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若干与河湖湿地有关的字(3)沟、渎、塘 精选

已有 7664 次阅读 2020-11-24 08:19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说若干与河湖湿地有关的字(3)沟、渎、塘

提起沟,人们往往想起来的是山沟沟里的石头和城里的臭水沟。但是,实际上,沟的本义是田间水道。田间水道可以灌溉、可以排水,是农业生产很好的水利设施。

据说古人有井田制(是不是上古真的实行过井田制很难说,但有人有这样的设想是毫无疑问的),根据这种制度,“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考工记》)。也就是说,井字形的九块田地之间都有可以灌溉和排水的沟来分割开。

孟子说的“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沟浍也是这种小的田间水道。

但是后来,人工开挖的水道都可以称为沟,就不限于田间的水道了。

我知道的最早有记录的巨大的沟,当属邗沟(邗音han2)。这是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在长江与淮河之间的运河。《水经注》说:“昔吴将伐齐 ,北霸中国,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城下掘深沟。”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邗沟从那里开始,到现在的淮安附近入淮河。打仗需要后勤,需要粮草,而河运是古代最有效的大宗物质运输方式,所以需要开挖运河。夫差为了称霸中原,耗费了国力民力,被勾践掏了老窝,身死国亡。不过,他开挖的邗沟却造福后人。邗沟是后世闻名天下的大运河的发端。

2500年以来,以邗沟为基础不断维护、疏浚而形成的淮扬运河一直是大运河各段中运输效率较高的河段。

开挖邗沟以后又过了一百二十多年,到了战国时代,魏国势力大增,把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南迁大梁(今河南开封)。魏惠王(就是《孟子》中所说的梁惠王)为了争夺和巩固“霸权”,进一步南扩,开挖了“鸿沟”。

鸿沟位于古代荥阳成皋(今郑州荥阳)一带,是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虽然魏惠王随后“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但是,鸿沟作为灌溉和运输工程,还是在后来的几百年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以后刘邦和项羽打仗的时候,曾经以鸿沟为界暂时划分势力范围。鸿沟也就成了著名的“楚河汉界”,这就是写在中国象棋棋盘中间那字样的来源。

邗沟和鸿沟都是人工运河,与田间沟渠一样,都是人类加工的产物。

后来,沟的“定义”进一步扩展,人们把自然形成的水道也可以称为沟。正如《尔雅》所说,“水注谷曰沟”。这样的沟与溪、与河流就一样了。

著名的卢沟桥,现在说是建在永定河上的,那里的永定河曾经称卢沟。卢沟桥因以得名。卢是色暗近黑的意思。卢沟桥东有清乾隆帝书写的“卢沟晓月”碑。七·七卢沟桥事变是影响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人所共知,这里不再细述。

历史记载,唐高宗时期任检校(代理)幽州都督的裴行方,曾经“引卢沟水”种植水稻。这是中国北方农业种植史上值得记载的重要事件。

北京香山有樱桃沟,泉水清澈甘甜,怪石林立。据传曹雪芹晚年落魄京城时,常来此地盘桓,而《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即受那里元宝石的启发。

当然后来的山沟,就不一定都有河流了,有所谓“干沟子”。但是只要下了雨,还是会成为水道的。

龙须沟,是过去北京市外城(即南城)的一条主要排水河道。由于年久失修,水源缺乏,到了民国时期,龙须沟变成了一条污水河。北京南城的许多百姓深受其害。1950年代治理时,将该河大部分河段埋入地下成为下水道。老舍著有话剧剧本《龙须沟》,由北京人艺演出,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极受欢迎,曾拍成电影。

沟是水道,必须要通畅才能够有用,所以衍生出词汇“沟通”。水沟如果不经常疏通,就会堵塞,成为过去的龙须沟那样的臭水沟。人们在一起生活、学习、工作,也要相互沟通才好。很多误会都因缺乏沟通所致。

渎,就是沟。《说文》中用渎与沟相互注释(这是古人常用的注释方法):“渎,沟也”。沟渎,还是上面所说的田间水道。《易·说卦》:“坎为水、为沟渎。”汉代的刘向在《说苑·臣术》中说:“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春修沟渎。”

同样,渎也可以泛指河流。古人把河、济、淮、江(黄河、济水、淮水和长江)称为四渎。《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说明了称江、河、淮、济为四渎的原因是此四者均有各自的源并单独流入大海(济水和淮水分别被黄河夺流是后来的事情)。

