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讲讲列子:天瑞(五)
崔衍波 2015-6-10 08:45
《黄帝书》曰:“形动不生形而生影,声动不生声而生响,无动不生无而生有。”形,必终者也;天地终乎?与我偕终。终进乎?不知也。道终乎本无始,进乎本不久。有生则复于不生,有形则复于无形。不生者,非本不生者;无形者,非本无形者也。生者,理之必终者也。终者不得不终,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而欲恒其生,画其终,惑 ...
427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讲讲列子:天瑞(四)
崔衍波 2015-6-4 16:53
子列子适卫,食于道,从者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顾谓弟子百丰曰:“唯予与彼知而未尝生未尝死也。此过养乎?此过欢乎?种有几:若鼃为鹑,得水为畿,得水土之际,则为鼃蠙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蝴蝶。蝴蝶胥也,化而为虫,生灶下,其状若脱,其名曰 鸟句掇 。 ...
402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讲讲列子:天瑞(三)
崔衍波 2015-6-3 16:32
列子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然则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则?生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故天地之道,非阴则阳;圣人之教,非仁则义;万物之宜,非柔则刚:此皆随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故 ...
348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讲讲列子:天瑞篇(二)
崔衍波 2015-5-25 09:18
子列子曰:“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 ...
433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讲讲列子:天瑞篇(一)
热度 1 崔衍波 2015-5-24 05:05
喜春光正好,恨乌云又到,眼睁睁把游乐全抛,闷悠悠沙发销耗。望崂山路远山高。故向清明梦里去问道:觉梦双清一如,人间世,打个电玩亦好!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仿《红楼梦》做首恨无常,别跟我谈平仄韵律,那个我不懂。仰望大海,我要是喊一声:大海呀,全是 ...
6157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讲讲列子:开场白
热度 2 崔衍波 2015-5-22 11:16
我不是个好读书的人,这不是谦虚。中国人把读书看成一种很高尚的情操,大概源自孔孟吧。 凡有所尊,必有所贬;有所立,就有所破。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看看我们的时尚圈推崇以瘦为美,搞的一大波大姑娘小媳妇勒紧裤腰带减肥,个个弄的形销骨立,真真应了那句“我见犹怜”;最近 ...
398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没个正形
热度 1 崔衍波 2014-6-23 08:43
今天偶有小雨,同事忽然即兴谈起了水浒传林冲雪夜上梁山,这篇文章被录入过初中还是高中的教材,因此同事很可能当时被语文老师严重虐待过,记忆深刻。说:当时的语文老师讲课讲到“那雪下得正紧”时,摇头晃脑,对这个“紧”字大加褒扬,论证了一大顿这个“紧”字用的如何传神,如何应景,如何牛叉。 &nbs ...
543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同学会
热度 5 崔衍波 2014-6-20 08:26
昨天,我和一个同事说我要去参加同学会,那个同事很惊讶:“啊?同学会你也参加?”我问为什么不能参加?他说:“混了这么多年还是一个资深屌丝,你还敢参加同学会?”他恐怕想不到,这正是我去参加的理由:同学会亟需我这样的屌丝来拯救。 这些年来,我有一个心得体会,知道的越多,离现实就越远。小时候我们和父母 ...
374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就是那个feel,倍儿爽
崔衍波 2014-6-19 08:16
有人说 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用屌丝等等这些词儿,听起来一点都不儒雅。我说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但凡我写一些文字,都是想记录一下某些感悟或者讲个道理,我是个“讲理”的人,不想附庸风雅。 如果你仔细观察小孩子的作文或者某些人的谈话,你会发现“引经据典”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家这么爱用典,其实是不自 ...
399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沉鱼与落雁
热度 3 崔衍波 2014-6-18 08:43
富兰克林写过一篇《美腿与丑腿》。大概意思就是说有的人消极悲观,天天盯着生活中不好的事看,弄得自己不开心,别人也难受。富兰克林的主张是离这种人远点,他给出的辨别这种人的方法就是同时伸出两条腿,一条正常,一条残疾,要是哪个傻逼盯着那条残疾的腿没完没了,基本上就可以判断这种人是不可交的,要避而远之。 ...
2875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