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之名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ysky97 网络上虚假的东西很多,而此地尽可信其真实……

博文

【病毒启示录0】蝴蝶效应

已有 4434 次阅读 2020-2-17 09:52 |个人分类:人文|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蝗虫, 新冠病毒, 蝴蝶效应 NCP nCoV

 【病毒启示录0】蝴蝶效应

齐云龙


一、蝴蝶效应


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料到这次的新冠病毒会肆虐蔓延到目前的这种程度,甚至于对它未来的预测也有太多不确定……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N.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他称之为混沌学。

当然,“蝴蝶效应”主要还是关于混沌学的一个比喻。也是蝴蝶效应的真实反应。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

这句话的来源,是这位气象学家制作了一个电脑程序,这个可以模拟气候的变化,并用图像来表示。最后他发现,图像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只张开双翅的蝴蝶,因而他形象地将这一图形以“蝴蝶扇动翅膀”的方式进行阐释,于是便有了上述的说法。罗伦兹发现,由于误差会以指数形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不断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后果。

于是,罗伦兹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他于是认定这为:“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即:“混沌”,又称“蝴蝶效应”。


如果“蝴蝶效应”用我们中国古典文化来表达,我想最恰当的或许莫过于这句“风起于青萍之末 ,浪成于微澜之间”,原句出自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风从地上产生出来,开始时先在青蘋草头上轻轻飞旋,最后会成为劲猛彪悍的大风,即是说大风是自小风发展而来。

我很喜欢这句话,或许因为我会经常关注细节,

我会想到一些事情未来可能的变化,虽然那些变化经常要比我期待的总是来得晚一些;


也许只是因为一只蝙蝠飞进猪舍,不小心掉下的果子被猪吃掉,就在地球的另一端发生了一场瘟疫……

(参见《新冠病毒疫情中有哪些值得一看的书籍和影视作品 》中所介绍的电影《传染病/contagion》



蝗虫生长也与病毒如此相像!

2019年6月,一个数量异常的蝗虫群出现在了东非的土地上。

它们的出现很不起眼,在东非这块混乱的土地上,割据的军阀也没兴趣去关注一群小小的蝗虫。

而如今,长60公里,宽40公里的遮天蔽日的蝗虫群……

image.pngimage.png


目前共有4000亿只蝗虫,正在从东非向中亚地区赶去,其中400亿只先头部队已经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境内。

蝗虫群的数量,为东非地区正常生态环境下的6400万倍,成为了全球25年来的最大蝗灾。

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估计,新的一批幼虫应该已经在2月初已经孵化,预计会在4月初形成新的蝗虫群。

如果不加以遏制的话,它们会再次产卵,蝗虫种群的数量会在六月份达到今天的500倍之多。

4000亿蝗虫的500倍,那是200万亿。

现在几千亿蝗虫就闹得全球鸡犬不宁,粮农组织说会威胁千万人的粮食安全,200万亿只,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种繁殖速度和破坏力,根本不亚于病毒。

而这庞大的4000亿蝗虫群的先锋部队,已经抵达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交界处,离中国还差1000公里。

曾有过跨越海洋记录的蝗虫群,有可能经印度入东南亚,绕过喜马拉雅山的屏障入侵中国领土。 


基因就像是编码生命的密码。正如《自私的基因》提到: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植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生存机器,目的是为了基因自身的复制。

IMG_5586.PNG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病毒其实并不能够算是一种生物,生命通常要包含这样几个特征,比如能够进行某种形式的运动,能够进行呼吸作用,能够对外界环境产生感知,能够从外界摄取营养并实现生长,能够排泄和拥有繁殖的能力。而病毒例外,上述的所有生命体特征,病毒一个也没有。

甚至连可以分裂的细胞也没有,也就是说病毒无法繁殖。通常我们所知的病毒性疾病都是发展迅速的,怎么能说病毒不会繁殖呢?准确一点来说,应该是病毒无法独立繁殖,它必须通过将自身注入到宿主的细胞之中,借助宿主的细胞才能够实现繁殖。

由此可见,与其说病毒是一种生物,倒不如说它是一团基因物质似乎更加贴切——但是,基因复制的机制,使得他们遗传物质的含量以2的n次方的几何级数不断增长……

如果把蝗虫比喻成“地球躯体”的一种病毒,似乎也没错!

如果把蝴蝶效应叫做是“蝗虫效应”,似乎也没错!


参见我在之前的文章《新冠病毒疫情中有哪些值得一看的书籍和影视作品 》中介绍《血疫》时引用的一句:

“每一次致命性病毒的爆发,都可以看作是大自然启动免疫系统在杀"病毒"——大自然是在保护自己。”


同样是宋玉《风赋》中还提到了一个词:空穴来风——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很多人,往往只看到大的趋势,而忽略了很多细节……

一些原本看似是小趋势的事物最终成了主流!

所以,如果决策不关注细节,不是建立在全部的事实真相基础之上,

很多决策难免会失误!

——所以,请等待下节再续!


相关阅读

(附下载福利)面对新冠病毒疫情,心理战才是大多数人真正面临的战争

新冠病毒疫情中有哪些值得一看的书籍和影视作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8569-1218908.html

上一篇:有的人——悼李文亮医生
下一篇:【病毒启示录】激励——买椟还珠
收藏 IP: 113.44.34.*| 热度|

6 武夷山 胡志华 王晨 李学宽 李世春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