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haijun 科学院生态中心

博文

初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已有 4999 次阅读 2011-4-3 10:1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国哲学, 冯友兰

--------读历史总是给人很多启示,读哲学史恐怕尤其如此。

 

为什么会读这本书?具体缘由我也记不起了,应该是偶然的。不过如果把自己勉强算做一个爱思考的人,也许就有了更明确的原因。这几年终日似乎都在思考着什么却总无结果,大约是最近感觉到了一些无知的苦恼吧。

 

我对冯友兰先生并不了解,但是他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表现出的渊博知识的确让人钦佩,说他学贯中西应该不算赞誉之词。他对古代经典的熟悉,对西方哲学方法的深刻理解,都让我有一种“后无来者”的感觉。这也促使我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荒废了正业,利用每天上午的黄金时间一边听一边读,认真的学习这本书。尽管收获良多,但也叹自己记忆力大不如前,无法充分吸收书中的精华。

 

关于什么是哲学,看过一些书本上的定义,比如“智慧的哲学”、“关于知识的学问”等,冯先生这里说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这样的说法无疑让我很受用,这样哲学再不是从前认识中的玄妙的无用之学了,而是对我的人生很有帮助的一门学问。我应该不算是一个实践派,更喜欢思考而不喜欢行动,喜欢静默胜过滔滔不绝,做反思恰恰是我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当然我知道这样做肯定不对,没有实践怎能有真知?用《大学》里面的话就是,不“格物”怎能“致知”?

 

哲学著作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好多书籍即便读了也是不解其意,这本书我认为就好得多了。书里没有大段的逻辑分析,让我阅读时感觉轻松了许多。冯先生引用了不少的古文,对于我这样用惯了白话的人来说,不少时候只好大段的跳过去。不过这似乎不是非常影响阅读,大部分篇章冯先生还是做了必要和简练的注解,让人能够明白。书里有很多关于人物的说法极有趣味又不乏深意,他在第四章中说孔子是中国第一位私人教师,还说后来又变成了中国第一位国学教师,便是很简单有趣的一个说法,让人印象深刻。

 

尽管是历史书,但书里还是表达了他自己的很多见解,尤其是对于中国哲学精神的解释。虽然也知道些历史,但我对中国哲学可算是一无所知。读了冯先生关于 “内圣外王”的解释,感觉马上对过去的知识有了重新的理解。中国哲学对人的精神修养的重视,也从这个简单的说法中立刻得到了印证。另外关于中国哲学善于隐喻而不善分析的观点,我的确在之前读《庄子》的时候就有过这种直觉的感受。我无从判断这些都是对的,但至少对于我是极有帮助的,也是极其高明的。

 

让我颇感意外的是,我对理性世界的理解居然不是从理论书籍,而是从这本历史书籍中获得的。我对历史似乎并不感兴趣,对哲学和社会学好像也没什么修养,这一点我一直觉得非常惭愧。这些年似乎只是勉强完成了学业,断续的读了一些小说,大概也读过两三本哲学书籍,但天性惫懒、资质愚钝的我总是不能充分理解,因而总是很快忘记。本书对于形而上学的描述,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理性世界的存在,实在是一件喜事。我没有感受冯先生说的四个境界的奢望,只希望自己能够在有限的大脑里多装一点点东西,尽量做个明白人。

 

对于佛教、道教、儒家、道家、佛学,这些说法在我眼中从来都是一团乱麻,然而正是这本书让我建立了基本的一些概念。所谓“宗教”,按照冯先生的说法,是“一种哲学加上上层建筑”,怕读者不懂,他还说了“宗教是真的相信有另外一个世界,并且通过修行到达那个世界”类似的话语,而道家、儒家却认为这个世界要么是“无”,要么根本就和眼前的世界并无二致。这样简单的说法能让人很快的理解几种哲学之间的根本区别,我想这是冯先生的功力所在。我也头一次理解到了道家的思想对于中国哲学的巨大的影响,包括禅宗和新儒家,以及现在源于西方的深层生态学思想。

 

我始终是不懂哲学,因此也不想胡乱的写些关于哲学的论断,但从一个对生态学略有了解的人的角度来看哲学,确实有一点不同想法。中国哲学的发端,从开始起大概就分了至少两派,儒家的学者关注人和社会组织,其哲学形成的基本脉络是以人的一面进而推论整个世界;而道家的学者大约因为和自然接触更多,其哲学观念的形成则是以自然的一些属性推及整个世界。这种局面多少有些像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对比。限于其时人类对于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关于生态的知识非常有限,因此这些哲学观念的存在和发展似乎也是必然的。及至后来两者进一步融合和发展,就已经接近现代哲学对于世界的认识。如果不是外界影响的突然性,汉学和宋学如果能相互借鉴,加上对西方哲学的必要引进,独立发展出来现代哲学也不是不可能。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如果往前看,我们就会发现,追索中国的哲学传统,找人讲讲《论语》,再竖个孔子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到孔子以后儒学的发展,看到道家思想对于中国哲学的影响。我们不仅需要遵守社会秩序的民众,还需要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一点也许是被神化了的孔子从来没有考虑过的。

 

其实还有很多感想,比如平等的问题,比如社会发展的方式和“阴”、“阳”的关系等,但现在着实还没什么头绪。我想这《中国哲学简史》还需要再读。

 

41日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4100-429244.html

上一篇: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下一篇:关于斯坦利《经济思想史》的几点感触
收藏 IP: 159.226.240.*| 热度|

5 张伟 侯成亚 徐耀 黄富强 吕孝礼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