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s Away From Chin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fangfr 密歇根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博士,研究无线网络。

博文

一位美国教授的科研诀窍:每周工作100小时 精选

已有 40197 次阅读 2011-3-24 12:05 |个人分类:科研方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博士, 美国, 教授, 科研经验

OSU计算机系一位教授到北大讲座,学生提问:您组里发了那么多牛paper,有什么诀窍? 教授回答:我们组里,从教授到学生,每周的工作时间都在100小时以上。


在美国和加拿大,研究生做research assistant,“法定”的工作时长是每周5x8=40小时。教授的工作时间更灵活:除去教课和开会之类的必要活动,别的时间没必要留在学校工作。但据我的观察,踩着规定时长工作的,还真是少见。


我读硕士和博士期间,在周围的同学(特别是中国和韩国) 中,每周的工作时间在100小时以上的不在少数 (小于40小时我认识的只有一个,但由于表现不好再加上抄袭作业被系里开除了)。对于教授们(特别是助理教授),每周工作100小时几乎是家常便饭。与这些人的近距离接触,也给我树立了一个无形的标杆:你要达到某种水平, 需要某种程度的努力。我有时也会接触到一些以聪明自诩的小同学,他们尚未发现一个很不幸的情况:那些最聪明的人,往往也是最刻苦的。


当然,并不是每个搞科研的都能有每周工作100小时的条件。出于无奈,很多时间会耗费在“非科研”的杂事上。国内的由于种种原因被各类工程项目缠身的教授和博士们,就是实证。


但是,真正能够达到每 周工作100小时标准的,大概都不会差。我认识的一位海归教授,06年博士毕业“裸归”;刚回去的几年是讲师身份,硕士博士都不能带,只能找几个本科生写 论文。但是到现在,他已经是所在领域在中国数一数二的人物。这在我看来是很神奇的事,因为全世界的人都在宣传中国的学术环境怎么怎么差。有幸见到他的时 候,我便询问其中的奥妙。他说:经费是足够的,可以不做工程的。后来从他学生那里得知,他几乎每天都是早7点上班,晚11点下班。。。


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不是每个人每个职业都需要这么拼。但是,如王选院士所说:献身科技的人就没有权利再享受像普通人那样的活法*。我想,如果中国的科研人员都能"自由" "自愿"地投入足够多的工作时间,那科研水平超越美国就指日可待了。



*注:完整的话是:“献身科技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去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许多乐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406-425786.html

上一篇:雪中的Shannon,以及中英文混杂的必要性 :)
下一篇:无线网络领域国际会议/期刊排名
收藏 IP: 141.212.110.*| 热度|

44 刘晓松 李学宽 肖重发 丁甜 朱伯靖 吉宗祥 廖聪维 贺乐 李福洋 曹贺贺 石磊 武夷山 谢鑫 张珍 罗汉江 吴吉良 杨正瓴 刘凡丰 朱教君 吴明火 刘慈慧 方文周 徐索文 徐迎晓 黄莹 陈飞 刘颖彪 胡孙铃 马素刚 朱园勤 吴晓健健 田雷雷 张永富 张乾兵 何应林 王启云 郭淼 ahsys pengcw mqp songyanru243 liuzhan001st world521417 yjxia

发表评论 评论 (5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