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中国第三次人口红利:高等教育和人才红利

已有 7019 次阅读 2019-12-2 18:59 |个人分类:人口与城市化|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人口红利, 出生率, 教育, 人才, 产业结构

       中国已经不可能重复30年婴儿潮每年2000万以上的出生规模了,也完全没有必要。实际上经过多方努力目前每年实现城镇就业超过了1300万,减去退休人口,仍然可以实现城镇劳动力年均增加近千万劳动力,大量的劳动力由低效率的农业领域转移到非农就业,或者说我们将长期处于人口红利期。因为人口红利的根源并不是生得多,而是劳动力的有效利用,大量农业人口进入高效率的领域实现充分就业。
     实际上即使按照按目前1500-1600万的人口出生规模,每年仍然有两、三百万新增农村人进不了城。如果出生规模一直保持在按照婴儿潮峰值时期,城镇只能解决一半人的就业问题,显然会存在大量无法充分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减少农民,减少农民一靠少生,二靠进城。但问题是按照目前的出生和就业规模,未来中国仍然可能会有5000万到1亿农业劳动力,这决定了农民收入和平均国民收入仍然不会达到美国的水平。

         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次人口红利,即将进入第三次人口红利。第二次与第三次人口红利实际上是陈经和愚蠢小猪的长篇论战《刷盘子还是读书》反映到人口与生育问题上,就是我们要的是打工妹的人口红利还是华为工程师的人口红利?

经济技术水平较差时候,人口可以替代资本,人多力量大,需要人海战术的人口红利。
       新中国共经历了两次重要的人口红利期,新中国第一波人口潮在六十年代中期以后长大成人,当时人参加劳动的年龄早,十八岁就可以是壮劳力,为持续了进二十年的农业学大寨、兴修水利、根治旱涝灾害提供了劳力基础。而且七十年代,妇女平均婚育年龄已经增长,平均生育的子女数减少到3个左右,这相当于解放了大量劳动力,农业学大寨的第一线有很多铁姑娘队、穆桂英队。
       第二次人口红利是改开特别是90年代以后,大量的打工妹涌到沿海出口工厂的生产线。

人口红利与老龄化相伴相随。
       中国社会文化不存在反对生育控制的宗教因素,建国以后,政府在卫生和生育方面提供的公共服务也越来越普及,虽然人口飞涨,但生育率一直属于同等收入国家的最低水平。20世纪70年代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已经到三个孩子左右,城市不到3个孩子。整个80年代在两三个孩子之间。
        没有出生人口减少,就不可能有低少儿和老年人抚养比同时存在的“人口红利”。因为在稳定人口模型中,预期寿命以80岁计算,15-64岁的劳动人口必然占总人口的62.5%。实际上,现代社会,一般人的学习阶段都要到20来岁,甚至二十四五岁。因此,就业人口充其量占总人口的50%多一点。中国高就业率和低抚养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低出生率解放了大量女性劳动力,中国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是世界上最高的。
       目前中国大陆的老龄化程度相当于日本1980年代初,大约在21世纪中叶达到老龄化峰值,与日本当前水平相仿。 
       一个少子化的社会,虽然有较高的老年人抚养比,但少儿抚养比比较低,不到20%,劳动力仍然会占到总人口的50%多,和多子化社会其实差不多,而且少子化社会一般有更高的妇女劳动参与率。而多子化社会妇女劳动参与率低,实际参加就业的人口比例更低。
    
中国人口问题的核心始终是人口过多,特别是农村人口过多。
       这决定了中国必将长期处于中等收入阶段,三大差别依然存在,甚至可能进一步恶化。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实际上越来越少。中国也没有必要继续和亚非低收入国家在劳动密集行业里面自相残杀。
       虽然总劳动力数量已经开始减少,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依然存在,而且一直在向城市转移。对于边疆贫困地区和人口密度大、生态赤字严重的地区,“少生快富”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
       中国有超过2亿户家庭小农,是美国农场数量的100倍,7亿农村人口,3亿多农村劳动力。除了东北北部等少数地广人稀的地方,户均10亩、人均3亩耕地还是我国农村普遍的现实。农业GDP仅占全国GDP的不足10%。全国一半的GDP的集中在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1/3集中在县城和相当于县城的镇。乡村GDP只有全国的百分之十几。虽然,中国工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创造出和美国差不多,甚至更高的劳动生产力。但美国农民的生产力水平是中国的几十倍。这也决定了中国农民收入只有美国的几十分之一。农民收入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一般的收入水平,只有美国的1/10,将长期处于中等收入,这也是特朗普总统的贸易战不可能成功的原因,因为他不可能把美国人的工资降低一个数量级。
      过量的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现在已经是机械化水平落后的农业学大寨的时代了,需要靠“人海战术”,人多才有力量。

第三次人口红利是人才的红利
      二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规模达到世界之最,办学质量也越来越好。毛入学率接近50%,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了大众化、普及化,这为新的人口红利奠定了基础,我国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工程师和专业人才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迅速由以轻纺织为基础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转型。固然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的根源是学龄人口退潮,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与高校资源之间的矛盾减少。话说印度虽然出生人口比中国多60%,但初中生在校规模刚刚超过中国。因此未来产业竞争力,印度仍然无法与中国抗衡。一个青年如果不离开农业,他一年的收入可能只有几千元,劳动密集型工业可能是几万元。而高技术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可能达到几十、上百万。这也是人口红利,第三次人口红利,也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超越满足衣食之需等基本需求进一步发展,住房建设,汽车等交通工具和工程机械,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主要增长点并具有了世界性的竞争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208521.html

上一篇:纪念韩其为院士
下一篇:佛系的大学生
收藏 IP: 218.87.12.*| 热度|

2 宁利中 霍天满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