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高手之路
贾行星 2017-2-20 14:22
高手之路在于刻意积累套路。 做科学研究是艺术,艺术需要下功夫,但是光下功夫可不能有好艺术,其中的精妙只有经过长期刻意训练之后才有可能感知到。怎么感知呢?首先,做研究可以分为道和术的层面,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主要培养的都是把课题完成的能力,因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
2277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切进步的基础法门:条件反射
贾行星 2017-2-18 10:27
刚看到微信号“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更新文章,感觉自己有必要输出一波自己关于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以示预测。首先引用一段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原话: ''' Wta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 ...
22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分子克隆哪家强?
热度 1 贾行星 2017-2-11 19:17
今天就来根据咱自个的经验和阅读的文献聊一聊基础篇:克隆方法的进阶。 首先聊聊最低级的TA克隆,为啥最低级呢?因为TA连接克隆无法保证插入的方向,而且还需要末端加A,虽然taq酶自带加A属性,但是taq酶的保真性低啊,没人想自个的克隆有碱基突变吧?所以TA连接貌似都快要绝迹了,除了之前说过的二代测序建库过程中adapt ...
444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如何机智的筛选出in-vivo最高效的药物递送纳米颗粒?
贾行星 2017-2-10 21:35
近来用纳米颗粒靶向递送药物的研究正如火如荼,但是由于不同纳米颗粒的递送效率受材料属性、比例及整体形状等诸多因素影响,所以探索递送效率最好的纳米颗粒的研究仍旧是一个很费时费力的工作。最近科学家在《美国科学院院报》杂志上报道了一种 in-vivo 高通量筛选纳米颗粒的方法,具体原理便是给不同纳米颗粒内包 ...
3125 次阅读|没有评论
谈创新,创新到底是啥?
热度 5 贾行星 2017-2-10 10:24
听过无数大家对我国成为创新国家的展望和建议,说实话确实比之前的论调更贴近实际多了,但是从中还是可以看到跟实事求是的本真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说创新咱就本本分分谈创新,不要扯什么人文精神, 那些是一个正常人成长的一般流程和规律,但只要你谈的是创新而不是成长,聊人文和艺术修养就离题了。诚然,成长 ...
3851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5
抓拍RNA与染色质DNA聊天时的画面
贾行星 2017-2-9 21:28
近日来自UCSD的科学家在 Current Biology 杂志上报道了一个 in-vivo 检测RNA和染色质DNA相互作用的技术——MARGI (mapping RNA-genome interactions). MARGI技术的大概原理如图1所示:首先用交联剂使得RNA和染色质发生交联,之后给RNA 3' 端连上含有生物素(biotin)且3' 端含单个胸腺嘧啶(T)突出的DN ...
332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基于Cpf1一次实现多基因编辑的技术
贾行星 2017-2-8 11:42
昨天去大神实验室网页(http://zlab.mit.edu/team.html)转的时候发现还是上次那个样子没有一点更新,第一反应就是这不科学啊,Yinqing Li的单神经元转录组的文章(Div-Seq)在去年就在Science上出来了,然后就PubMed检索了一下,发现了这篇文章。说起来也是很简单,Cpf1不同于Cas9之处就是它自己可以根据需 ...
3526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什么情况下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好?
热度 1 贾行星 2017-2-8 11:03
大家都知道有性生殖方式在真核生物兴起之后出现,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更有优势,其通过染色体重组机制可以产生更多的基因型,进而可以帮助物种更快的适应环境变化。话虽如此,但是截至目前关于有性生殖相与无性生殖适应不同环境的实际对比的研究领域还很少有人涉足。最近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 ...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介绍|564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投名状:介绍点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生物技术和研究
贾行星 2016-11-27 13:08
从一名开始学习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到今天已六年有余,从学习分子生物学至今也已四年,看过的文献也算过百。从刚开始的啥也不懂到慢慢可以耐住性子看完文章,再到现在可以比较容易的看懂分子生物学相关的文章,对文献类型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口味偏好,比较喜欢生物技术类的新方法和技术,也喜欢一些有意思的研究论文。 ...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介绍|189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