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ush09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rush0921

博文

《我的自学小史》--如何有效自学

已有 3621 次阅读 2016-5-3 23:16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style, 微软雅黑, 如何

首先,这是一个问题,不是一个解决方案。我不是一个有效率的自学者,甚至可以说我自学能力很差,由此原因,我在科研之路伊始之际,吃了很多苦头。老师给我一个方案或者一个问题,只要我以前没有学过这个方面的基础知识,总感觉头一下子大了,并产生一种抵触和畏惧心理,导致科研进度总是拖延。碰到学过的问题(即我曾经修读多这门课程),照教科书去做的时候,却发现实际工程问题和学的东西相去甚远,教科书上很简单的原理实现起来就要花费我很大力气,更不用说一些复杂的算法了。
碰巧一位老师上课提到自学的重要性并提到梁先生自学成才成为一代国学大师,提到其著作《我的自学小史》,正好自己遇到自学的问题,便找来拜读。虽说,梁先生研究的是国学,哲学,我做的是科学和工程,但其中一些关于自学和做学问的态度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梁先生在《自学的根本中》提到所谓自学应当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自学不只是求知识,更是一种自觉的态度。自学不仅仅是是读书,更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倘若过度注重知识的积累,以至于废寝忘食,导致身体和精神不健全,便不是善学。这便是说到了我的痛处,我自明确自己想走科研这条路以后,上进心不是没有的,勤奋也是发自内心的,但有很多时间浪费在过度焦虑上,觉得自己只是掌握的不够,过多担心,导致于休息不好,反而阻碍了自己的进步。饮食,睡眠,工作时间合理分配达到生活的平衡很重要,是好好做学问的根本。认识到这点,便是要好好摆正心态,去调整自己作息的。
在《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中,梁先生谈到做学问的几个阶段:
(1)肯用心思。因为肯用心思,所以有主见。
(2)有主见才能感觉出别人与我意见的差异。
(3)感受到差异后看书听话才能受益。
(4)学然后知不足。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当遇到别人与我意见不同时,必要音信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不与我做同样的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我所见如此而他如彼?日常工作中,当出现问题时,我第一反应总是去捍卫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对别人的观点甚至都不认真听,或者本来就抱着批判的眼光去看人家的观点,这段话却指明了,无论是自己做事情,还是作为一个team中的一员,一颗虚怀若谷的心,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5)由浅入深便能以简御繁。
(6)是真学问便受用。
(7)旁人得失长短一望便知。
(8)自己说出话来精巧透辟。
结合自身谈一点与梁先生少有不同的观点,梁先生认为思考和提出问题为重中之重,除此之外,“眼界”对于一个科研人员也是很重要的,梁先生之所以能有那么大成就,除去好思外,便是的益于优秀的朋友和当时的刊物书籍了。做科研也是,一定要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不然,努力了一顿,做出的成果却是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这就有点浪费精力了。另外,多看别人的,也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思路,但万不可永远模仿别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点。类似于升级打怪,无论是做科研,还是个人修养,自己只有慢慢修炼,才能持续取得进步。
另外我觉得梁先生对于中国近代几次革命的看法也是十分中肯的,‘我们看任何事,不要只看中心点,须要看四周围,看背景,看环境;不能只看近处,还需看远处,不能只看浅处,还需看深处;不能只看一时,还需得看过去所以如此的成因与由来’,通过这种方法,梁先生吧国民党的失败归因于制度与国民习惯的不相容,而不是袁世凯等人的过失,即即使历史上没有袁世凯这个人,革命依然会失败。这就在动荡的历史中抽象出了某种必然性。以前听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说的应该就是这个吧。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便能做些适应历史发展趋势的选择,这便是明智的由来吧。
如果读到这篇文章的你有什么自学的建议,欢迎指导交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77249-974657.html

上一篇:追风筝的人
收藏 IP: 121.195.114.*| 热度|

1 李颖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0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