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ira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博文

节约粮食和节约其它资源并不矛盾

已有 5057 次阅读 2012-4-23 17: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健康, 能源, 饮食习惯, 其它, 节约资源

前几天发表了关于浪费粮食的第一篇博文,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我很高兴,因为会有更多人重视和注意这个问题,这样,就能少浪费一些粮食了。有很多博主和成员给予了推荐和评论,非常感谢大家,有的评论我已给了回复。
 
另外,汤奔阳博主专门针对我的博文写了一篇“粮食是可以浪费的,如果为了节省更多的资源”的博文,看完后,我无法认同汤博主的观点。我认为,节约粮食和节约其它类型资源并不矛盾。
 
您举的山区稻谷的例子,过于特殊化,不能说明一般问题。即便真实发生了,可以通过其它方法保存稻谷,稻谷晒干后,合适环境条件下可以保存好几年,完全可以避免浪费。最后举的食堂吃饭例子,完全可以自己少打点饭,就能达到不浪费粮食的目的,为什么非要打多点饭再倒掉呢?
 
您说的“浪费了粮食,却节省了您以后看病的费用,节省了药物的费用,为政府减少了医疗的开支,为您的雇主减少了病假,也为您带来更健康的身体,以后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资源。这是一个小浪费而大节省的聪明之举。”我实在不能认同,甚至反对这样的说法。首先,不能把身体的健康与否和浪费粮食的多少划等号。身体的健康和很多方面都有关系,诸如饮食习惯、是否锻炼身体、生活作息、工作环境等等。如果是由于饮食过度造成的疾病,可以通过控制饮食、适量饮食来缓解,而不是通过浪费粮食来避免或者缓解。难道您自己吃多了,得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病,不怪自己没有管住自己的嘴,不怪自己点那么多菜,不怪自己克制力不强,却怪粮食太多了诱惑了您?而且把粮食扔掉了,您的身体就能健康了?这样的逻辑不知道您是怎么得出来的。相反,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如果您不浪费粮食,每顿饭只吃或者只点适量的饭菜,不点或者不做多余的饭菜,如果您不浪费粮食,每顿饭都不是只吃大鱼大肉大虾,而是吃些家常菜,荤素搭配,菜量合理,如果您不浪费粮食,减少上饭店就餐的次数,如果您的一顿三餐时间很规律,如果......我想,我不能保证您肯定身体就健康,但至少可以减少因为饮食而带来疾病的发生几率。合理的饮食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首要条件。其次,不浪费粮食,身体健康,才能创造更多的资源,同时也节约了很多资源。节约了粮食,减少了食品垃圾量,降低了环境污染;不浪费饭菜,就等于节约了生产或者制造饭菜所需的能源,比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节约了粮食,那么省出来的粮食就会送往更需要粮食的贫困区域,救活更多的人;节约了粮食,我国就不用从国外进口粮食,粮价也不会受到进口国粮食因灾害而减产的影响,国家领导人也不会因为粮食的缺乏问题而投入很多的精力去解决,国际外交上我国也能占有一定的优势......最后,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浪费而大节省的聪明之举”,而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是一个糊涂之举。即便有那么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不用为了缺乏粮食而发愁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浪费粮食!我们可以喂给缺乏粮食的动物们,可以将粮食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资源加以利用或者保存,但是绝对是不能浪费粮食的!
 
节省粮食和节省不可再生资源在国家层面孰重孰轻,这个我无法下结论。但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讲,都能节省的话,为什么不能都节省呢?非要浪费一个节省另一个?它们并不矛盾呀!
 
我在不浪费粮食的同时,就可以做到不浪费其它资源。就以我自己的生活为例,我可以在食堂打份适量的饭菜,吃完不浪费粮食;我可以临走时关闭灯和电扇、空调、电脑等,不浪费电能;我可以提着布袋子坐着公交车环保购物或者出行,不浪费石油能源;我可以修改或者合理搭配旧衣服,继续穿,或者修好损坏的皮鞋或者拖鞋,继续穿,不浪费资源;我可以将洗澡洗衣服和洗碗洗菜的水留着冲马桶,不浪费水;我可以将孩子的旧衣服旧玩具送给村里需要的孩子,不浪费资源;我可以将药品、食品等物品的包装纸盒子或纸箱子、正反双面写满的废纸张、衣服上的标签纸等只要是纸质的废品不论大小都不丢弃,集中放到一起,卖给收废品的,不浪费纸质品;我还留下损坏的把手、拖把、水龙头、鼠标、电源、电池等,或者矿泉水瓶、易拉罐、不值钱的玻璃罐头瓶、塑料瓶等各种可以回收的物品,都不丢弃,卖给或者送给收废品的;甚至我还将多余的母乳冷冻后供给没有母乳的孩子......
 
由于汤博主的文章发表在科学网上,读者众多,我非常担心会有人受其观点的影响,以后继续浪费粮食。所以不惜长篇大论来评论甚至反驳汤博主的观点,有些言语可能过激,但是绝对没有攻击汤博主的意思,只是情绪比较激动,也希望能够改变您的浪费粮食的观点,请谅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9913-562744.html


下一篇:反思自己!鞭策自己!
收藏 IP: 222.90.74.*| 热度|

2 汤奔阳 李宇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