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EISA阅读推荐.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

已有 2742 次阅读 2020-10-4 23:47 |个人分类:信息科学原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钟义信.1988《信息科学原理》第1版前言摘录

      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曾经产生过自己特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曾经孕育过反映当时对客观规律深邃认识的辉煌科学,如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材料科学、研究能量转换规律的能量科学等等。本书要向读者介绍的,则是当今信息时代所孕育的一门新科学-信息科学。

      和以往一起切传统科学不同,信息科学破天荒地把信息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对象,把信息的运动规律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内容,把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它们的整体-智力功能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目标,而在这些研究实践中,又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方法论-信息科学方法论。由于信息科学的的崛起,以物质和能量为中心观念的传统科学就逐渐让位于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为中心观念的现代科学。



钟义信.1996《信息科学原理》第2版前言摘录

     《信息科学原理》作为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明信息科学理论基础的学术专著自1988年秋问世以来,获得了学术界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普遍喜爱。人们赞誉它是:

      1.信息科学“开创性著作”(1989年10月6日《光明日报》)。

      2.“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具有深远指导意义”(《信息系统工程杂志》,1990年第1期)。

      3.“是信息论发展成为信息科学的标志,形成了信息的大科学”(《中国哲学年鉴》,1990年)。

      4.在1990~1991年间,《信息科学原理》先后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全国第二届教育图书优秀著作奖以及全国首届光明杯优秀著作奖。

     在一片赞誉声中,钟义信先生没有止步停息,依然热情又不失冷静的继续观察和思考着未来。慢慢的他发现: 伴随着传统的物质型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向信息型经济转变,人们在思想上也不断地接受着信息化洗礼。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以及全球信息基础结构(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GII) 等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概念、一个又一个全新的事物,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学习和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知识,希望拥有一本指导书或百科全书。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迫切需求,同时也为了反映第一版图书问世以来的新发展,钟义信先生征得福建人民出版社的同意,对《信息科学原理》一书加以修订,并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重新出版,以馈读者。



钟义信.2002《信息科学原理》第3版前言摘录



    作为一部学术专著,《信息科学原理》自1988年问世以来,跨越15个年头仍然有众多读者踊跃问津,使出版社乐于做出决定: 出版它的第3版。或许有人会感到奇怪: 在理论研究并不十分景气的时期,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部学术色彩很强的著作能长盛不衰呢?

    因为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需要信息科学原理的指导。这就是最直接的原因。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很难找到一部像《信息科学原理》这样系统阐述信息科学基本理论的学术著作。物以稀为贵 这是另一种可能的解释。

    不同学科的“信息”理论面目各异,难以沟通; 《信息科学原理》却以“全信息理论”把这些“散乱的珍珠”串成了“漂亮的项链”。这也许是《信息科学原理》受到读者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一部科学著作,《信息科学原理》系统阐述了全部信息过程(包含信息感知、信息传递、信息认知、信息再生、信息施效、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信息领域的基本规律,使人们明白什么是可以努力争取的,什么是不可强行逾越的,从而在处理各种信息问题的时候有所遵循。这可能是读者感受《信息科学原理》魅力的又一个原因。

    多年来,不少书评家先后撰文认为《信息科学原理》是“信息科学的开创性著作”,是“信息科学的奠基性著作”,“是'信息论'发展到'信息科学'的标志”,这应当是读者喜爱这一著作的总体原因。

维纳曾经说过:一部有活力的著作,它的框架和基本理论是稳定的,而它的具体内容应当能够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更新。钟义信先生注意到,《信息科学原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都很好地经受住了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表现出它强大而持久的学术生命活力;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新的成果可以使本书更加丰富和更富有时代感,而一些已经被读者接受的内容则应当淡出。另外,随着认识的深化,有必要对其章节结构进行优化。鉴于此,钟义信先生接着对其著作在保持原著风貌基础上进行了必要调整和更新。



钟义信.2005《信息科学原理》第4版前言摘录

    “信息科学”不等于“信息论”,钟义信先生给大家先讲了一段信息论在发展过程中其作者香农(Claude E.Shannon)有关的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

    1948年,美国Bell实验室的科学家Shannnon创立了“通信的数学理论(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即“通信论”,他用统计的方法建立了通信系统中信源信息的度量、信道容量的度量以及保障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编码定理。

    作为一项划时代的伟大贡献,后人不满足Shannnon对这个理论的命名,遂把它称为“信息论”。作为一名令人尊敬、学风严谨的科学家,Shannon本人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第二卷头版头条发表专论文章 The Bandwagon 清楚的阐明把“通信论”称为“信息论”是不妥的。他说:

“近几年来,信息论简直成了最时髦的学科。它本来只是通信工程师的一种技术工具,现在却无论在普通杂志还是科学刊物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结果,它已经名过其实……这种声誉孕育着一种危险”。

    “诚然,在理解和探讨通信问题的本质方面,信息论是一种有力的工具,而且它的重要意义还将与日俱增。但它肯定不是通信工作者的万灵药……应当认识到,一次就能打开全部自然奥妙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否则,一旦人们发现仅仅使用几个像信息、熵、冗余度这样一些动人词汇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灰心失望,那种人为的繁荣就会在一夜之间崩溃。”

     “信息论的基本结果都针对某些非常特殊的问题……信息论的核心本质是一个数学分支,是一个严密的演绎系统。因此,透彻地理解它的数学基础及其在通信方面的应用,是在其他领域应用信息论的条件”。

    20世纪下半叶,随着通信、计算机、控制这些信息技术分支的发展,随着新的数学工具的陆续问世,智能理论的研究被提上日程,人们尝试建立一个能够适用于整个信息领域的“信息理论”。不过,为了避免混淆,于是将它命名为“全信息理论”。

    2004年,《信息科学原理》一书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研究生的“重点精品教材”,定名为《信息科学教程》,期望以此把我国研究生的“信息科学”教学引入规范化的轨道。按照“教材”要求,精简了书中关于学术思想渊源的分析和理论推导的细节,把原来64万字的专著精简为33万字的教程,还配备了适量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供学生思考。



钟义信.2013《信息科学原理》第5版前言摘录

    在经历25年社会学术大洗礼之后,《信息科学原理》在1988年第1版所总结和阐发的“辅人律-拟人律-共生律”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连锁反应”的规律,以及创建的“全信息理论”、“信息-知识-智能转换原理”以及“信息科学方法论”至今都没有丝毫减色,反而越发活力四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信息科学原理》课程每学期选课学生的人数大幅度增加,成为了一门广受欢迎的大课。

     随着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走向深入,人类对信息的需求逐渐地由单纯的“信息共享”发展到渴望“利用信息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必须把信息(这是什么)提炼成为相应的知识(这是为什么),并把知识激活成策略(应当怎样做)。因此适应和满足了信息和智能时代的社会普遍需求,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为了积极回应这种广泛而热烈的社会需求,也为了反映作者近年来在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信息科学原理》第5版蝶变新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0919-1253221.html

上一篇:EISA阅读推荐:陈晨.带你穿越中国画的前生今世~
下一篇:EISA阅读推荐:钟义信.高等人工智能原理
收藏 IP: 183.220.7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