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听雨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梧桐听雨

博文

宿命论与数学系统——迷信和科学的结合的一点奇思怪想

已有 4024 次阅读 2013-3-6 17:4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宿命论, 数学系统

打开word文档,想随手写下东西,或者是前些日子想到的关于历史宿命论或者是单纯的宿命论的一点想法,或者是关于自己最近生活状态的一点感触,抑或者是心里的那点有些无法排解的思绪,趁着在运行程序的间隙,写一些能够让自己舒坦一些的东西!好吧,就把这一段时间关于宿命论的一点奇思怪想写出来逗大家一乐吧!

所谓的“宿命论”的想法,是前一段时间在偶尔看到关于“推背图”的一些谶语时候想到的。可能是无聊到了极点或者是被方程弄得满脑子浆糊的时候稀里糊涂的想出来的一点异想天开的东西吧!

我们似乎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值得骄傲的时代,我们的后面是不堪回顾的历史,我们的前方是不敢展望的未来,血与火的预言让人惊惧,灵与泪的过去让人胆颤。这似乎都是被历史注定了的,无法逃脱,无法回避。

就像一个适定的方程,在某一个时间点某一坐标下的值是被注定了的,从一开始,在方程定解问题给定的一刹那,它的值就在那里,谁也改变不了!它只与初值有关,只与边界有关,只与方程本身所描述的规律有关。

就像历史,就像推背图所预言的那样,所有的一切都是注定了的,无法更改的 ,它存在于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就在那里,当描述这个世界的规则运行到这一个点的时候,那么它就会出现,就像我们求得的方程的值。而描述这个世界的规则——我姑且称之为规则,我没有形象描述的能力,甚至在我的脑海里它根本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或者如道德经所言: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就像我们的微分方程,包含的满是神奇,也包含的满是注定!那么,当我们预测未来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求解微分方程罢!只不过有的人求解方法比较精确,有些人求解方法比较粗略罢了。或者另外一个令人丧气的原因在于,我们无法想象很多微分方程一样脱胎于真实世界中的物理或者动力学模型,他们有着对真实世界在略微简化下的相当精准的描述,而我说的规则,或者老子说的道,又是个什么玩意儿呢?谁知道?我们本身就在这个世界中,本身就在规则的描述下,甚至我写下的这些文字或许就是求解这个“方程”的某一点的解吧!身在局中,而这个局本身又是被这个局所确定的——原谅我,我的逻辑已经无法跟得上我的思维,或许我描述的就是一个混乱不堪没人看得懂的梦呓罢了!

好吧,那我们假定这个世界是可以描述的,观测者处于这个世界之外,不受这个世界的任何影响也不影响这个世界的规则,于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运转感兴趣了——鬼知道他会不会感兴趣呢,就当是看玄幻小说吧,这个人掌控了这个世界,呃,原谅我,我称之为人,你知道它或许不是一个人就可以了——他要描述这个世界。这里边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大到宇宙、星系,小到原子中子甚至夸克,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发现的没有发现的什么暗物质上帝粒子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是变量。当然,不要忘记了,影响我们生活的重要的东西:空间和时间……当然,或许在时间这一维度看来,空间或许跟我们想象的可以充满物质或者真空甚至暗物质等等这样可以容纳东西这样的理解完全不一样,好吧,你说虫洞这样的奇葩的存在,就是这样复杂的东西,或许不知我们理解的四维或者弦理论这样吾等智商平常的普通人无法理解的东西,我仍然称为空间和时间来强调这样虽然我们根本不知道其内涵但对于我们相当重要的东西,或许对于那个要描述我们世界的人来说仍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像三维的波动方程依赖于是时间和空间一样。他观察了这个世界很久,就像伏羲氏“仰则观像于天,伏则察法于地”一样,得到了这样一个可以近似描述规则或者道的一个方程。那么,他就很牛了啊?!是么?知道了方程有什么用?就像给一个刚读一年级的小孩子看波动方程告诉他:“喂,小屁孩儿,告诉你,地震波在地球中就是这么传播的,你知道地震是怎么一回事情了吧!”小孩儿或许会白你一眼,不屑的撇撇嘴,骂一声:“白痴!”就是这样,只看到方程没个屁用,要会求解才行。于是这个人又有了新的任务,求解他得到的方程了……

对于那些经常吃求解微分方程苦头的人来说,这个家伙纯粹是没事儿干了吃饱撑的找虐自残!一个“简单”的偏微分方程把无数的数学家们玩儿的死去活来仍然只能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求解,那这个包罗万象的甚至包含写这段文字的我和我正在写的这段文字的“规则”或者是“道”的方程,你就该知道他应该有多复杂了!你一定注意到了我一直在用方程这个词汇,是的,我就是想表达这个世界就像我们求解方程一样对我们自身一无是处但却不得不花费整个生涯去做这样糟糕透顶的事情!虽然这个世界比解方程要复杂的太多,但会比解方程更令人憎恶的么?你或许会疑惑我为什么会用微分方程来表述这样的一个该死的数学系统,这源于本科的一位教我微分方程的老师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由微分方程描述的!”这样一句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话,从此以后我就有了微分方程可以描述一切的认知了!相信我的同学们对这句话都是耳熟能详,从目前来看似乎微分方程确实有通天彻地的本事。我也以此表达我对这位不幸成为植物人的教授的无限怀念!

