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rong194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anrong1945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19.131.184.*   [71]周树东   2015-3-10 22:22
TEL:13902392526,GZBLD@HOTMAIL.COM
IP: 119.131.184.*   [70]周树东   2015-3-10 22:21
外光电效应????和你讨论
IP: 14.112.146.*   [69]huxn   2015-3-8 17:24
名著《现代天体物理学》(上下)读后一点感想
                    陆埮主编
其第一章,§1.1宇宙学与粒子物理学(吳岳良 周宇峰著)p7第三段倒数第四行:“因此,暗物质和暗能量问题虽然是通过天文观测发现的,但最终解决必须是物理学与天文学的结合,其最终目标是超越粒子物理和宇宙学标准模型,建立一个更基本的理论模型,这个模型必须涵盖暗物质和暗能量,超越爱因斯坦理论,使人们对整个物理宇宙有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归纳为21世纪的“两朵乌云”暗物质和暗能量.
2.1暗能量的宇宙大尺度结构探针(张鹏杰)2.1.6结语第二段①暗能量是宇宙常数吗?②在宇宙学尺度上,广相对论成立吗?
上面名著中的作者之一,李淼曾在科学网博客(2008年左右)说,当今宇宙学模型有百多种,但天文学家分析宇宙观测数椐时,仍是唯象型.这名著中还说,不断有新宇宙学模型出现.不论谁创立新宇宙学模型,不能运用自如倘徉在宇宙观测数椐中,精确分析数椐,得到新规律结论,那么仅是漂亮数学游戏而已,德西特度规就是其中一例.
我经过四十多年研究(我出生于1949年,是位中学数学教师,大专数学专业毕业),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有如下看法,暗物质在广相对论中我不知怎么解析,必须天文观测结合才能最终解决.Jamrs Binney and Scott Tremaine 著《星系动力学》宋国玄译p447§10.4.3最后一段说:“如果确实需要一种新的引力理论而且最终被人们所接受,那也并不会因为它可以不需暗物质,而是因为它的漂亮形式以及协调一致的性质.”这是实际说法.广相对论理论统领整个宇宙!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推出新引力宇宙度规,分析宇宙观测数椐时不存在暗能量!(人们必定说,你十足狂妄,且看下面的叙述)
任何一门成熟严密的科学理论,历史长河中总有人去质疑,如引力论创立三百多年来许多人去质疑,但至今纥立不变,广义相对论百年来也不乏质疑,仍为主流学说.我研究宇宙学(纯粹兴趣,巧合而已),认为宇宙理论不能超越爱因斯坦和牛顿理论.只是数学表示形式完全不是人们熟悉的式子,使人难于接受.如果宇宙学是一门成熟严密的科学理论,任何人根本无法质疑!我从当今的(刘辽,赵峥的《广义相对论》,原苏联时的朗道,栗弗席兹的《场论》,向守平译温伯格的《宇宙学》,Malcolm--S.Longair的《星系形成》,赵刚等译的《星系天文学》,G.柏格曼的《相对论引论》(美),韦伯的《广义相对论与引力波》(美),向守平的《天体物理学概论》,及他与冯珑垅合谝著的《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李宗伟,肖兴华谝著的《天体物理学》,(2003版及2012版)等,还有未列出,非名著我不看及引用)名著中找出书中的缺点,我找出的新引力宇宙度规,能轻松地写出宇宙学的新的分析.我在2013冬始到现在写出十多篇3千字内的论文,都是宇宙学的数椐新结论.投稿在中科院办的科学智慧火花网站上,现在才公布两篇论文《星系的红移视星等色指图的简介》,《星系 类星体的距离红移视星等图简介》.其余还未审核公布.我的论文对宇宙数椐能精确分析,另外,如果对我的职业有偏见,不用去看我的拙文.
