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chen

博文

研究院“管理服务团组”建设构想和规划 精选

已有 4242 次阅读 2019-4-2 08:2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空间科学研究院“放管服”深化改革之

“管理服务团组”建设构想和规划

     --- 为破解科研人员“冗务繁重”之难题出招

(本稿为作者在本年度校区教工代表大会上的发言草稿(按要求须提交文字稿,实际发言为PPT发言)。既然写出了,便不忍束之高阁,希望对大家推动所在单位的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之改进革新有启发。)

各位代表,大家好!

遵照学校安排,我代表空间科学研究院做关于“放管服”深化改革之“管理服务团组”建设构想和规划方面的报告。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代表批评指正。

大家都知道,科研人员“冗务繁重”!

对于一个成熟的科研人员,最缺的是什么,是“时间”,是整体大块的时间!

现实工作中,科研人员常需亲自处理各种杂务。如财务报销、各种考评报表的填报、设备采购与实验室建设等过程中的一些事务性工作。这些杂务或实物部分地导致科研人员“冗务”繁忙,使其时间呈碎片化,难以凝心聚力、追求卓越。

为了破解科研人员“冗务繁重”这一难题,我们在空间科学研究院框架下设置“管理服务团组”。该团组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对各科研课题组的服务需求、把科研人员从“冗务”中解放出来作为使命;该团组要把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并执行其研究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吸取科研人员的意见建议,做到真正根据科研人员的需求来设计和安排自身的工作内容和任务。

为了说清楚这一问题,我觉得应从空间科学研究院的体制机制改革谈起。

自2013年起,空间科学研究院作为山东大学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试点单位,开始了实体化运行。目前已建立了整套运行制度,运行实践了5年有余。在科研组织、人员聘用、岗位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都做了有益尝试。必须要承认,这是一场“边改革边实践”的过程。这些实践所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整个山东大学有关科研院所根据自身实际探索改革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研究院的改革,说到底,就是一个“放管服”的改革。

“放”,就是充分放权以建立课题组组长在研究院各项学术科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各课题组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建立起由研究院各课题组“扁平支撑的合作发展模式”;“管”就是要实现研究院运行的制度化,建立起一整套制度体系来约束各课题组的运行,好的制度是推动研究院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服”自然就是研究院要组织起服务团组尽力承担各课题组运行所涉及到的各类杂务和事务性工作。多年来,研究院已经通过退休返聘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等建立了初步的服务团队,在财务报销、后勤事宜、会议服务等几大方面为各个课题组提供了服务,在从“冗务”中解放科研人员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然而,有关服务工作仍然不够全面,这主要是由于所建立的团队的专业性还不够,人员还很不齐备,还远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服务体系。因此,下一步研究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就定在“加强管理服务团组的建设”。我希望,这是一个带有调查研究性质的团组,是一个能与其它科研方面课题组“融合”在一起的团组,是一个“主动和勤于探索”、一个能与科研人员“换位思考”的团组,或者说是一个“走心”的团组,要有能力真正分担起科研人员的“冗务”,要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路子,建立起完备的服务制度体系,从而创造出让科研人员把“冷板凳”持续坐热的客观条件。

为此,我希望学校有关部门要给予足够的支持。

回到研究院的角度,如何才能建好这样一个管理服务团组呢?下面,我与各位代表谈一下初步的构想和规划。

原则上,这个团组要从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与科研人员融为一体,认识到自身价值就在于增加科研人员用在科研工作上的时间,认识到服务于科研人员、替科研人员分忧、替科研人员解难就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当然,我们必须要从制度层面推动这一服务意识的建立!

首先,这个团组必须由以各课题组长为代表的研究院各课题组群体进行评估考核!这个团组的绩效要由科研人员来决定。也就是说,工作是不是有成效、成果是不是突出、是不是要给予奖励,给多少奖励,都由科研人员说了算。

其次,这个课题组要做好“对内搭桥”的工作,搭好科研人员与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包括人事处、科研处、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后勤财务基建国际等等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要能熟悉校内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要求,掌握好各部门政策规定等,并了解研究院各个课题组的相关需求,担当起职能部门与课题组间沟通协调的桥梁,从而节省科研人员的时间,使得沟通更加有效。举个例子,各个职能部门如果需要收集什么信息,只需与服务团组指定成员联系即可,而不需也不应该直接面向科研人员,各部门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应该都事先已经由服务团组收集归类好了,避免让科研人员直接暴露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枪口”下、避免让其重复填报相同或类似信息,要让我们的服务团队或者信息数据多走路,让科研人员少操心、少分心!

除对内做好“搭桥”工作外,这个管理服务团组还要做好“对外搭桥”的工作,做好科技交流、合作与宣传工作,主动了解教育部、基金委等管理部门的各种政策,协助课题组申请、组织、实施各类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平台的申报和建设,将信息分门别类,按照科研人员的需求进行发放,做到有的放矢,帮助科研团组更好地发展。

当然,无需多言,作为服务团组肯定要承担起各类能承担的事务性工作及杂务,可以包括:“财务报销的全套手续”、“标准化的合同协议拟定和签署”、“与地方的沟通协调”、“学术会议办理”、“后勤保障、访问人员安置”、“外籍专家管理和服务”等。例如,某课题组来了访问人员,则只需告知有关接待要求,管理服务团组便应能协助妥善安置和接待。

这实际上就是要建立一套将科学研究与行政服务紧密融合的新型科研创新管理服务体系

显然,这一体系需要人员和岗位的支撑。

首先,这一团组,要有一个核心领导,应该由研究院行政副院长担任,能够统领全局,协调安排;还要有一到两个能干的助手,如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等,分担有关工作。在具体岗位上,可做如下设置:

(1)  人事和外事岗位,与人事处和国际处对接,负责各课题组的PI薪酬和评估考核、人才项目申报;各类聘用人员的考核管理,外籍专家、外籍博士后、教师出访等有关事务处理。

(2)  财务岗位,对接财务处,负责研究院财务账务管理,各类人员薪酬发放、各类账目财务报销等业务;

(3)  学科与科研岗位,对接科研处和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负责了解各类科研项目、平台相关政策,统计各类学科建设和科研等数据、组织项目申报等;

(4)  科普与宣传岗位,对接宣传处等相关部门,负责开展一校三地科普宣传活动,省内外天文科普事宜等,研究生和本科生生源拓展,人员、团队、平台、成果的宣传等;

(5)  后勤服务岗位,负责研究院日常事务,如会议、报告、交流、人员安置、活动组织等。

各位代表,科研和人事体制机制的改革是研究院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提升研究院学术竞争力、强院以兴校的必由之路。我们相信,在学校支持下,在研究院各课题组,包括科研团组和管理服务团组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因地制宜”、建立起符合研究院实际的科研创新和行政管理服务创新制度体系,从而推动研究院突破瓶颈、跨越发展!

感谢各位代表聆听汇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85476-1170978.html

上一篇:电子于围城之呐喊---太阳射电IV型暴
下一篇:凝心聚力、同频共振之相干辐射
收藏 IP: 111.35.248.*| 热度|

2 黄永义 高峡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