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呼吁学界同仁不用SCI冠名学术论文 精选

已有 8027 次阅读 2020-7-7 10:0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呼吁学界同仁不用SCI冠名学术论文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众所周知,在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学术界曾经风靡一时三大检索:工程索引EIEngineering Index),会议索引ISTPIndex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ceeding)和科学引文索引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一些大学和学术机构对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并作为职称晋升中的“成果量化条件”。随着我国科学评价理念的发展,目前EIISTP两大检索似乎不见了踪影,只剩下SCI检索还在呈现她的“威严”。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SCI是一个科学引文(Science Citation Index)数据库,她的诞生至今也不过50多年的历史。这个数据库从最初收入8000多种学术期刊到目前12000多种。毋容置疑,SCI收入了主要学科专业的主流学术期刊,这些刊物绝大部分都用英文语种发表。因此,这些学术刊物承载了及时发布相关科学技术成果的“使命”,功不可没。然而,在全世界40多万和中国数千种学术期刊中,SCI收录的期刊依然只占少数,且以英文语种为主。因此,由于语言和文字的特殊性,大量科学技术成果在非英文语种,即非SCI刊物发表。按照科学共同体界定,只要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的科技成果,不论其文字语种及刊物所在数据库属性,成果的优先属性就应当得到肯定。正如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前主编D. Kennedy博士说“我们所有的思考、分析、实验和数据收集工作, 在撰写论文之前,就什么也不算,在学术领域,我们的成果是以写出的东西来体现的, 出版物就像硬通货, 是学术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这儿的出版物显然不是仅指SCI数据库收入杂志的论文。

学术论文不用SCI称谓并不是忽视学术论文的重要性。发表学术论文始终是科学工作者的本职工作和影响力的主要依据。然而“发表SCI论文”的称谓不符合语言习惯。我们没有“发表SCI数据库论文”的中文表达习俗。我们从世界主要学术界-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个人网页或成果介绍,包括招聘学术职位等,似乎没有看到“我发表了多少SCI论文”的表述,也没有在论文后面标注期刊的影响因子IF值,更不会看到“我发表的SCI论文的总点数是多少”这样匪夷所思的表述。不以SCI称谓学术论文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我们需要逐步淡化学术论文发表期刊和论文数量意识,突出成果本身的科技水平及其在基础研究和服务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当然,对于期刊人关注自己主办杂志是否入选SCI,杂志影响因子IF值的变化天经地义,科学计量工作者研究SCI数据库各种指标要素变化那是他们的本质工作。

2020年7月7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1240941.html

上一篇:我看世界名校的大学本科教育
下一篇:我的大学,我的家
收藏 IP: 59.173.134.*| 热度|

32 武夷山 王安良 刘立 李振乾 张金龙 郑永军 杨顺华 杨正瓴 汤茂林 梁洪泽 宁利中 徐耀 彭真明 李士成 黄永义 曾杰 张学文 张兵 王德华 高友鹤 彭振华 季丹 黄河宁 吕洪波 黄玉源 吕秀齐 王启云 周忠浩 孙颉 杨顺楷 崔文彬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