曾有人说,恆星有赫罗图,星系有无类似的“赫罗图,”题目名著中看不到星系“赫罗图,”我论文《星系的红移视星等色指图的简介》,《星系 类星体的距离红移视星等图简介》中有4个星系“赫罗图,”而且这样的图非常多,我画不完(我已66岁了).曾经绘上述图时花了五年多时间,才确定其规律,现在我绘新图时,广义相对论理论分析百万以上的星系,类星体的红移及相关物理量时,下载有限数椐分析几天就能绘出准确的星系“赫罗图,”显示广义相对论的强大威力.我常进斯特拉斯堡天文网站下载星系,类星体的红移及相关物理量表,对各天文台公布的上述表有所了解.总之开普勒,牛顿,爱因斯坦,史瓦西的科学遗产,是最高超的琴乐手,用他们四人的妙手弹泼当代全球“弟谷”们的乐章,让我听到宇宙天濑最动听的交响乐!引力统治的宇宙产生的人类最甜美的精神愉悦,我享受此愉悦,感受到唯有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当时的感受相近!
黄洵  (客都最大盆地的小子)
IP: 125.92.166.*   [68]say8818   2015-2-26 10:45
宇宙之谜已经被破解了多年!看看www.auyeungsum.com的四本书。
IP: 182.131.233.*   [67]lbg1970   2015-2-16 18:55
已发表的一学术论文《一种研究带电粒子运动的新方法》,想请您提点意见:http://tieba.baidu.com/p/3354236531
IP: 218.97.139.*   [66]wuzhenyu_2003   2015-1-16 10:36
请教张老师:关于您暗物质博文里提到星系自转问题,可否进一步解释一下为何星系自转曲线的前半部分理论预测与实际观测十分吻合,是否暗物质只存在于星系外周?如果是,为什么?
如果暗能量是均匀分布于宇宙中,那么星系内部也应当存在,暗能量对于星系自转曲线是否有影响?
我的回复(2015-1-20 04:17):暗物质在星系周围如何分布,恐怕是每个星系不一样的,因为据说也有观察到某个没有暗物质的星系。我不是十分清楚具体的观察数据,你可以找些这方面的参考资料。
暗能量应该不影响自转曲线,因为它们是到处均匀分布的。
IP: 218.97.139.*   [65]wuzhenyu_2003   2015-1-16 09:44
续[88]关于双生子佯谬的解释,是否刘天的转向过程会消耗20年的固有时?这样刘天与刘地的年龄就一致了。
我的回复(2015-1-20 04:09):理想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双生子佯谬是可以实验验证的,1966年有人用μ子作了一个类似于双生子旅游的实验,让μ子沿一直径为14米的圆环运动再回到出发点,实验结果表明运动的μ子的确比静止的μ子寿命更长。
IP: 60.18.56.*   [64]丁凡   2015-1-14 08:17
张老师,您好,很喜欢读你的数学科普文章。 你的科学网学术名片最顶端怎么能显示自己的名字?怎么设置的啊?我的名片上无法显示自己的名字,请赐教!丁凡 我的学术名片 http://id.sciencenet.cn/u/dingfan1985
我的回复(2015-1-15 20:39):从来没有set过名片
IP: 61.50.138.*   [63]wuzhenyu_2003   2014-12-25 14:13
关于双生子佯谬没有看懂,总觉得有点逻辑不清楚。有2个问题:一个是传统的相对性问题,如果刘天与刘地的运动过程(无论匀速还是加速、减速)是完全相反的,为什么流逝的时间不符合相对性?另一个是,文中提到刘天有一个转向的过程,在世界线上用点B表示,我想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刘天的固有时有无变化,或者说,在刘天的世界线上,只说明了OB和BD的长度各是20年,并没有说明点B(用一个点表示可能忽略了转向过程,如果把转向前后分别用B1、B2表示,那么刘天的世界线只表明OB1=B2D=20年,但没有B1B2这一段)是多少年?
