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怎样看待中国教育

已有 5370 次阅读 2020-8-31 07: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对于中国当前的教育,在网上略有影响的一些与教育有关联的人物,几乎都对中国的教育大吐其槽。有千般嘲讽,有万般指责,反正都是在吐槽中国的教育几乎一无是处。

对国内的教育,既包括基础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确实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只是,现在看到的各种指责,似乎都是在散发各种怨气,都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最高明。可是到底能不能拿出具体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我看到的这些意见中似乎并不多见。

如果从总体上看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状态,中国的教育事业的确是功不可没的。建国伊始,中国当时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文盲。某些人至今还在盲目吹捧民国,但他们心目中的所谓美好民国,却根本没有解决中国存在的那么多的文盲问题。还就是在新中国,而且也只是在新中国,建国伊始,就在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很多不识字的青壮年男性,以及为数不少的中青年妇女,都在扫盲运动中学习了文化。他们学会了识字,学会了读报,学会了写信。虽然他们在总体上的文化水平未见得有多高,但是他们毕竟摆脱了睁眼瞎的状态。

建国初期,我们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开始是小学。最初是初等小学,是一至四年级。初小的学习可以达到了扫盲的水平。到了高小,就是五至六年级,在数学计算上就有了更大的提高。后来,从一至六年级的完全小学,就在全国逐一建立了起来。

在中学阶段,开始也是一点一点地普及初中,后来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被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过去,部队招兵,五十年代还是有文盲入伍的,待入伍后,再在部队学习文化。到了后来,部队中入伍的新兵里,普遍具有了小学文化程度。再后来,初中生多了起来。现在如果没有高中文化程度,要想当兵都是有一定难度的。至少很多技术兵种需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高等教育在新中国最初的十多年,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虽然当时能够招收的学生数量有限,但高等学校的发展一直没有停步。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更多的青年人产生了要上大学的愿望,国内也在不断地发展高等教育,大学建立得越来越多。原来各地方的师范专科学校,也都逐渐升为本科院校。1999年的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尽管直到今天还有人对这种扩招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毕竟,能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青年在人数上比过去增加了不少。有人说,扩招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成了问题。依我看,这样的问题并不证明高等学校的毕业生超过了实际的需要,只是在人才使用方面还存在着某种不合理的障碍。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国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数量确实有了很大的增长。

对于中国来说,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使命。因此,我们的高等学校里,工科专业设置得比较多,招生的人数也比较多。结果就是我们国家培养的工程师的人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西方发达国家看到中国在经济社会上发展得如此之快,规模如此之大,水平如此之先进,他们在寻找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时,总不会忘记提到,中国有数百万工程师队伍。而这数百万工程师,都是新中国的大学里培养出来的。这在西方媒体看来,如此巨大的工程师队伍,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望而生畏的力量。而他们所惧怕的,正是我们应该为之骄傲的。

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得规模更大,速度更快,是离不开这支庞大的工程师队伍的。或许在那些网络大咖看来,这都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国家来说,每个工程师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贝。尽管他们毕业于不同的院校,尽管他们自身的水平也不是都那么整齐,但是在工作中的实践会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至于毕业于什么样的院校,那其实并没有多么重要。

中国接受教育的人数增加了,水平提高了,中国人口的整体素质也就可能随之相应地得到提高。这也是中国教育的巨大功绩。虽然我们也都认为,只靠学校教育,并不一定真的都能培养出具有正常人格的合格人才,但如果没有学校教育,那么我们的人才培养肯定不可能达到满足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而且人才的素质也未必就比今天的状态更为优秀。

研究教育的人们都知道,最好的,也是最理想的教育,是一对一的针对个体特性的教育。但自打孔夫子那阵子,就没有存在过这样的教育。孔老夫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都做不到一对一地教育。今天在一些知名的中小学,一个班有六七十人都不奇怪。这样的规模,如何能够实现针对每个具体学生的完全有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所以,这种理想的状态,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然,规模化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大家在一个班里上课学习,这种在群体中的特定教育,是一对一教育中不能实现的。孩子们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在学业的上互助,互相讨论,互相争辩,都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在学校的班级里,孩子们相互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不一定只在学业上起作用。这对他们自身人格的培养,在团队精神的培养,在人际交流中自信与主动意识的培养,都不是单个一对一的教育能够做到的。班级人数太多,肯定不会太好,但如果没有班级,或者班级人数过少,同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培养。

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上,现在人们提出的New Idea也是五花八门。每个人都认为只有自己提出来的观念才是最正确的,而现在正在实行着的都是有着极大问题的。在我看来,这么说吧,不论是如何看上去很美好的教育观念,一定存在着它自身的弊端,没有绝对完美的教育理念。你说应该以学习知识为主,他说应该以培养人格为主。第三位说应该以实践中掌握技能为主。还有人说,应该以培养贵族气质为主。说起来,每种理念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都不可能只按这样一种理念来进行教育。

所以,今天的中国教育,只能为了满足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兼顾健康人格的培养来实行中国的教育过程。无论我们选择哪一种理念,势必会有它自己的弱项,当然,也必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完全没有弱项,只有所谓绝对优势的教育理念是不存在的。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248578.html

上一篇:有关教育的两个问题
下一篇:多年后再使用图书馆
收藏 IP: 123.116.170.*| 热度|

3 王安良 黄河宁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