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mings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mingsn

博文

亚洲椴——古杂交种还是形态过渡态?

已有 2318 次阅读 2021-12-27 16:20 |个人分类:研究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椴树属Tilia L.(锦葵科)约24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是温带森林的重要分子。该属最显著的特征是果序具有叶状苞片。按照苞片基部的形态学变化,可以将该属分为类:类型A苞片具掌状脉,基部心形,最基部与果梗连接,这一类型仅见于化石中;类型B,苞片总体羽状脉(基部脉略呈掌状),基部心形或一侧呈心形,最基部或略微偏上部与果梗连接类型C,苞片具羽状脉,基部楔形,基部1/4-1/2处与果梗连接(图1。显然,类型ABC是在形态上过渡的三种类型。

那么如何来解释这三种类型的演化历程?第一种可能是,类型AC是进化的两端,进化的方向可能是由AC,也可能是反过来由CA。第二种可能是,类型B是原始类型,由B分别演化形成了AC。第三种可能是,由AC杂交形成了B(图1)。具体是哪种情况,还有待现代分类学家和古植物学家共同去验证

最近,我们韩国浦项中中新统发现了类型B的化石(图2基于形态学研究将其命名为新种亚洲椴T. asiatica L.B. Jia et G.S. Nam,这表明类型B至少中中新世时就在亚洲出现了。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种间杂交广泛存在于椴树属内,因此类型B经由古杂交形成的可能性较大,虽然也可能是种间形态过渡态,无论如何化石证据表明这些事件都发生于千万年前。

此外,在亚洲椴发现的地层中,我们还发现了锦葵科梧桐属Firmiana Marsili的化石(图2)。该化石保存了清晰的脉结构和种子着生痕。这是梧桐属的第三例化石记录。以上两例化石发现的地点均位于其现代分布区的北部,表明们可能中中新世具有更向北的分布范围。通过结合亚洲中中新世的化石记录,我们提出部分类群如椴树属、梧桐属在中中新世时可能不能利用白令陆桥在亚洲和北美之间迁徙。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韩国庆州国立大学合作完成,最近发表于植物学期刊Plant Diversity。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 31900194)、西部之光项目和南古所开放项目(NO.183112)资助。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68265920301244


椴树属 Tilia L.三种苞片类型可能的演化历史


图2 亚洲椴Tilia asiatica L.B. Jia et G.S. Nam(左)和山旺梧桐Firmiana sinomiocenica Hu et Chaney(右)


参考文献:

Jia L-B, Nam G-S, Su T, Stull GW, Li S-F, Huang Y-J, Zhou Z-K. 2021. Fossil fruits of Firmiana and Tilia from the middle Miocene of South Korea and the efficacy of the Bering land bridge for the migration of mesothermal plants. Plant Diversity 43: 480-491.

Manchester SR. 1994. Inflorescence bracts of fossil and extant Tilia in North America, Europe, and Asia: Patterns of morphologic divergence and biogeographic history.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81: 1176-118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93-1318377.html

上一篇:zotero与endnote题录及PDF互导实现
下一篇:“十字路口”东南端的“诺亚方舟”
收藏 IP: 223.210.17.*| 热度|

1 栗茂腾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