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自学成才的老杨

已有 4175 次阅读 2017-10-8 14:1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馆, 北京, 技术, 扶贫, 果农

老杨在甘肃陇东,陕北的西面,与延安挨着,均属于黄土高原。陇东地势高亢,海拔一千五六百米,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周边被一系列巨大的侵蚀沟蚕食。老杨同志,今年刚过六十,家里有三个儿子,都很有出息,都考上大学、找到安稳的工作。

老杨生活在陇东的农村,当地经济条件并不好,除了种地,如果不出去打工,并没有其他收入。当然,当地远离现代工业,也远离了污染,干燥气候、充足阳光、自然环保的土壤与水,让当地的水果、蔬菜质量特好,特有名气,因此,每家每户都种有苹果园。庄稼地不赚钱,苹果园成了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老杨早些年做民办老师,干了十几年一直无法转正。作为当地能人,老杨不愿意吃国家的憋肚子气,就辞职不干了。在家里开磨面坊,喂猪,种果园,搞副业,在村里生活条件算好的。但农民还是辛苦,令人欣慰的是,三个孩子都很争气,都走出农门不用再干这些农活了。

老杨的大儿子先在华中科技大读本科,后来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中国人民银行下属单位。前几年大儿子家生孩子,不觉三四岁了,老杨挂念孩子,来北京住了三个月。每天送完孩子去幼儿园,老杨在家里闷的慌,就去图书馆看书。儿媳妇在北京高校工作,有这个便利。辛苦这么多年,年过六十,终于有机会来北京、泡图书馆,安安静静地看各种书籍,如痴如醉。

老杨在陇东老家长期种果园,因此,最让他感兴趣,还是果园修剪枝条技术以及各种嫁接技术方面的书籍。他看的非常上瘾,而且还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根据自己体会写心得。老杨看了一个冬天的书,满肚子果园管理技术。过了春,老杨就再也耐不住性子,买了张火车票就回陇东老家实践去了。

老杨儿媳妇和我媳妇是闺蜜。昨天,听我爱人说,今年老杨的果园大获丰收,异常精彩。由于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种植苹果,另外中亚苹果进口,今年苹果价格非常低,行情也不好。可是,老杨的果园是个例外,他根据图书馆所学技术,种的苹果特别大、特别甜,品相特好。别人家的苹果发愁卖出不去,老杨家的苹果却很快都被预订完了,预付款就有五六万。

老杨来北京三个月,通过在图书馆自我学习,掌握了果园管理新技术,进而实现了苹果质量提升,增强了苹果竞争力,赢得了市场,提高了收入。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创业故事,一个技术改变命运的故事。听到这个消息,我真心地为老杨同志感到高兴。同时,我也有3个心得与诸位分享。

第一,学习的人永远年轻。老年人应该向老杨一样自主学习,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知识。要是能向老杨那样学以致用,就更加完美了。学习让人年轻,梦想让人充满希望和干劲。很多老同志,不学习,思想僵化,知识结构陈旧,那才是真的老了。学习的老杨,在我心里永远年轻,充满活力。

第二,以人为本的精准扶贫。现在扶贫重视钱和物的投入,或者给予一些相关信息和技术支持,但大多倾向政府主动供给、农民被动接受。从老杨的例子来看,真正的有效还是农民自我觉醒和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更有利地推动脱贫工作。农民长期经验实践,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和技术,只要给他们提供相应条件就行了,可以事半功倍。

第三,提升高校的社会担当。老杨同志因儿媳妇在大学教书,才有机会到大学图书馆看书,学习新技术,提升自己果园经营水平,进而提高家庭收入。但是,大多数农民并没有多少机会来北京,更没有多少机会到图书馆,成月地翻阅书籍、学习知识和技术。因此,如何建立高效与社会关联,尤其与广大农村的关联,是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向。从当前来看,任重而道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729-1079658.html

上一篇:野三坡白草畔秋色
下一篇:青年教师为何沉默
收藏 IP: 202.204.119.*| 热度|

14 李颖业 张晓良 黄仁勇 杨学祥 魏焱明 武夷山 周忠浩 余文 李学宽 王安良 李方和 娄现勇 emberash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