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统藏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tongcang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24.226.135.*   [5]lgxysl   2017-7-12 10:24
尊敬的李统藏教授:

    您好,我是一位民间科学爱好者(电子邮箱lgxysl@163.com)。近日,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我有幸拜读了你写的文章《“民科”有所不知,科学探索无“捷径”》。从文中可以看出,您对民间科学爱好者是比较关心的,也乐于为民间科学爱好者提供帮助,当然前提是这位民间科学爱好者得做对您提出的6个问题。作为一位民间科学爱好者,我也打算就您提出的6个问题作出解答的尝试。现在我已经把我对您提出的6个问题的解答发到了你的邮箱(litongcang@yahoo.com),如果你没有收到我发给你的邮件,你也可以到百度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5217986713 上查看我对你提出的6个问题的解答情况。敬请李教授审阅我的解答是否正确。如果有幸回答正确,则热切希望李教授能为我这位民间科学爱好者在科研上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如果真能如此,本人将对李教授感激不尽!




一位民间科学爱好者

2017年7月12日
IP: 118.143.20.*   [4]陈涛   2014-6-29 15:45
Prof. Li,I know from your blog that you are recruiting the PhD candidates on Interfacing cold atom and plasmonic nanostructures. Please send your latest projects and reference papers to my email: chen3476@gmail.com, as I would like to study for my PhD under your guidance. Thank you.
IP: 122.225.72.*   [3]袁顺波   2013-3-27 12:59
尊敬的科学网博客用户:
您好,诚恳地邀请您参与“科学网博客用户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网址是:
http://www.sojump.com/jq/2250398.aspx,本次调查需要3-5分钟的时间,非常感谢!
IP: 124.127.138.*   [2]jufei2000   2012-12-31 12:49
你好!
        读了你《写给民间科学爱好者》一文,本人深有同感。我也是一名科学爱好者,是不是民间的,我不知道,但我想作为科学爱好者,应该不分民间和非民间才对。如果硬要分的话,民间科学爱好者也许就是那些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的科学爱好者吧。
作为科学爱好者,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一定会影响其学术研究水平,但是我觉得,相比之下,其研究的方向和总体指导思想却更为重要。
        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认识和生产力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其目前所遇到的巨大困难。究其原因,缺乏总体指导思想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之一。
        西方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虽然科学,但不免有盲人摸象之嫌,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缺乏对大象的整体把握。虽然局部研究和分析很到位,也许经过大量的细节的综合,他们最终会描绘出大象的整体,但不免需要走很多的弯路。而这正是西方现代科学之所以陷入无穷无尽的细节研究之中找不到方向的原因之一。
        东方自古以来就注重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其几千年整体思维的训练和熏陶,的确造就了大量的整体思维人才,他们的思考无疑会给现代科学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我想,将来引领科学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肯定出自东方而非西方。而西方先进的研究工具和手段也一定会促进和发展这种总体指导思想。
        就目前的天文学和物理理论科学而言,我认为中国的学者雷元星先生已经在其著作《人类的科学》中为我们给出了方向和总体指导思想。在这里,我们不妨来共同探讨一下这一总体指导思想,有不对的地方还望指正。
        西方研究行星运动,在大量的观测数据面前,终于得出了行星椭圆轨道的结论,并由此而指导了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然而,就行星轨道为什么是椭圆的,行星公转和自转运行的动力问题却一直给不出答案,原因是什么?上面已经说到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西方的研究没有总体把握行星运动的根源。而根据东方的整体思维方法,经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中国学者雷元星先生提出了“一切天体皆是自由落体”的结论。这就从总体上为我们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指明了方向。
