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博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mu 广学馆记

博文

小区里的栝楼

已有 3888 次阅读 2021-2-9 14:44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小洪山园区的一角,原来有几株长势很好的梅花,以前每年冬天都会去专门看一下;但这几年因为基建的原因,周边环境不再那么幽静了,所以多数时候只是远远地看一下,再没有了上前细细品味的闲情。前些日子路过时又瞅了一眼,梅花依然在悄悄地开放,只是附近停满了车辆,本来仍然不太想去看,但是周围大树丛中有一些红色的、柿子大小的果实吸引了我的注意,真是柿子吗?记忆中那里没有柿子树啊?小区的鸟不少,如果是柿子,倒是可以看到小鸟吃柿子的场景了,正所谓事事(柿柿)如意,那是很吉祥的画面呢。



好奇之下,终于还是过去看了看,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里居然长出几株繁茂的栝楼,细长的藤蔓沿着附近的水杉等大树,一直攀爬到56米高的枝桠上;冬天的栝楼,叶子已经枯萎了,但是还是可以分辨出分裂的掌状叶出来。而那远望宛如柿子的红红的果实,其实就是栝楼果。武汉的冬天,主色调也难免是灰蒙蒙的,这几点桔红,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很是让人心生欢喜。




栝楼与我而言,是一种还算熟悉的乡土植物。在科学院小洪山园区至武大的路上,也有那么一两株;武大的校园里面也有不少,我在靠近湖滨的一栋办公楼前就曾见过半青黄的栝楼果。而在我的鄂西北的家乡,栝楼就更多了,几乎沿着山间小路都可以看到这种植物蓊蓊郁郁地生长着,夏天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它们开花的样子。而栝楼的花,也非常有特点,在白色花冠裂片的边缘长着长长的丝状流苏,在完全开放的时候真是气质飘逸,清雅脱俗。只是栝楼的花是在傍晚开放,有缘见过栝楼花盛放的朋友可能不多,白天的时候,流苏都收起来,花朵显得有些平淡甚至萎蔫不振,不那么让人讨喜。




栝楼虽然并不罕见,只是身边的人多半都不认识,甚至于“栝楼”一名,能够准确读出来的就不多。其实栝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很有历史渊源的。

栝楼一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在先秦时,栝楼被称之为“果臝”,在《诗经·豳风·东山》有这样的诗句记载:“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意思是说,果臝已经结出了果实,它的藤蔓已经爬满了屋檐;土鳖虫则在屋里爬来爬去,而蜘蛛网已经挂上了门框。《周礼·天官·甸师》也记载有“共野果蓏之荐”。“果臝”的由来,李时珍曾经解释过:“许慎云:木上曰果,地下曰蓏。此物蔓生附木,故得兼名。”古时候,“臝”字和“蓏”字都读作“裸”,后来又讹传为读音相似的“栝楼”或者“瓜蒌”。瓜蒌在本草文献中首载于晋代《针灸甲乙经》,汉代《名医别录》栝楼根项下用“实”来指代瓜蒌,即栝楼实。因为栝楼果是在藤蔓上悬挂着的,所以也叫“吊瓜”,吊瓜子现在也是倍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的保健休闲食品;栝楼果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药材,《神农本草经》将栝楼列为中品,认为栝楼“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通月水。消肿毒瘀血,及热狂”;但汉代栝楼药用部位主要为根,唐代之前瓜蒌实已经作为全果入药,所以栝楼也有了“药瓜”的称呼。栝楼根表面为淡黄白色,横断面为纯白色而粉质,又洁白如雪,因此入药的栝楼根也被称之为“天花粉”。天花粉在古代也曾经作为美白的化妆品,而据现代研究,天花粉含有一种核糖体失活蛋白,或具有中止妊娠、抗癌、抗艾滋病毒等作用。

古籍中的栝楼,经考证应该是葫芦科栝楼属(Trichosanthes)多种植物的统称,包括栝楼、湖北栝楼、绵阳栝楼、长萼栝楼等多种植物。但博物杂志将刘伯温诗里提到的“王瓜”也归为栝楼,恐怕是有所不妥,虽然它们是同一个属的:王瓜的果实,可就要小得多了,比樱桃大不了多少的;前些年火过一阵子的蛇瓜也是栝楼属的。

我国共有栝楼属植物34种和6变种,分布于全国各地,尤以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多。栝楼在我国也有较长的种植历史,据济南长清旧县志记载,早在清代以前,马山庄科、焦庄一带就开始种植马山栝楼,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目前,安徽潜山、河南安阳、浙江长兴等地也有一定的产业化规模种植,都有“栝楼之乡”的说法。只是如今,知道吃“吊瓜子”的不少,而知道“栝楼”之名及其历史文化的,那就确实不多了。有兴趣的,也可以根据《救荒本草》中的做法,开发一些吊瓜子之外的新的食用方法,这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文化财富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1271446.html

上一篇:路边的金凤蝶
下一篇:山矾独自倚春风
收藏 IP: 159.226.127.*| 热度|

19 张晓良 孙颉 李学宽 尤明庆 朱晓刚 谢长花 宁利中 张珑 郑永军 刘旭霞 杨卫东 郭战胜 刘钢 冯大诚 徐长庆 康建 戎可 汪育才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