇气,更需要科学和科学态度

已有 3453 次阅读 2019-10-9 16:45 |个人分类:科学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没有离开北京,没有给节日的交通添堵,大部分时间老实在家猫着,出门去的最多的地方是电影院,看了三场国庆献礼片,总的感觉是国产电影还是越拍越好了。

算了一下,大致为黄金周的电影票房贡献了二千分之一,虽微不足道,也是贡献。

黄金周最后一天,看完了《攀登者》,影院仍然爆满。也许因为大家这些天被激发起来的热情和感动都释放的差不多了,整场很安静,没有笑声,也没有事先想象的感动的抽泣声。

看电影前不喜欢剧透,也懒得看影评,《攀登者》这部片子,光看片名,不一定马上和攀登珠峰这么宏大的场面联系起来,也许会联想到攀登科学高峰什么的。这三个字应该有很多寓意,也可以反映很深层次的东西。当然,看了剧照,就晓得这电影说的是向上攀登,登山的事儿,攀登珠峰的事儿。

关于攀登,想起了那个科学的春天,那个全民掀起的向科学进军的激动人心日子,翻开中学时代的日记本,认真抄录着张爱萍将军的《无险不可攀》——读叶帅《攻关》附和:

合金钢不坚,中子弹何难
群英钻科技,敢破地上关。

微信图片_20191009162425.jpg 

“敢破地上关”,多么激动人心的口号!而《攀登者》讲述的,是那个物质贫乏、科技水平不发达的年代,勇士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攻克珠穆朗玛峰这个天上难关的。

抛开影片的诸多“糟点”不说,也不想过多议论电影杜撰了与主题不太相关的爱情故事,那些八卦,那些与并不遥远的历史事实相去有些远的艺术创作。影片描述的59年前(1960)和44年前(1975)年中国登山队两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过程,还是挺扣人心弦的。

影片中登山场面让人异常揪心。珠峰天气的瞬息万变、说来就来的暴风雪和躲避不急的雪崩,让人们时刻为这些登山队员的安危捏着一把汗。极度缺氧的环境,超越生命极限的负重攀登,感叹攀登者都有着一副钢铁身躯啊,即便如此,由于不顾天气变化,有些盲目的攀登,以及不可测的意外等原因,有攀登者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令人十分痛惜。

挑战生命极限,朝着未来向上攀登,征服珠峰,为了科学探索,也为了宣誓主权,即便是今天,这些都会得到人们的理解。所不同的是,今天人们有了更多的科学手段,保障攀登者的安全,“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攀登者的生命”,这样的口号不会有人轻易喊出。每年珠峰的科学考察还会继续,但今不比昔,科学技术发展了,国力提高了,登山者的科学选拔和科学训练,高高原天气预报水平的提高,相信就人为可控因素来说,如1960、1975年那样征服珠峰,付出那么大伤亡的事件,不会再重演。当然,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很多东西我们没有亲历,不好做过多评价。再说,没有完全一致的立场。

提到珠峰攀登与珠峰天气预报保障的一些事儿,地球三级探险家、科学网博友高登义先生作为亲历者,最有发言权,在他的相关著作和博文中也多有提到。高老师参加了包括1975年在内的多次珠峰科考,是影片中保障组气象组成员原型之一,关于这一点,在最近的一些影评中也有反映。与高先生有几面之缘,也听过他作的科学报告,值得敬佩的科学家。

无论是昔日珠峰的攀登,还是今天人生、事业路上的攀登,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重要的是科学的态度,科学技术的保障,实事求是的精神。相信大家都赞同,科学攻关不能靠喊口号,不能搞大跃进,科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到达一定高度向上攀登,本身就会变得异常困难,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科研需要耐得住寂寞,科学的发现要获得世人的认可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就如诺贝尔奖的获得往往不是三年五年的事儿,几十年都有可能,一鸣惊人的事还是比较少有。

“无限风光在险峰”。攀登高山,需要勇气,也需要技术;发展科学,发展经济,勇攀高峰,精神可嘉,但科学的态度更重要,我们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浮躁虚夸害人不浅,值得警惕。

多唠叨几句。朋友中也有一些创业者,有时会给别人泼凉水,挺得罪人的,没办法,实话总憋不住。搞不清珠峰天气的变化规律就勇往直前,结果是无谓的牺牲;同样,对前进路上可能的风险不能做出科学的预测,就盲目前行,失败的几率无疑会增加。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大胆尝试,就是赌博,也得有足够的资本,难道不是这样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201264.html

上一篇:国庆感言:喜欢这多彩的科技新时代(附多彩烟花图片)
下一篇:温汤小镇印象与山村巨变
收藏 IP: 111.193.80.*| 热度|

12 杨正瓴 郑永军 段含明 武夷山 农绍庄 李学宽 刘旭霞 史仍飞 杨顺楷 郑强 吕泰省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