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寻芳草——周浙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浙昆

博文

这里也可以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从版纳植物园“惊现”蟒蛇说起 精选

已有 10359 次阅读 2018-1-10 16:13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巨蟒, 西双版纳植物园, 人和动物和谐生存, 保护野生动物




图1. 版纳植物园食堂附近发现的巨蟒


    前不久一条新闻引爆了网络,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园职工食堂附近的树上惊现了巨蟒(图12)(http://www.xtbg.cas.cn/xwzx/zhxw/201712/t20171214_4916329.html)。我的住处距食堂不远,自从我到植物园后,关于住所附近有条蟒蛇传闻就不绝于耳,不少人曾告诉过我见过蟒蛇,但是由于未见其真身我一直是将信将疑,网上这条新闻坐实了蟒蛇的存在。昨天晚上(一月八日)又有同事在路边发现了另一条蟒蛇(图34),从照片看这条蟒蛇比上次发现的蟒蛇要小一些,当它优哉游哉地穿过道路的时候,一位同事差一点踩到了它的身上。

图2. 缅甸蟒


图3. 重新放归森林的巨蟒

    这条巨蟒学名叫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主要生活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之中是西双版纳最大的蛇缅甸蟒主要生活在湿润的沟谷森林中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在蛇类中以巨大著称最大可达91公斤缅甸蟒属无毒蛇主要靠绞杀猎捕食物由于缅甸蟒个头较大皮肤花色精美不仅被捕来当宠物而且被大量捕杀取食或取皮,中国的传统乐器二胡就少不了一块蟒蛇的皮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数据近十年内中国的野生的缅甸蟒数量减少了30%已被列入红色保护名录在中国缅甸蟒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禁止任何贩卖和购买行为即便如此,要亲眼目睹野生蟒蛇也不是意见容易是事情,我们当年在墨脱考察,也只是见过蟒蛇脱下的皮,从未见过蟒蛇。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连续出现蟒蛇,除了生态环境的优越以外,全园职工日益增强的保护意识也不无关系。


图4. 2018年1月9日晚在发现的巨蟒


图5. 爬进林子的巨蟒


我第一次到西双版纳是1983年,那个时候从昆明到西双版纳有4天的车程,记得车子都是清晨从一个山间盆地出发,不一会就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进入了林海,当车子穿出林海就到了另一个山间盆地,就是一天行程结束之时。那时植物园所在的勐仑镇就是一个边陲小镇,214国道是唯一的一条街道,傣家的竹楼被绿油油的稻田包围着,远处是密密匝匝的森林。我记得一个当地干部告诉我,西双版纳的供销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每年要收购3-4张的老虎皮,版纳园的老职工也常说在某某处也见过到过老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所在葫芦岛上60年代还有豹子。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老虎在西双版纳早已不见了踪迹。许多动物的栖息地都受到的较大的破坏,野生动物的种群数迅速下降,有些野生动物甚至到了灭绝的边缘。同在一片蓝天下,人和动物都有发展的权利,在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要让人去保护动物就是一种奢谈。但是现在我国,人类的生存早就不是问题了,人类是到了一点牺牲一点自身的利益去保护野外动物的时候了,现在人类对野生动物的猎杀更多的是满足自身的贪欲。

版纳园内除了缅甸蟒以外,最近这一两年还发现了原鸡、水巨蜥、金花蛇、豹猫、毛耳飞鼠等目前国内难得一见的珍稀动物。原来国内新记录种的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也持续不断的出现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版纳园有较大的面积,优越的生态环境,更主要的是全园职工日益增长的保护意识,使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不仅是野生植物的天堂,也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天堂。版纳园能做到的,我们的自然保护区也一定能做到,就是在保护区外,只要是人人提高保护意识,停止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杀,很多动物的保护状况就可以得到逐步改善,人和动物诙谐相处的局面就会出现。


图6. 中国新记录的鸟钳嘴鹳


图7. 毛耳飞鼠


图8. 水巨蜥


照片均来自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网络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727-1094146.html

上一篇:他为植物学的研究燃尽芳华——悼念张明理教授
下一篇:出墨脱——墨脱考察追记之十二终章与后记
收藏 IP: 210.72.92.*| 热度|

21 杨顺楷 韦景树 杨正瓴 张晓良 吴明火 尤明庆 晏成和 冯大诚 李颖业 汪晓军 张忆文 刘全慧 黄永义 蒋新正 张珑 吕洪波 文克玲 康建 陈楷翰 杨学祥 cgx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