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ston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ftstone

博文

如何理解核心技术? 精选

已有 12334 次阅读 2011-7-30 10:1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铁, 核心技术

看了李维老师和陈儒军老师两位关于核心技术的帖子,也来讨论下如何理解核心技术,仅为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观点1:能独立自我研发,方可认为是核心技术的掌握。这种观点为搞技术的人所普遍认同,不论是两弹一星、中国航天、中国军工等都是这种观点的直接体现。

观点2:核心技术可以买来,通过合作、引进加以消化吸收。

观点3: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商品可以购买,所以核心技术也可以买,只要我们国家可以在其它方面把钱赚回来就行。国家之间的竞争如同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要凸现各自的竞争优势,不必要在所有的方向上全部都自主研发,能买就行。比如说,瑞士,挪威等这些小国,他们也没有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提出一定要搞两弹一星和大航天大飞机核电站高铁啊,但他们生活的非常富足,整个国家治理的也很不错。这种观点多见于搞经济的人。

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对此感受是不同的,特别是观点1、3多分别为技术背景和商业背景人群所认同。至于观点2,经过过去这么多年在运十等各个事件上的教训,业界人士大多已经认可:凡是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产业进步的核心技术,是轻易不会买来的,我们前三十年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从总体上看是失败的,我们的经济是发展了,但这是处于这样一个大发展时代的反映而不是核心技术推动的结果,至少我们从各种舆论渠道听到的重大技术突破几乎无一是引进、大都是由国人自己做出的,比如说航天、高性能计算机、核电、军工、新材料等。对比航天和航空两个行业的发展史,特别是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进步和运十的下马,可以说结果差异明显,历史原因已无需争论,更多的是今天我们应如何吸取经验教训。(ps: 大飞机项目的立项还得感谢江上舟,他的推动和呼吁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也对6.29日去世的这位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海归表示敬意)

目前的主要争议在观点1和观点3上。虽然公开不说,但是观点3在我国事实上颇有市场,这从各级领导的决策结果中可以看出来,对自己的无信心和不信任,使得各级政府在决策和上项目时着眼于大工程大项目,着眼于尽快从经济的角度贡献GDP而不是支持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此付出了本可节省的大批学费,却不肯培养自己的队伍。以移动通信为例,如果没有“巨大中华”四家企业的发展,如果只有移动电信联通这种运营性公司,我们不知会交出这个行业产值的多少给国外,绝对将是天文数字。试想,如果没有中兴华为,国外的企业能在中国主动降价吗?我们很可能要花费10倍甚至百倍以上的代价才能建成我们的移动通信网(写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在中国高铁的建设中,铁道部希望通过招投标方式引入竞争降低价格,却没想德国和日本私下联手围标,铁道部还是不得不淘血本购买)。去看看原上海贝尔、Cisco等公司产品的价格历史就知道,期待商业人血管里充斥道德的血液在现实上是不可行的,马克思不是也曾经明确说,只要资本能超过10%的利润,它就可以活跃起来,要是能有100%的利润,它就可以六亲不认了。国外企业在中国的降价正是因为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如网友批判,再次思考:华为中兴掌握核心技术了吗?什么是核心技术?),从市场上对他们形成了反制,使得他们不敢太过分。而不是他们不想赚的更多。另外一个反例就是韩国,在2G时代交了太多费用给高通之后,想在3G/4G时代摆脱高通已异常困难,对此韩国人非常头疼,可以说,整个国家的通信被高通所绑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兴华为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们从市场上赚的那些直接收益,还包括我国通信界从他们的发展过程中得到的间接受益,即使撇开国家安全因素不谈,后者的社会间接收益也是巨大的。

从纯技术的观点看待核心技术难免流于狭隘,特别是我们今天很多人所做的工作,拘泥于技术的具体实现,耗费了大量的宝贵人力资源,片面的认为做出来才算是掌握了核心技术技术,或者是简单的以市场成败论英雄。能做出来,有用,但不能代表核心技术概念的全部。真的“核心”技术,应更多的从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角度来遴选和评价,希望我们宝贵的精力,能投在这些方面。

不妨让我们从市场和经济的角度给核心技术下一个定义:
核心技术是使得我们能够在商业市场和国家安全上,平等的与外方合作,在竞争中不落下风不受制于人的技术。

依此度量,前期的专利、成熟期的技术机密和可在市场成功销售的产品、囤在技术库中公开但不生产的技术原型都可归属到核心技术成果范畴。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自我研发的原型,尽管它们在市场上未必成功,比如说,倒推回去5年各大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一直在Linux、Windows Mobile、Symbian等不同操作系统上的摇摆,象Motorola积极试水Linux手机,其实并非他们摇摆,而是他们对商业技术风险的一种应对,而不要受制于某一家系统软件提供商,在万一某方合作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迅速切换或者是作为谈判的筹码。目前的龙芯也是个例子,尽管龙芯在市场上的成功之路非常艰难,但龙芯的存在自有其价值,国家投个数千万,其他方面的节省可能不止于此。如陈毅元帅所言,原子弹是争气弹!因为有了原子弹,我们可以平等的和美苏等有核国家谈判而不再受制于人,虽然我们的原子弹从未在“市场”上应用一下, 呵呵

再外推一下,如果一项技术,未必我们全部研发,但如果能拿来,充分消化掌握并扩展应用,出了问题能解决,有新的需求可以满足,也可认为是核心技术的掌握,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宣传的侧重要掌握好,千万不能拿了人家的东西不给人家留面子,反说全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这是对原始贡献者的不尊重,比如说把国外的开源软件拿来重新编译和包装一下就说是自有知识产权、把国外的测控装置直接装到现场就说是整个系统独立自我研发等等,这引起的不仅仅是国外的反感,而且是一个民族道德的问题,让我们为其他人所不齿。作为搞技术的大家心里都清楚,有些东西要坚决独立研发,有些东西要能用好,有些东西可以外包或采购,只要不受制于人就好,小到一个team,大到一个国家皆应如此,这点不妨作为对核心技术是否掌握的评价标准。

ps: 感谢博友的评论,也许我们应该把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这两个有密切联系的概念放在一起讨论。我在博文中有些所提本质上作为核心竞争力看待更为合适,但核心竞争力包含的范围显然更宽,不仅仅是技术。做这种咬文嚼字式的概念内涵讨论,无非是希望明确什么东西是真正的核心技术,让我们的工作能够方向更加清晰更有价值,并不是为了概念而概念。

附:
核心技术是什么?(李维)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2400&do=blog&id=469537

从高铁事故看掌握核心技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陈儒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626&do=blog&id=469412&page=2#comment

软件里无核心技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626&do=blog&id=469686

回应陈老师“软件里无核心技术?”的质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2400&do=blog&id=46973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380-470004.html

上一篇:Funny系列
下一篇:创新专题
收藏 IP: 58.41.24.*| 热度|

8 陈龙珠 徐明昆 陈儒军 蒋继平 唐常杰 zhangcz07 宋敦江 pla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