IP: 125.39.239.*   [62]郑怡嘉   2014-12-20 07:19
谢谢加我为好友。请参看我今天对暗物质问题的评论。
IP: 114.244.129.*   [61]lll   2014-12-18 22:39
我提出了一个宇宙模型:
“静态和动态结合一体的宇宙模型”http://blog.tech110.net/?uid-22471-action-viewspace-itemid-64598
请您抽空浏览,并提出看法.
IP: 222.173.55.*   [60]张玉福   2014-12-13 18:02
我有世界大项目(使人类进入低空飞行时代),您能否有兴趣?帮忙联系美国航空界和汽车公司(我搞的无发动机,不燃油汽车和飞行汽车等)。张玉福1975571898@qq.com
IP: 58.246.137.*   [59]rakershen   2014-12-5 15:55
张老师你好,感谢你的回复和鼓励:
关于信息和能量,我查了一下网上的信息“http://www.guokr.com/post/444637/”,说明了“麦克斯韦妖”的设想,并且好像也使用实验证实了信息是有能量的。但是现在还无法查到信息和能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细到量化的资料。
从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上,其高斯分布应该是从熵上看为信息量最少的一种特性(对应于非相干叠加的统计特性),而相干性叠加说明了其特性存在了某些信息;并且信息传递的最好手段是波,所以电子的相干性叠加体现出了电子的波粒2重性,所以总感觉这方面存在一定的关系。
并且像电子,光子这样的粒子,感觉对于所在位置这样的信息所包含的能量的影响,也会影响其特性。

现在就不确认怎样才能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IP: 117.176.255.*   [58]yiiyii   2014-11-8 11:37
http://user.qzone.qq.com/358136690/blog/1415276818
IP: 117.172.26.*   [57]yiiyii   2014-11-4 00:07
张老师您好,您很多博文我都看过,当然我的水平有限,不是所有都看懂。
我对相对论描述的相对时空很着迷,然后做了一个思想实验,但是实验的结果令我很困惑,和其他人讨论时老是被笑话,被欺负,希望您能看看我的思想实验,如果实验有纰漏,希望您能指出来,不至于我再被笑话,被欺负,非常感谢。
实验如下:
质量均匀无大气的理想星球,
AB飞机在南极点同时对好两个原子钟,各带一钟同时背对起飞,
男人站在北极坐标(0,89),女人站在北极坐标(90,89),两人对视,
A飞机从南极点弧形贴地飞到(0,89),然后从(0,89)以同速率对称轨迹飞回停在南极点,
B飞机和A飞机背对起飞,贴地飞往(90,89),然后从(90,89)飞回停在南极点,加速率和速率和A飞机完全相同,飞行轨迹和A飞机完全对称,
A飞机在快到男人时,会提升高度,从男人头顶擦着头发从右向左飞过,
B飞机在快到女人时,会提升高度,从女人头顶擦着头发从右向左飞过,
最后,两架飞机应该同时停止在南极点,两个原子钟应该计时相同,记为2t,
在A飞机飞过男人头顶时,男人会认为A飞机里的原子钟显示的时间是t,
在男人飞过A飞机下面时,A飞机里的人也会认为和观察到原子钟显示的时间时t,
在B飞机飞过女人头顶时,女人会认为B飞机里的原子钟显示的时间是t,
在女人飞过B飞机下面时,B飞机里的人也会认为和观察到原子钟显示的时间时t,
让AB飞机在从右向左飞过男人女人的前后飞行轨迹互相平行且高度相等,这个是做得到的,
激光实验:
A飞机没到男人头顶时,计算好提前量,垂直于AB飞机两条互相平行的飞行轨迹向B飞机那边发射50个波长激光,命中B飞机,
(AB飞机相反飞行的两个方向互相平行,把这两个方向画两条虚拟线,两条平行线组成一个面,A飞机在这个面上发射激光,且激光方向垂直于两条虚拟线)
以男人为参照系,A飞机发射激光的时间记为t0 < t;激光命中B飞机的时间记为tt0 > t,此刻,B飞机在女人的左边,A飞机在男人的左边,
