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马跃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imayue008

博文

文森特•凡•高

已有 2241 次阅读 2019-10-27 22:30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梵高, 绘画, 艺术

0 (1).jpg

The Sower

Vincent van Gogh, Arles, November 1888   |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巨大的一轮太阳,缓缓没入地平线,映照出黄绿色的天空和粉色的云。一段斜突出的树干旁,播种者手中的种子洒向蓝紫色的土地。他的目光也和种子汇于一处。太阳恰好处于人物身后,如同他身上闪出的神圣光辉。


暑假去荷兰和比利时体验了一把博物馆之旅,每到一个城市基本就直奔当地最著名的博物馆。虽然行程只有四天,但还是看到了非常多让我很有感触的作品,实实在在的不虚此行。阿姆斯特丹久负盛名的梵高博物馆当然一定要去。这个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梵高的作品。这个生前潦倒的荷兰画家,身后用作品让他的艺术延续,并得到了他的国家乃至世界的尊敬和纪念。


上面的这幅播种者,是梵高移居到阿尔勒之后,生命中最后几年的油画,也是我旅行中记忆最深刻的作品之一。梵高在画中对于色彩的运用非常大胆。以地平线为界,油画上下两部分的色彩表现出极大的对比——下方的土地使用了冷峻的蓝紫色,而上方大片的黄绿色使画面这一部分重量轻盈,也表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感觉。这黄绿色的天空大抵是他的想象了,但这却为画面加入了鲜亮的生命的色调。棕褐色的,粗壮的树干硬生生斜插入画面,将画面分割开来。树干的出现在播种者的背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压迫感,而正是这压迫感又使得“播种”这一表现希望的主题不流于轻浮,具有了厚重的现实色彩。而在树干的画法上,梵高借鉴了日本浮世绘的风格。这位荷兰画家倾心于浮世绘,并有一些相关的作品在展出。另外,作为画作主题的播种者,他手中洒出的种子上有着如同太阳般明亮的点点金黄色,而远方天空中鲜亮如同嫩芽一般的颜色与近处冷色调的土地形成强烈反差。这些是不是梵高对于未来生命的希望呢?


梵高创作了若干幅以“播种者”为主题的作品,能看得出他对这个主题的偏爱。另外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参照另一位大师米勒同一题材的名作《播种者》。


从这幅画中,梵高对于作画的不拘一格一览无余。不光是他具有特色的笔触和大胆的色彩,东洋的画法也信手拈来。其实在他不长的绘画生涯中,他探索了很多传统绘画技法之外的可能性。他的画为主观感受服务。为了想要表达的感受,他可以突破传统透视法或者色彩运用的窠臼。在这一个艺术观点上,他大概会与塞尚以及后辈毕加索有不少共鸣。下面这幅梵高著名的自画像中,他便是在试验当时很前沿的光学和色彩原理在油画中运用的可能性。


说句题外话,我忽然想起著名哲学家郭德纲老师的一个观点,大意是艺术要创新要突破,但是要内行人来打破的。梵高好像就不符合这个标准了。他几乎是自学成才,活着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在当时璀璨的绘画界掀起波澜。另外,巧合的是,和梵高有过一段故事的高更,也是自学。


0.jpg

Self-Portrait with Grey Felt Hat

Vincent van Gogh, Paris, September-October 1887  |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尽管生活并不如意,但梵高从来不是悲观主义者。不管是向日葵(Sunflowers)画出的耀眼黄色,星空(The Starry Night,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里闪烁的星星和流动的云,抑或是播种者(The Sower)中流露出的坚韧和希望,都在向每一个看到他的这些杰作的人,传递着积极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爱。1890年7月,37岁的梵高走了。如果他能看到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他一直渴望的那种纯真的艺术,同时这样的艺术还感染了这么多人,他应该会快乐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75245-1203660.html


收藏 IP: 86.138.19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