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t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atang

博文

讲讲列子:开场白

已有 4026 次阅读 2015-5-22 11:16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我不是个好读书的人,这不是谦虚。中国人把读书看成一种很高尚的情操,大概源自孔孟吧。 凡有所尊,必有所贬;有所立,就有所破。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看看我们的时尚圈推崇以瘦为美,搞的一大波大姑娘小媳妇勒紧裤腰带减肥,个个弄的形销骨立,真真应了那句“我见犹怜”;最近微信圈流行嘟嘴狐狸脸自拍,各式尖下巴你方唱罢我登场,搞得我也是吐了。这正是飞燕得势玉环哭,范爷纤细贾玲粗。古今中外同一理,谁怪刘项不读书。有个笑话,说一少年主动扶老大爷过马路,众人传为美谈,记者采访该少年,少年曰:我是自己不敢过马路,所以抓着个老大爷一起过。我读书大概也就是这个路数,小时候没啥娱乐,偶尔有本《蜀山剑侠传》就是不得了的宝贝,可以消磨好多难捱的时间。现在的家长一看小孩子打游戏就怒不可遏,倒是忘了自己当年金庸琼瑶的不亦乐乎,形式虽变,其理一也。

       人生在世,大概也就是那么些事儿,没有的自然要装一装。只要人畜无害,大可自得其乐。中国古人读书讲究“书不读秦汉以下”,诚其然也。该讲的理,该说的事,诸子百家都讲完了,太史公《史记》一出,后世做史者无出其右,剩下的就是临摹和抄袭了。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和近代打倒孔家店如出一辙,废黜百家,非百家无用,乃不为汉武所用;打到孔家店,非孔家店大欺客,乃另有大店兴焉。 诚如淘宝一出,百业待废,美元强势,石油价跌。至若当今科学神教如日中天,中医中药皆为神巫之术也。
       当此盛世,自有乱象生焉。 此阴尽阳升、月盈则亏之理也。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想当年西方暗黑之极,乃有文艺复兴。中国五千年文明,朝代更迭,一乱一治而不能断绝者,乃其文化之根“道”之存也。中国道家文化,为治世者用之而不彰。众皆知张良,不知黄石公;知苏秦张仪,不知鬼谷,非其不能知,而其不欲知也。这就是中国独特的“隐士”文化。范蠡三散家财而游于西湖,张良刘基功成而身退,我们听到的这些传说,多半会归于矫情,这是不了解道家文化的内涵,其实真正成道的人,连”功成“都不会去追求,像范蠡张良之辈,只是道家人物里修术而未修道的人物,境界距离合于道者还差了好几个档次。道家文化,不求名利,所以也不会著书立说,一般留存于世的典籍,都是弟子根据其师傅的言语整理而成,后来由于有了道教,也就有了道藏,道家和道教是两码事。
       总之,按道家文化内涵,真正修成道的人,是不会被世人知道的。老子留世驻名,是因为关尹子记述了他的五千言,并被道教推为立教的依据。列子、庄子乃至后面我们所知道的人物,都是其修道过程中的学习过程被记录下来,相当于学习笔记,所以才会被世人所知。但仅仅这些学习笔记,也足够我们一窥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了。
       我真正开始接触道家文化是从《西游记》开始,道家的教育以讲故事为主,嬉笑怒骂玩世不恭又自成体系,是真正的形散而神不散。西游记太长,讲的又是修炼金丹的那么一个过程,真正读懂还是有点难度,既然老子庄子列子已有干货,不如直达本质。老子太难,庄子太散,唯有列子略精干且易懂一些,因此我准备先讲讲列子,算是记录一下自己学习的境界吧。
       列子叫列御寇,子是秦汉之前对知识分子的一个尊称,相当于我们现在叫老师,在中国古文化里,对老师的尊称是先生,只有对学技术的人才称老师,比如铁匠、木匠等都称师傅或老师,教书或者传道的统称先生。当然我们现在一概统称老师,大概也是教育素质下滑的一个见证吧。当然道家文化不重名,讲究齐物,也就是说境界越高,看到“同”的一面越多,分别心越少。因此对一个有道的人,你叫他阿猫阿狗也无不可。这种称谓上的礼仪之别,是儒家倡导的,孔子学周公制礼乐,就是弄了一大堆这些人为的分别出来,儒字是人需,也就是讲人为的规则和事情,因此儒家思想注定不能齐物,你要跟一个儒生说他是猴子变的,他非跟你急不可。
       列子据说是庄子的老师,是不是也无从考证,这些都不重要,列子的老师是壶丘子林,同学是伯昏瞀人,这些都是修道有成的真人,因此除了后世道教根据学习笔记整理出来记录到《神仙传》里之外,一般没留什么事迹在人间。在列子和庄子的书里有关于这两个人的故事,我们要明白他们的关系。
       码字很辛苦,明天开讲列子的第一篇《天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4817-892268.html

上一篇:没个正形
下一篇:讲讲列子:天瑞篇(一)
收藏 IP: 219.146.245.*| 热度|

3 庄世宇 黄洪桥 lr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