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之名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ysky97 网络上虚假的东西很多,而此地尽可信其真实……

博文

【后疫情时代】论文——大有文章

已有 13500 次阅读 2020-6-25 10:54 |个人分类:科技|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论文, 科技期刊, 数字化, 视频, 思维导图


【后疫情时代】论文——大有文章

齐云龙



摘要:

后疫情时代,科研论文亟需改变现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数字化将是科研论文展示的趋势。

关键词

论文 期刊 数字化

思维导图

科研论文  By 齐云龙3D.png


正文

科技论文在人类的科技进步当中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有科学技术的文字记载以来就存在了,科学技术研究创新的成就,只有通过论文之类的信息载体为媒介公开发表,方能得到社会承认成为生产力,造福于人类并留传后世。

今天,5G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的时代,论文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却是无法阻挡的潮流!


一、数字化时代——

一图胜千言 千里能传音 


中国最早的文字多是象形,本质就是图像——而后为了简化并不断拓展,产生了成千上万个文字。而以英文为代表的语言则是以字母最小单位,这在简洁性的优势之下,也同时丧失了很多附加的信息。

(——当然,其实字母的起源也可能是图像——比如“r”像是根root发芽的样子,也因而衍生了大量与“放射ray”相关的词汇,“L”可能最初像是“线”line并进一步衍生出很多和线、光light进而和语言相关的词汇language)

随着Web应用程序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富媒体的需求越来越大,以HTML作为操作界面的框架面临着很多用户体验问题。网页需要影音动画、实时图表,需要能够以2D或3D方式呈现的动态绘图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网络媒体上的内容也开始从图文慢慢向视频倾斜,图像和视频进一步成为信息记录的主流!

视频时代已经到来!

从“互联网+”到“5G×AI”,人工智能的落地将获得指数级的赋能。教育、金融、医疗、养老、制造业、甚至农业都有望产生许多新模式和新物种。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用户的接受习惯日新月异,主流媒体必须保持技术的敏感,紧跟技术前沿,以创新技术作为行业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创新媒体产品、表达方式。

着眼5G等不断更迭通信技术给期刊编辑带来的机遇,改变期刊出版内容,不仅仅局限论文文字和图表,可扩大到视频、实验场景等。

相比文字,视频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展示更加丰富的内容和信息,同时使文字难以表达的晦涩内容变得简单易懂——而我们的大脑却确实可以接收更多的信息。

此次疫情对科学技术活动方式的影响也值得关注。疫情期间,一些新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方式,如远程科研、线上交流、在线实验、虚拟学术会议等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新的科研方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优势,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便捷、更直观。

长期以来,基础研究的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文字和图表的信息都十分有限,而利用线上平台直接演示科研成果,具有更高的信息量和可信度,由此非常可能衍生出新的更有效的成果交流方式。可以预期,这些新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方式的广泛应用将对未来的科技活动产生长远的影响。

在当今的新冠疫情当中,原来审稿的速度已经明显不能满足信息快速传播和证明原创性的需要,于是,预印本大量公开发表到了网上,并进一步被其他一些论文引用。但是这些预印本论文的地位并未得到认可!

我国曾经有这样一篇论文,为了抢先发表,而刊登在“人 民日报”上,可谓空前绝后……

我国著名超导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的故事。1987年,他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钇钡铜氧高温超导体,因来不及在学术期刊发表,将成果发表在《人 民日报》上,与诺奖失之交臂。随后,他关于铁基高温超导体的论文比国外学者早一天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上,成为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代表作。

各期刊网站也能实现“优先数字出版”或称Online-First,即在纸刊出版之前先在网上发布论文,但没有纳入国家的管理规范,没有连续性网络出版物刊号,缺乏权威性,不能被科研、人力资源等相关管理部门普遍认可。

在某些学科,视频作为论文附件的形式越来越流行,甚至诞生了视频论文——比如在生物、微流体芯片等领域,因为肉眼无法直接观测结果,通过显微镜放大后的视频影像大受欢迎!也因此促进了“视频”式论文的发展——我想,这将成为未来的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GIF.gif

(微流控芯片形成液滴分离的显微放大图像)


DNA复制.gif

(上图为美国加利福尼大学的科学家Stephen博士在顶级杂志《Cell》上发表成果称,所在团队创奇迹般的摄录了单个DNA分子复制的近距离高清无码影像。)