如果说牛顿从一个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从而最终得出行星的运行和苹果落地是受到同样力的支配的话,却因为他受西方思维的影响而没有看到,其实行星和苹果也在做相同的运动,它们都在做“自由落体运动”,不同之处仅在于,苹果是从一个较低的位置落下来,而行星则是从一个更高的位置落下来,仅此而已。
天体从何而诞生,西方目前的大爆炸等理论,就像一个孩子看到冰雹从天而降,得出冰雹从一片乌云中诞生一样幼稚。如果地球不蒸发水分,乌云从何而来呢?而雷元星先生的“雹式”行星起源理论,正是看到了水分蒸发与冰雹落地的真实联系。
天体从何而诞生?一句话,起源于其引力中心大天体的物质蒸发(喷发)。这些物质微粒高速蒸发到远离中心天体的地方后渐渐减速、冷却还原,由原子核到原子、分子、分子团、“雪花”、“冰雹”、小天体,它们一边摩擦吸引汇聚壮大,一边朝着其引力中心自由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再次碰撞融合壮大,最终演变成彗星、矮行星、行星。它们无法像苹果落地一样一下子落进其中心天体,从而变成了高度椭圆轨道运行的彗星,一圈又一圈,它们的轨道高度越来越低,其扁率越来越小,于是我们不难推测,海王星的未来就是天王星,天王星的未来是土星,土星的未来是木星,木星的未来是第五星(现小行星轨道原来未分解的那颗大行星)、第五星的未来是火星,火星的未来是地球,地球的未来是金星,金星的未来是水星,而水星的未来是落入太阳,化为灰烬,再次喷发到太阳系的边沿,为一个新的天体的诞生添砖加瓦。这就是太阳系内一切行星的诞生、成长和消亡的全过程。把握住了这个过程的整体面貌,我们便不难总结出行星的运行规律,我们也不难推断出行星公转的动力来源——向着自己的引力中心“自由下落”;我们更不难推断出行星自转的动力来源——“太阳风‘吹’行星转”的道理:太阳系内行星在公转运动的途中遇到了来自太阳方向的强劲太阳风的压力而逐渐自转起来(因为摩擦阻力),如现在的天王星;而最终却要在太阳磁场的强大作用力下而慢慢停止自转,如现在的水星。
这就是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的区别,西方思维首先看到了行星在自转,于是赶快研究,最终却找不出原因,然后看到了行星同时还在公转,再次赶快研究,还是找不出原因,于是只好胡思乱想,大爆炸就是其胡思乱想的产物之一。东方思维则不然,通过与冰雹的形成与降落的类比,东方思维认为行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产生和运转,站在太阳上看,行星不过是从遥远的天空落下来的一个个冰雹而已。如果太阳不向天空蒸发物质,行星从何产生?正如地面不向天空蒸发水分,冰雹不会诞生一样。东方思维不仅解决了行星公转、自转的问题,也同时解决了太阳风的问题。
不仅如此,一旦我们把握住了行星“自由落体运行”的总体规律,在它的指引下,我们不难明白,随着行星轨道下降,行星的运行速度将不断增加,内能也将不断增加,行星的体温也将随之上升,于是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何金星的表面一片火热,而火星的表面却天寒地冻。由此再往下仔细想一想,我们也就不难明白,我们的祖先曾经居住在像地球一样湿润温馨的金星上,随着金星温度的升高,它们只好背井离乡,迁移到了现在的地球,而随着地球一步步变成炼狱,我们将不得不搬迁到温暖花开的火星上去。这就是人类的命运,就像一个孤儿到处流浪,永远也找不到父母,找不到回家的路。于是,人类起源于何处已不辩自明,人类来自于猴子式的生物进化论因此而显得多么幼稚和可笑。人类来自于人类,生命来源于生命,就像物质来源于物质一样,西方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一切努力都只是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的长途跋涉,永远也不会到达最后的目的地。生物在地球上的“进化”史,其实就是一部金星祖先对地球生物播种、培育和开发的历史。他们先在地球的海洋中撒下生物食物链的最低环节——自养微生物,然后一步步撒下食物链的下一个环节,最终才把生物食物链的最高环节——人类自身迁徙到地球上来。
人类现阶段主要探索的目标,不是遥远的宇宙深处,而应该首先是金星,因为那是我们人类曾经的家园,其次应该是火星,因为那将是我们未来的家园。
一旦有了方向,我们将不再是迷途的孩子。人类也不会再迷茫。我们的一切努力,除了充分享受生命带给人类的欢愉之外,唯一的目标就是延续生命本身。我们有责任把地球上的生命安全成功地迁徙到火星上去。在此之前,我们该有多少事情要做啊。我们的科学水平还需要极大的提高。而这一切,如果还看不清方向,做无谓的研究和投入,错过了时机,太阳系内的人类将必然面临灭亡的命运。如果真要那样,我们也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漫漫宇宙中的同类了。
把握了太阳系行星运行的规律,我们也将不难明白太阳本身运行的规律。太阳最早不过是银河系内的一颗行星而已,当他下落的动能足够大之后,其内能的增加也使其体温逐渐上升,并超过了现在的水星,其表面温度已达几千度,它的海洋里已不是水,而是灼热的铁水。如果太阳系足够大的话,水星在落入太阳之前也会演变为一颗小太阳。而银河系则完全有这样的条件,现在的太阳才刚刚下落还不到银河系半径的1/2,它已经成长为恒星,并拥有了自己的行星。而在银河系的边沿,数以亿计的小天体才刚刚起步,向着母亲的怀抱(银河系中心)直奔而去。同样,银河系也正在向着更大的可观测宇宙中心飞奔,而可观测宇宙中心也正在向着更广阔的哲学宇宙中心飞奔。与此同时,太阳风、银河风、宇宙风也正在携带者大量物质,奔向各自的引力边沿。宇宙就是这样层层相套,生生息息,永无终结。
这,就是东方整体思维给我们所展现的一幅宇宙天体无始无终、生生不息的运行图景。
那么,天体运行的根源是什么?它们为什么都要做自由落体运动呢?