我们的先人很会省事儿,他把所有的一些都简单化了,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就只有“天地火水风雷山泽”这几种元素,于是他们仰观天象,察法大地,鼓捣了无数的岁月——好吧,好像是几千年——终于搞出来来一个简化的版本,我们称之为《易经》 !就这个简化成这样的东西,我们现代人还是搞不懂——李淳风和袁天罡绝对是天才,他们近似的求解了这个方程,得到了不同节点处值,于是就有了推背图……好吧,或许这个易经还真有用,真是个简化方程,加上这俩才子运气好,随便找的求解方法竟然误差也不大。真真是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呢!

《易经》是个包罗万象的东西,相传它们最初的灵感来源于河图洛书。而对于河图洛书这样衍生出中国数千年文明结晶的东西,对于没有见到他们的真实面目之前,我是怀揣着无比的敬意来想象他们的。他们是神仙给予的礼物,是衍生出中华文明的根源之一。神龟负图,龙马献书这样的神话让我们对自己的文明充满了自豪,并将或许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文明源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甚至说是神圣的面罩,任何想挑起这面纱一窥真容的想法都让我们自己充满了负罪感。而这或许也是其后来衍生出的《易经》这部大作被人们无限崇拜的原因之一吧!那么何为河图,何为洛书呢?百度一下,你很容易就发现其实他们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东西,河图不过是把一到十这样的数字放在一起,只不过被涂抹成黑和白两种颜色、被人们分为天地阴阳继而衍生出许多内涵的点点线线罢了;洛书更有趣儿,根本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九宫图,看过《射雕英雄传》的小孩子都会背:“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九首一尾,左三右七……”这样的填图歌诀。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东西,我们的老祖宗们硬是发现了他们的妙处,因此衍生出八卦,于大千世界简化后的八种神奇物事对应起来,再推广到六十四卦,最终成为占卜算命的无上宝典。到了孔子这一代,老先生觉得这玩意儿不仅仅是算命的东西,貌似还能看出不少的道理来,于是就写了《易传》。从此以后《易经》就从小众的充满神奇色彩的算命宝典上升到哲学的伟大著作这一行列来了,并被尊为百经之首这样尊崇的地位上去(对于《易经》或者叫《周易》,以上只是其中一个解释,貌似还有更多更为神奇的说法存在呢!在此不做探讨,只要知道我们的易经从此终于能够登上现代信奉无神论和对宿命论充满鄙夷和批判的哲学家的案头了!)……

好吧,扯远了,我们应该说的是宿命论与求解方程这样的话题。但无可辩驳的是,如果真的能够将包含一切的大千世界看成一个数学系统的话,那么《易经》则是对这样的一个数学系统的描述的最初步尝试!然而,这种尝试也似乎也止于此了!从《易》的问世之后,中国的历史上就在也没有听到过能够与之相媲美的占筮问卜的基础性经典来。几乎所有的相关著作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或者衍生出的分支。从京房的三枚铜钱到麻衣相到梅花易数以及风水等等几乎都是以周易为基础的一种发展,而不是创造!而历史上的那些著名的预言,像诸葛亮的《马前课》,刘伯温的《烧饼歌》以及被奉为预言的经典的《推背图》,似乎都是对周易的应用,也就是说,前者的推广相当于人们对这个描述世界的方程的性质的一些研究,甚至是一些求解该系统的一种方法的提出,而后者则是试图通过他们自己认为正确的求解方法对求解该系统的一种尝试!而西方文明包括玛雅文明以及散布于世界各地的早已湮灭的文明里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类似于易经这样基础性的著作的存在(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其实只是我自己不知道而已,或许他们存在呢!那个著名的英国大胡子巫师梅林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著作传世呢?)但是他们也不乏预言的高手存在。最著名的应当是诺查丹马斯的《诸世纪》(或者叫《百诗集》),我清楚的记得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就出现了这部响当当的大作的名字。只是当知道这玩意儿就是一些预言之后才觉得真实不可思议!玛雅人应该也有,但是他们以何种依据做出这些预言就不得而知了,或许他们有他们自己对这个庞大无比的数学系统有相应的描述,甚至有相应的求解方法呢!他们真是天才的存在啊!

那么我们就在这个世界可以描述,那个观测者可以建立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描述的数学系统并正在思考如何求解这令人讨厌的微分方程的假设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说的是我们或许该兴起一门新学科,就叫《宿命论与数学系统》吧。于是我们也可以像包牺氏(伏羲)一样仰观天地,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建立描述这个世界,或者退而求其次,描述世界的一部分的数学系统,这样的系统应当包含时间这一维度!于是当我们闲得无聊的时候,求求这个方程,看看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模样,岂不妙哉?!

 

随手而写,不知所谓!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一些诸如《易经》之类的经典,没事儿自己想想乐呵乐呵,真不失一种妙事呢!

                                                                                                                   癸巳年 乙卯月 辛未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363-667735.html

上一篇:是否记得我骄傲的说,这世界我曾经来过
下一篇:阳光,嫩芽
收藏 IP: 123.126.50.*| 热度|

1 zhanghuat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