二、科技期刊的未来——

无“网”不利,唯快不破


疫情之下,中国科技期刊亟需改造传统的出版手段,提升学术文献的信息化传播能力,科技期刊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9年,为认真落实《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决定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在此次疫情中,科技期刊传统的出版和传播方式凸显劣势。一方面,期刊出版周期由于传统生产环节的瓶颈而进一步延长;另一方面,一些围绕新冠病毒的重要研究成果由于缺少快速的传播渠道而不得不选择在境外媒体首发。

2017年7月份上线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AJ-N),为了确保学术创新成果的首发权与快速传播,任何一篇投稿,无需事先确定其将在纸质刊物出版的时间和页码,一经CAJ-N期刊编辑部录用和审定,通过电子杂志社审核,即可在CAJ-N平台上以单篇论文网络首发方式面向全世界出版。《科学通报》《中国肿瘤》等近500家中国学术期刊成为第一批在CAJ-N进行网络首发的示范期刊。创建这个期刊论文网络首发平台,就是要支撑我国学术期刊最大限度地缩短论文发表周期,保障我国科研人员在创新成果完成之后第一时间发表论文,并在国际上快速、广泛传播,以整体提升我国学术创新和学术期刊的国际竞争能力。

CAJ-N的网络首发不仅限于刊发和纸质期刊内容相同的传统型论文,还可以发布采用文字、符号、音视频、图形、图像乃至数据库来详细表达研究过程与结果的增强型论文,支持代表性作品的全面发表和创新点的重复验证,并满足成果共享、大数据研究的需要。这些新的出版模式正在我国期刊中推广应用——但是,在疫情当中,并没有看到这个网络发挥足够有效的作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必须顺应移动化、互动化、专业化、平台化、视频化的发展潮流,用新媒体,“云端编辑部”,走“云路线”,改变 “投、审、编、排、校”各环节,改变期刊出版内容,如推出期刊的电子书,在期刊的网站上期定时发布整期刊物的PDF版,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整本期刊、特色专栏和重点文章。

事实上,很多期刊加速启动改造优化,更有不少生物学医学类期刊抓住时机推出新冠病毒专辑的优先出版,甚至还有预印本平台的火速上线运营。

作者实时发布自己的作品,读者可以与作者通过留言和回复等进行互动,建立有效的连接!

相信未来,“区块”会成为整个世界记录的重要一部分,“区块链”式的大数据记录会成为一种更客观的数据!

作为中国现代印刷与现代传媒技术革命的开创者与领导者,方正电子深知技术手段对于推动传统行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他们提出智能结构化排版实现协同编校、形成细颗粒度的XML文件,为内容深度挖掘奠定基础;智能审校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减轻编辑繁琐的工作量,实现出版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在文献内容传播方面:以XML数据驱动“生产即发布”的出版,支撑单篇、整期、虚拟专辑的实时发布;支撑增强出版、全媒体出版,实现传播手段和渠道的多样化;借助用户画像、知识图谱等技术通过精准推送服务,实现传播方式从内容的被动检索,转变为终端用户的主动触达……

如今,大量的知识传播正在使用思维导图。我想,思维导图应该成为未来文章,尤其是科研论文的标配:

学术论文思维导图.png

思维导图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把要分析的问题按照一定的层级关系清晰呈现,帮助作者和读者理清思路与逻辑,便于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看清主要问题,分析出本质。


“科学网”博客作为实名博客,在我国科学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实名”,这里记录了一些科学工作者的观点,甚至是他们重要的科研成果!

未来,或许每个人拥有自己独立的域名,都在网络上有自己无法替代的空间,成为网络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点……

而在当下,类似于公众号或者科学网博客的个人空间,或许是不久之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疫情前期,一些学者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到发表论文上的做法受到大众的诟病!

未来,应该被网络改变和注定被网络改变的还有很多!

也许,因为传统的存在,因为某些利益相关者的存在,这个过程会很漫长……

但是,相信历史终究会改变!



参考文献

  1. 后疫情时代,期刊业的转型与创新未来可期!

    https://mp.weixin.qq.com/s/Q5tp9oHQu0UWiMXpYPC7Hw

  2.周济: 后疫情时代科技发展趋势的几个宏观看点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601/17/58703538_915896292.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8569-1239301.html

上一篇:一个有理想的“疯子”是多么可怕?——那个叫马斯克的又在改写历史
下一篇:后疫情时代的信任危机——从冒名顶替到假黄金到腾讯与老干妈的合同
收藏 IP: 223.20.191.*| 热度|

1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