以A飞机为参照系,A飞机发射激光的时间记为t1 < t;激光命中B飞机的时间记为tt1 = t,此刻,男人在A飞机下面,女人在B飞机下面,
以B飞机为参照系,A飞机发射激光的时间记为t2 = t,此刻,男人在A飞机下面,女人在B飞机下面;激光命中B飞机的时间记为tt2 > t,
从结果可以看出,t2不等于t1,这就是“时间的相对性”,
但是,两个相同时间流逝速率的原子钟,在女人还没到B飞机下面,也就是男人还没到A飞机下面,也就是时间还没到t的时候,B飞机认为A飞机其实已经发射了激光,
如果此刻的激光只有垂直速度c,而没有水平速度,是击中不了B飞机的,如果此刻的激光有水平速度,那么激光的速度会大于c。
我的回复(2014-11-7 20:04):看不太明白你的实验。走你自己的路,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IP: 202.127.156.*   [56]白冰   2014-8-17 10:47
张老师,您好,最近迫不及待地阅读了您的《蝴蝶》《量子》两本著作。
阅读之后,倍感心旷神怡。的确如您所说,现代物理科学,如果不多了解一些,真是白活了。
虽然不少还是看不懂(真正懂,可能得亲自推导),不过看不懂也是收获。非常感谢。

我们做工程科学研究的人,在工作中,常把一些问题归结为模型(范式其实和做数学物理一样),总是希望找一些物理&数学的灵感&工具,
可是更多情况下,这两方面往往都不太够,尤其是现代物理和现代数学。可是这些知识的书学起来,入门起来真是如读天书(就像杨振宁说数学书写的,读了一页就不想读了)。因此,抓住其基本思想就尤其重要,也为进一步“走进”奠定了勇气和基础。您的书对我们,我想就有这样的功用。

也非常期待张老师的后续大作。特别是黎曼几何一块,最好后续能讲到 纤维丛,我一直直觉这些工具对于描述复杂的多孔介质 有作用。

另外,反馈一下 :
(1)《蝴蝶》这本书的封皮用纸不太好,稍微翻弄了几次,封皮就出现了许多竖向裂条纹,而  《量子》这本书的封皮却很好。
(2)《蝴蝶》P175,陈平 先生 写的那部分,为什么提到 混沌命名的时候,只提到 约克,好似都是他一人的功劳,而丝毫没有提到李天岩,这似乎和您的正文中 谈到的 李天岩的 贡献 不太吻合。当然这和您无关,我其实应该去问问 陈平先生。
我的回复(2014-8-18 21:53):谢谢对《蝴蝶》和《量子》两本书感兴趣。特别很高兴能听到从工程等专业人士来的反馈。我在科学网发的数学物理方面博文,目的之一就是想将物理中用的现代数学介绍给其他专业人士。纤维丛等慢慢会写到的。
IP: 101.226.89.*   [55]jiasitan   2014-8-6 19:02
《蝴蝶效应之谜》写的明白易懂,一本不错的科普作品,感谢您写出这么好的书!
我的回复(2014-8-18 21:47):谢谢对《蝴蝶效应》一书感兴趣。
IP: 221.223.57.*   [54]任庆福   2014-8-5 12:58
张老师,看到您对数学有很深的造诣!
我有个问题想咨询您:怎么求一个不完全beta函数的定积分?还望赐教!!
我的回复(2014-8-18 21:46):抱歉,对你的问题没有具体研究过。
IP: 123.138.79.*   [53]杨新铁   2014-7-10 15:37
欢迎到这个博客来看一看美国人是怎样在光纤里面用光激波做空气动力学的激波试验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354893&do=blog&id=809667
IP: 110.52.124.*   [52]ponyqin   2014-5-20 15:13
张老师,这个《走进混沌》科普太宝贵了,能否请张老师整体打包,供大家下载啊。谢谢您!
我的回复(2014-5-20 21:46):这个系列出版了:http://item.jd.com/11273880.html
在京东、亚马逊、当当网等均有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6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