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经济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indlight 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欲望,三个变量互相制约和发展。

博文

一个中国新药,多少钱?

已有 6467 次阅读 2015-5-8 10:25 |个人分类:经爱沙|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感谢黄博同意发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k5MjU4NQ==&mid=207325344&idx=1&sn=bb79fc5f60768a6dec55a6a5576b1cab&scene=1&key=1936e2bc22c2ceb512fb40bbf75998ede169aa6419bf24541c6dabbce751641318190af718d51d78a75c98a8b5b03f05&ascene=1&uin=MjI1MDU4MTU0MA%3D%3D&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v4STDZLdLAj1EXm1cMBx2pi6L5r1drXv7Zrx6dKHnGW%2F1%2FeW5eBJqY89cZaqLMdo

 

我们对2000年左右开始至今国内较为典型的新药研发成果交易进行了汇总和深度分析,希望能够以此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参与者们提供借鉴,成为成果估值、交易模式选择等诸多相关要素的参考依据,并对未来新药交易的发展趋势作出推断。


买新药还是做新药

估算企业获得新药所需要的投入,考虑国内企业极少会去追逐风险极高的原创新药,则基本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明显、却很容易被忽略的规律:前一个新药周期累计研发投入<当前新药市场交易基准价<后一个新药周期累计研发投入。其实不仅新药,仿制药也是符合这一规律的。

我们可以换一个更直观的描述方式。假设2015年,某新药品种市场交易的基准价格是5亿,开发周期是8年。如果某家企业从2007年起自主研发该品种,到2015年获批上市,企业累计投入必然小于5亿。如果另一家企业从2015年开始自主研发该品种,到2023年上市,则累计投入必然大于5亿。前者的主要差价在于时间成本、风险成本和资金成本等,后者的主要差价则在于快速上升的研发成本,尤其是临床试验成本。

实业型企业家和研发决策者可能更容易忽略这个规律。面对新药成果的交易报价,企业对成果进行评估后,结合自身研发实力,有可能做出判断:“这个我自己也能做,花3亿就做出来了,何必花5亿向你买?”但实际上,这样的计算方式未必合理,因为如果能通过交易立刻获得该成果,节省的时间、风险和资金成本,完全有可能已经超过表面的溢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42-888417.html

上一篇:劳务费从15%变为上不封顶 从探讨到实施要多久?
下一篇:科学网有多少医生?医生是科学家?626有感
收藏 IP: 183.237.232.*| 热度|

3 武夷山 郑永军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