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艳春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oraner 看看世界,想想自己。

博文

按标题搜索
雄安见闻
热度 1 2018-9-6 15:38
自去年宣布设立雄安新区以来,保定的雄县、容城、安新所在的区域,就成了希望之都、未来之城,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个假期里有幸踏上这片热土,遂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期盼未来回头望时,还记得哪里是起点。 第一站是住,某温泉度假酒店,这是一个建在农用地中间的酒店,整体规划还不小,提供温泉,房屋 ...
个人分类: 心灵墨迹|218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上高校教师培训课有感(3)
热度 3 2018-8-1 17:25
这是一个迟到的总结,培训课结束近两个月了,都是拖延症惹的祸,也怪自己做事有头无尾,把这个迟到的感想补上,也算是对一个学期的交代。 第八位老师,这是一位退休返聘的女教师,教授的是高等教育学,按照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教育的概念、分类,高等教育的概念,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 …… 就连留 ...
4063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上高校教师培训课有感(1)
热度 10 2018-4-1 01:41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面向的是新补充到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在职人员,课表上给安排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学艺术等内容。通俗地讲这类课程也就是让有经验的老师,教给新入职的老师,怎么给学生上课、怎么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等问题,截止到目前,我已经上了三天这个培训课,现在盘点一下遇到的五位老 ...
4000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10
大学里的坚持与放弃
热度 1 2018-1-29 11:14
大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于获得知识或者拿到文凭,更重要的是大学会为一个人的未来人生打下基调。这是因为上大学之前,你都可以把自己当成孩子,生活有父母帮衬,学习有老师安排;而进入大学之后,你就成为了独立的人或者说成人,一切都要靠自己的自觉了,你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好习惯的养成或者坏习惯的累积 ...
个人分类: 追忆往昔|307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追忆曾经的大学课堂
热度 1 2018-1-3 14:43
时间当真是过的飞快,转眼间自己已经入职月余。虽然还是在高校里面,但是终于完成了身份转变,从学生升级成了老师。入职第一年先要做兼职辅导员,于是开始了天天坐班的日子。下学期要负责上一门课,所以每天的重头戏是备课,虽然已有一年的兼职教师经历,但是备起课来还是会惴惴不安,很担心自己备课不周全,也很怕学生不 ...
个人分类: 追忆往昔|357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人生七年
热度 1 2015-6-17 10:15
最近迷恋上了这个叫《人生七年》的纪录片,仔细看过了片子,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人生七年,是的,人的一生也就是有几个七年组成,也许在人们自己还没想透人生是什么时,一切都已就走到了尽头,希望看过、读过别人的人生七年之后,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够有所启发。 七岁定终生。我觉得自己非 ...
个人分类: 心灵墨迹|495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匆匆别过那年,回忆就是永远
热度 1 2015-6-6 21:04
一直都不太喜欢看与青春有关的电影,比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重返20岁》、《匆匆那年》,总是觉得过去的记忆就应该永远尘封,今生不再去触碰那个远去的往昔。本就是往事如烟,我以为一切都可以伴着岁月淡去,到头来才发现,这只不过是自己固执的一厢情愿。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记忆里 ...
个人分类: 心灵墨迹|370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网络语境中的你我他
2015-4-29 16:54
今天关注了网易公开课上TED的一堂课,莱温斯基讲的《羞辱的代价》。时隔多年之后,她站出来说话,虽说与政治无关,可是谁信呢!暂且不管这些了,她所提到的网络欺凌的问题,确实在当代的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问题了。 生活在现在这个喜欢制造噱头、喜欢爆炸性信息的时代,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做没做好准备,你都有可能 ...
个人分类: TED感悟|275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看看世界,想想自己
热度 1 2015-4-29 15:33
以前总是喜欢写下很多文字,我有线下的日记本,我有线上的校内网,最近这两年总觉得自己懒惰了许多,都不怎么动笔了。手懒惰了是小问题,脑袋懒惰了才是要命的。 一直以来我都很明白,有关放电和充电的问题。只是在这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该选择那些东西来为自己充电呢?有的时候,在我还没有彻底想明白这个问题时 ...
个人分类: 心灵墨迹|252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