很多人马上会说,是因为万有引力。这其实正是西方思维的答案。而正是由于西方思维没有首先对力做整体的思维把握,才有了大量有关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的无数研究和猜想,数十代人投身其中,至今仍无法把它们统一起来。
现在让我们再次来领略一下东方思维的魅力吧。
东方思维首先从整体上认识到,宇宙间只存在两种物质,一种是阳物质,一种是阴物质。如果用现代物理语言来表达:一种是带正(阳)电荷的物质,另一种是带负(阴)电荷的物质,绝对电中性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同理,带纯阳电荷或带纯阴电荷的物质也是不存在的,阳物质中有阴性物质存在,阴物质中也有阳性物质存在。即使是带正电荷的质子之内,也包含有一定量的负电荷,带负电荷的电子之内,同样也有一定量的正电荷。正因为两种电荷体在电量上不可能绝对对称与平衡,故由它们聚合出来的道、元、易、气、太极、无形者、原子等浑沌物,也不可能失去电性,而是带有较弱一些的阳性或阴性。
紧接着,东方思维又从整体上发现了物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运动定律”。而这相斥相吸运动的原因,正在于物质自身分为阴阳两类。如果物质都是中性的,就不会有相吸相斥的运动发生,宇宙物质也就既不聚拢也不散开,那么宇宙也就失去了起源(聚拢)与演化的根本动力。通过这个定律,东方思维认为,宇宙中只存在一种力,那就是阴阳物质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即西方所谓的正负电荷之间的电磁力。把握住这一整体思想之后,所谓的“万有引力”便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一切物体之所以要自由下落,不过是其自身的阴阳属性与其引力中心物质的阴阳属性使然。苹果之所以下落,是因为它不是纯中性的物质,它处于地球的电场之中,必然感生出与地球相反的电荷,于是也必然要受到地球的电磁引力。行星之所以下落,也因为它不是纯中性的,它必然要受到其引力中心天体的电磁引力。西方所谓的强核力和弱核力,也不过是正负电荷在微小距离内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库仑力而已。世界上只有一种力,西方世界对力的统一所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不过是在白白浪费人类的时间和资源而已。
人类啊,地球仅能给我们再提供不到1亿年的生存环境,而我们开发火星所需要的时间将更长,我们人类已没有多少时间可浪费了,还是抓紧时间赶快发展航天技术,探索并开发我们未来的家园——火星吧,为了人类,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停止一切无谓的偏见,共同努力吧!

                                       科学爱好者    巨飞
                                       2012年12月30日夜
IP: 124.238.101.*   [1]hejialin   2012-10-27 05:29
雷电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关于雷电的形成问题,至今没有统一的解释方法,我国延用云彩摩擦的概念并且写入了教科书,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猜想理由,也能得到部分学者的信赖,例如:冰块撞击、电离层感应、太阳光合作用、宇宙射线辐射、云彩切割地球磁力线等,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这些观点都不能合理地解释雷电的季节变化、区域差别、南北半球交替出现。
本人的观点是:雷电的个体是由地球表面提供的,水蒸气是它的运载工具,也就是说:云彩和雷电源于相同的地方,环境温度、地形地貌、动物和植物的繁衍生息、都会影响静电的产量,因此,雷电活动具有某些基本特征,例如:
雷雨季节,既有海洋云系和内陆云系的差别,也有海拔高度的影响,在中国,携带雷电的云彩大多来自西北方向,高原地区以及常年积雪的山脉、雷电活动稀少。
台风在赤道附近的海洋生成,南半球顺时针旋转、向西南方向移动,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向西北方向移动,台风云系和内陆云系混合之前、几乎没有雷电活动。
静电的个体具备引力特性,能够吸附在任何物体之上,虽然无法跟踪观测这些个体行为,但是,把它归纳为大气循环系统之中,符合这种物质结构乃至迁徙运动的客观规律,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种理念,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属于千载难逢的机遇。
更多的内容搜索:空心电子,静电的物理新概念,沧州何加林的空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