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219.236.224.*   [56]科技导报   2011-10-2 09:55
李老师:你好!
看了您的文章,很好,想在我们刊物上(《科技导报》上kjdb.org网站可了解)转载,不知您意下如何?您不用担心一稿两投,我们和科学网有约定。盼有回音,谢谢!
王芷
我的回复(2011-10-2 14:54):王老师您好!

来信看到,谢谢您的鼓励。只要不违反学术规定,如您所说,你们和科学网有约定,那我同意。最近还想着给你们那边写一个稿子呢,还在担心你们是否乐意发一些观点稍微犀利一点的文章呢?呵呵,我还没有在贵刊发过文章呢,希望有个好的开始。不多叙,常联系!

祝节日快乐!

李侠10-2
IP: 58.196.144.*   [55]zxl729   2011-9-30 22:18
李老师,这两周上您的课很受启发!非常喜欢您的课!
我的回复(2011-10-1 10:25):谢谢您的鼓励,也喜欢和大家聊一些来自身边,然后扩展出去的话题,由于有很多共同的经历,所以聊起来不会有疏离感,另外,说点真话也总是让内心很圆融的事情,呵呵,节日快乐
IP: 116.246.2.*   [54]田锋   2011-9-26 19:18
李老师,最近看到超光速粒子的实验了吗??如果真的存在超光速的粒子,会对哲学有什么影响?谢谢!!
我的回复(2011-9-27 16:52):这个实验结果还没有最后确定,如果证实的话,我想人类思想观念(时间与空间)又将面临一次重大的调整,就如同当年牛顿绝对时空观遭遇的场景,对于哲学来说,很对基本说法该改变了,比如物质概念,还有康德提到的时间问题,对于我个人来讲,我倒想可能时空隧道真的存在,或许灵魂真有啊,呵呵,静观其变吧
IP: 124.14.53.*   [53]yuann38101   2011-9-14 12:00
大话,为一辈子慎言,能够说大话真是痛快。因为事大,当然话也就大。认识论的进步就能够超越现象学,此事难道不够大吗?超越现象学的认识论,在物理学的试验,不长时间发现“万有引力”只是现象,发现产生“万有引力”现象的,是看不见物质的压力,与形成电场、磁场及光的传输媒质竟然是同一种物质,这物质构成的场,是宇宙万物运动的动力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力的电磁能源库,为光速提供转化为光速动能的电磁能。在物理学界,也无疑是大事件。是真的么?超越现象学的哲学清除怀疑和忧虑使我自信,事情之大激起我不应有的豪情,话确实是大,让李老师见笑了。
IP: 110.102.203.*   [52]田锋   2011-8-15 23:56
恭喜李老师,女儿考上大学!!!
我的回复(2011-8-17 20:09):谢谢你的祝贺,顺祝假期快乐!呵呵
IP: 219.156.76.*   [51]zht1970sa   2011-7-16 16:34
十二生肖
众生属相
信疑有自
自以为是

