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uag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huagang

博文

杜撰科学箴言

已有 2121 次阅读 2014-9-1 18:3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十多年前,一位前辈曾告诫我,不要写箴言,因为年纪还太小。我辈倒觉得箴言都是一些断章取义似是而非的东西,于是斗胆推测,即便是先贤,长了年纪也未必长得了智慧。因此,与其等哪天自命大贤说诡秘之词,不如此刻就杜撰一番,说不定也能起到自勉之功效,这便足矣。】

 

科学,执自然之耳。

 

科学,没有国界,也不受大众观念左右——真心希望如此。

 

科学,用沉默吹响理想主义号角。

 

文章啊,专利啊,课题啊,一切都是浮云,神马不能乱踩,会从天上跌到地下。耐下性子扎下根,按科学本身的节奏,像农民那样适时播种,适时收获。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匠心,吾辈须宽心放眼世界。

 

不但要善于预测和发现苹果掉落,还要甘受苹果砸中的惊吓和疼痛。 

 

还需格外勤勉,但切勿在劳作中迷失方向。 

 

守时,当如跟美丽的姑娘约会。

 

某人说成功来自于99%的汗水和1%的灵感;实际上,连这1%的灵感也都来自于汗水。

 

某某说,做实验累了,就看看外文文献调节一下;我还想补充一句,没事就做做BLAST,也许会有新发现。

 

这个世界仍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也许它就隐藏在一次失败的试验中。

 

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有两个极端:在单个个体上不可能发生,但在大群体中必然发生。科研中应灵活运用这两个极端。

 

科研中有太多的想象。科学的泡泡,必得先用针戳,戳不破,再用刀砍,石头砸,烈火煮,还不破,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说,它可能是个小小的真理了。

 

我之愚钝在于,不能预先穷尽各种可能性,而只能在大量劳作中逐渐发觉新的可能性;不过幸运的是,新的可能性往往只有经历了艰辛的探索之后才能被发现。

 

很多问题让我浮想联翩,并急于动手检验,随后发现它们什么也不是,所以,如今每次浮想时,必先追问甚至嘲笑自己是不是又在“科幻”(科学幻想)了,然而还是常常沉不住气;也许真正的科学问题,就像害羞的姑娘,偏偏喜欢殷勤却又毛手毛脚的小伙子。

 

世人之苛求科学面向产业,就如苛求哲学面向生活。许多科学工作者也如窘迫的哲学家那样辩解:科学,面向未来。然而,这里面还有很大的功利主义成分,或者艳羡,似乎科学在未来必然会有用武之地。其实未必。为什么不能真心地说:科学,面向未知。哲学家仰望遥不可及的星空时,不会妄想去那里插一面旗帜或开发房地产打造商业圈。科学家应像哲学家那样,怀着赤子之心探索未知世界。

 

科学,也像小说世界那样,能让人超越沉闷的日常生活。这不是说科学能让你成为伟人,而是说,它能给普通科学工作者不断带来期待,惊喜,失望,崛起,成功。其过程就像恋爱一样梦回萦绕,像赌博一样惊心动魄。当然,结局可能带有欧亨利式的美丽与哀愁,也可能带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乖戾冷酷。总之,科学让人超越日常的沉闷,每天都面对新生事物或未知事物。“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可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理想的职业可能是冒险家,旅行者,美食家,小说家,可是这些都太太时尚,不如做疯癫聒噪的唐吉可德,或理性沉默的科学家。

 

也许,科学还有另外一种看似水火不容的功能:宗教。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世界里,个人主义盛行,大众宗教衰微,个人宗教/信念随之蔓延。科学,不可能成为大众宗教,但可以是个人宗教/信念。故而,真正的科学家,当如纯粹的宗教徒,激情,无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9160-824108.html

上一篇:呔,牛皮癣,上帝派我用基因的名义杀死你
收藏 IP: 117.90.247.*|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8: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