当然,其他河流也可以称渎。如苏州郊区灵岩山下有木渎。

吴王夫差在灵岩山为西施造馆娃宫,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水运来的木材塞满了山下的河流,“木塞于渎”,因名木渎。

木渎自古至今为苏州最重要的名胜。过去苏州人出城郊游,最近的到虎丘,略远一点则去木渎,并登附近的灵岩山、天平山。清代宫廷有著名的《姑苏繁华图》长卷,12米多的画卷,其起点即灵岩木渎,经石湖、胥门、阊门,过山塘而终于虎丘。画中约有一万两千余人,近四百只船,五十多座桥,二百多家店铺,两千多栋房屋。真是“山海所产之珍奇,国外所通之货贝,四方往来,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一片繁华的景象。

明清设木渎巡检司,管辖附近三个乡镇的治安。过去苏州有民谚:木渎巡检司,吃粮不管事。我小时候家里及附近大人常常用这个谚语戏喻懒惰不肯做家务的人。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以农业立国,水利是当政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沟是人工水道,塘也是重要的水利过程。

古字书上都说:“筑土遏水曰塘”,现在的字典说塘是堤岸,引申为水池。《吴越春秋》说:“夫差姑苏台东,丹湖万顷,内有金银塘。”

在平原地区,筑堤需要土,土从哪里来?就在边上,就地取土。长堤筑成的同时,边上也就挖了一条河。所以,塘这个名词,往往既是河的名称又是堤的名称。

我们到苏州旅游,总要去山塘街。从被曹雪芹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阊门,到“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中间便是“七里山塘”。那山塘是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时疏浚了河道所筑的堤岸。堤岸上商业繁华,就是山塘街。当然,那里经过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战火,当年的繁华都曾经烟消。现在人们看到山塘河的美貌和山塘街的繁荣都是人们重新辛勤劳动的结果。

江南地区地势低平,水港交错。苏州古城,以护城河为核心,通过平门塘、上塘、胥口塘、西塘、葑门塘、相门塘、娄门塘、元和塘等八条河流,与太湖、长江以及运河水系紧密相连。其中,通过元和塘和白茆塘,经过常熟流入长江。

从苏州的齐门到常熟南门,有元和塘。元和塘是阳澄地区南北向的排水调节河道,如今兼为Ⅴ级航道,常年可通300吨级船队。元和塘全长39千米,其中常熟境内19千米,苏州市区境内20千米。目前,河道底宽25~30米不等,河道水位一般在3.3米左右。

白茆塘西起常熟城区小东门,向东于姚家滩入长江,全长41.3km。白茆塘大部分河段河底宽度24~35m、河底高程-2.8~0.0m,而地面高程大多数地区3~5m。

据记载,历代许多名臣曾先后主持过白茆塘的疏浚,其中有宋朝范仲淹、元朝张士诚、明朝夏元吉、周忱、况钟、海瑞以及清朝林则徐、丁日昌等。

盐铁塘为汉代初年的吴王濞(就是那个发动七国之乱的祸首)所开挖。吴王濞“招致天下亡命者益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史记》)。他为了充分利用娄县(今昆山、嘉定间)一带的水陆交通运送盐铁,开挖了盐铁塘。此塘位于长江西南岸,与江堤平行,西起张家港,经常熟、太仓入上海市,进吴淞江,全长95公里。两千多年来,盐铁塘经不断疏浚,具有防洪、排涝、工农业用水、航运等综合功能,在区域的防洪排涝、水资源、水环境、通航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样被称为塘的河道,在“长三角”数以百计。可是,在现在的辞书(包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以及网上的许多“词典”)上对“塘”字的诠释中都缺乏“河道”这样的义项,这是应当补上的。

在《尚书禹贡》中,把九州的土壤田地的质量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扬州(指长江下游的广大地区)以“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那里的土壤是烂泥,那里的田属于下下等),排在最末一等。但是,几千年来,那里的人们开挖、建设了无数的兼有河道和堤坝功能的“塘”和其他水利设施,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把当年只有“涂泥”的下下等的农田变成了全国最优秀的精致的农业生产基地,供养出与“上有天堂”相对的人间苏杭。这是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智慧和辛勤劳作的结果。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259633.html

上一篇:杂说若干与河湖湿地有关的字(2)泉原派港等
下一篇:杂说若干与河湖湿地有关的字(4)浦、沪、津
收藏 IP: 39.78.110.*| 热度|

15 刁承泰 李学宽 鲍海飞 张晓良 孙冰 王安良 尤明庆 史晓雷 黄永义 郑永军 信忠保 武夷山 李恒乐 康建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