我想说的是“字义为是”哦!
你是中国人的话,接受了中国文化的语境;你是中国通的话,打破了16字真言,就有可能成中国龙,那条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物种,它是中国人的图腾!
IP: 120.70.77.*   [49]wmtks   2011-7-12 12:19
恭喜李老师爱女中榜! 我现在新疆伊犁一家水泥厂,已经边干活边自学了一些水泥知识。这里的天非常蓝,哈萨克民非常纯朴,抓饭非常美味,姑娘也非常漂亮。我打算在这里锻炼两年,然后,然后再说。 也许会跟我父做生意。再说再说。  
  希望有时间来我们特克斯!      吴珉
我的回复(2011-7-13 17:05):呵呵,小吴你好,刚刚得到你的消息,可惜上次回去时,你已离校,先好好干,另外,也别忘了看书啊,呵呵,先问候一声
IP: 116.227.91.*   [48]beefsteak   2011-6-21 22:50
第一次来李老师你的地盘,留个脚印,呵呵。
我的回复(2011-6-22 14:22):呵呵,欢迎来小店做客,上茶
IP: 117.65.61.*   [47]greentree200   2011-6-18 11:20
李老师,喜欢你选的歌,第一首歌最好
我的回复(2011-6-18 18:20):我也觉得第一首不错,呵呵
IP: 58.196.130.*   [46]LanHsiao   2011-5-26 22:49
寒假前听了几个潘知常将美学的讲座——从美学角度看三国、水浒、金瓶梅http://uzone.univs.cn/schNewsList.action?univId=2566&fId=1733&sId=4462    听后有种豁然的感觉,然后今天在网上又看见啥潘教授剽窃事件(有点失望),方舟子先生的触角真是无所不在啊,无论是科学还是文艺界,他都打得不亦乐乎... ... 人们总说不需要偶像崇拜偶像,但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我需要!       什么都是假的,人对这世界都没啥盼头了... ...
我的回复(2011-5-27 07:23):有个念想是一个好事情,千万不要过早放弃。不论世界怎样,从我们自己做起吧,呵呵,问好
IP: 58.196.130.*   [45]LanHsiao   2011-5-26 20:32
今天突然间想起您在课上讲的一个问题——个体是善良的,而人多了就出乱子...
我的回复(2011-5-27 07:14):呵呵,这就是苏格拉底悖论的一个表现
IP: 115.173.142.*   [44]yuann38101   2011-4-28 23:50
哲学、科学、物理学都现出危机态,哲学思想贫乏,科学离开了物质世界的实在,守护着过时的理性;物理学在歧路上前进维艰,偏颇于数学推理,把世界描述得模糊而神奇。这一切都指向现象学该是走到了尽头,一场深刻的认识论革命在蕴酿中。突破现象学的思维理性,深入到物质世界系统构成中去,更深刻揭示物质世界运动之真理,是21世纪新的伟大时代的召唤。现象学时代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现象学的不成熟理性已成为现时代的包袱。牛顿未能揭示“引力”的本质,相对论的时空相对化把物理学引上了歧路,看不见的暗物质充斥全宇宙,始终操控着宇宙的演化进程。根本无需我们为宇宙加速膨胀担忧。认识宇宙万物运动之真理,控制地球的生态平衡,才是科学的首选任务。暗物质是值得人类努力探求的。现象学的过时理性正妨碍着人们对它的探寻发现,表现有诸多盲目。哲学应该有新的认识论问世,才能够破解当前的危机。新认识论必须是坚持唯物论,必须突破现象学,深入到物质世界系统构成中去,深刻揭示:物质世界系统构成所决定的宇宙万物运动的真理,以物质世界及其系统构成的实在,这实在 所决定的运动原理,与现象中可确证的物质首选、功能、运动及系统联系的事实进行科学而严谨的系统论证,克服现象学时代以现象为原理,以一个观测,或孤立的实验,脱离现实的数理推导来证实孤立的假设、假说、观念、理论的不成熟理性,才能够开创21世纪更伟大的新时代。认识暗物质是新时代的开始。中国有希望在新时代摆脱现象学时代的落后态,我很自信的说:认识暗物质的第一人诞生在中国!因为认识论深刻革命,突破现象学的局限性,中国有很好的哲学基础。希望社会重视突破现象学的新认识论!、
我的回复(2011-5-2 12:40):呵呵,一个建议,可以把你说的话题再缩小一点,做论文吗总要从微观处入手,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准备创立庞大体系,呵呵
IP: 119.56.91.*   [43]huayuwujie   2011-4-19 22:29
李侠:摘自《雅舍小品》/梁实秋

  “我爱一切旧的东西——老朋友,旧时代,旧习惯,古书,陈酿……
我的回复(2011-4-19 23:05):到了一定年纪,我们都会有这份情怀的,呵呵,一切安好?
IP: 58.49.49.*   [42]苏金燕   2011-4-14 11:18
这音乐都是我爱听的,其中一首还是K歌时的必点歌曲,呵呵。
我的回复(2011-4-14 17:34):好的东西,大家都会喜欢的,我一直相信这点,呵呵,问好
IP: 119.56.91.*   [41]huayuwujie   2011-4-13 00:48
李侠:来也。
我的回复(2011-4-13 09:55):呵呵,小坐,上茶
IP: 60.216.106.*   [40]马其君   2011-4-7 11:23
李老师,仰视您。尤其是您对项目评审的分析,有理有据,深刻。我在学校教务处教研科,经常组织教研项目评审。个中难题,您分析的太透彻了。
我的回复(2011-4-7 17:11):呵呵,过奖了,只是把评审的那些事情,梳理一下,做一些简单分析而已,呵呵,欢迎新朋友
IP: 119.56.91.*   [39]huayuwujie   2011-4-6 14:12
李侠:音樂怎麼搞的嗎?    擺設品?
我的回复(2011-4-6 14:24):最近一直忙,没有顾上,现在也不好找好歌曲了,呵呵
IP: 211.66.2.*   [38]谭志礼   2011-3-15 19:41
李老师之忧有理
我的回复(2011-3-17 11:24):呵呵,充其量也就是书生意气吧
IP: 222.175.103.*   [37]xiaohan0806   2011-3-13 15:16
对了,这学期我在旁听我们学校哲学院李章印老师的《科学解释学》的课程,是从胡塞尔、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角度对科学的研究,跟我之前略微接触的科哲都不太一样,也很有意思^_^~~~
我的回复(2011-3-17 11:26):前几天回复,今天看看竟然没有,估计是留言失败。估计李老师那门课很有意思,应该多听听,有机会就听听课,很享受的事情,李老师学问做得很好,更应该去听听,呵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